近期網絡上有不少吐槽“父母式裝修”的話題,這些話題本身的原因來自于上一輩和年輕一代對家的理念不同,導致家裝布局往往只滿足了一代人的需求,并沒有照顧到下一代人的感受。
不合適的家裝會逐步影響居住在其中的人的生活狀態(tài)。
幸運的是,在這樣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父母正致力于改變這個情況,她們希望在家居設計上考量親子空間,聆聽孩子們的想法,渴望一起構建出能讓所有人都感到舒適的家。
本期顯微故事關注到了這一代年輕父母,他們善于傾聽孩子的愿望,珍視陪伴孩子的有限時間,渴望在各種信息渠道上尋求家裝設計的幫助,和孩子一起共創(chuàng)出屬于他們最美好的居家時光。
以下是關于他們的真實故事:
文 | 常寧寧
編輯 | 卓然
這一代親子關系,比想象得更復雜
作為從業(yè)15年的室內設計師,葉琴看到過太多“中國式家庭的親子矛盾”。
不少找她來咨詢家裝設計的有娃客戶,盡管家庭背景各異,但需求點卻高度一致——希望通過家裝設計,改善親子關系。
她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三口之家。
夫妻是大學時的同學,畢業(yè)后計劃結婚,如今住的房子是在孩子出生前就購置的三居室,夫妻將采光最好且靠近洗手間的次臥留給了孩子。
墻上用的淺綠色涂料是男方找了不同的油漆師傅反復嘗試才調出來的,屋內書桌、置物柜的高度也是經過計算后設計的,“就怕孩子以后用起來不舒服”。
但這個充滿愛意的房間,在女兒眼里卻顯得“很無趣”。此外,隨著女兒的成長,房間內的一切開始變得局促不堪。
最初安全考慮沒有安裝門鎖的房門,則是小宋一切不滿的根源,“雖然我是自己的房間,但家里隨便來個人都能經過我房間,毫無隱私可言。”
葉琴遇到的另一個二胎家庭客戶則更為棘手。
他們有一個140平的四居室。以分配房間為例,老大是男孩子,正在備戰(zhàn)小升初,需要安靜;老二是妹妹,才3歲,正值好奇心探索強的年齡,需要開闊的空間。
一開始他們按自己對孩子需求的理解,把更安靜一些的小房間留給了哥哥,而面積相對較大且?guī)в嘘柵_的房間留給妹妹。
結果,這個分配讓哥哥覺得很憋屈。他不斷強調“自己是哥哥,先到這個家庭,應該優(yōu)先選房子”,對此夫妻二人只能以“早知道就不買大房子了”來自嘲。
“家庭間的親子矛盾未必是房子的大小決定的”,葉琴說,“無論大小戶型,不合理的設計都可能導致家庭關系的緊張”。
小戶型也有小戶型的困境。13歲的女孩藍心怡在上海和父母一起住在70平的兩居室,父母一個在律所工作,一個在互聯(lián)網大廠工作,每晚都要加班,一家三口能坐在一起聊聊的時間只有早餐。
餐桌承擔了家里絕大部分的重任——家里的水果、雜物均要放在上面,用餐前匆忙規(guī)整出來供大家吃飯,用完餐再把雜物擺回來。
“吃個飯和打仗似的,搞完這些,家里人只想盡快吃完飯上學上班,很難在一起好好聊聊”。
兩代人共處的家庭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說那些三代同堂的家庭了。
“我們家140平,但住起來卻感覺像只有40平,”35歲的楊萍一談家里那點“瑣事”就滔滔不絕。
由于最初裝修時沒考慮過要父母同住的情況,原先的設計都圍繞夫妻和孩子的需求,結果孩子出生后,忙不過來的夫妻倆才意識到還是需要老人來家里幫忙,臨時才把原先書房的位置改成老人的起居室。
“老人覺少,6點就起來了,接著7點多叫孩子起床去幼兒園,叮叮咚咚早上我們夫妻睡不踏實,晚上老人10點就要入睡,我們可能剛下班,吵得他們睡不著”,經年累月,家里人患上了不同程度的“神經衰弱”,脾氣也暴躁起來。
“可以說,許多家庭矛盾,就是因為空間不合理導致的”,葉琴解釋,有限的空間、不合理的布局和動線,都會成為父母和孩子雙向溝通和交流路上的絆腳石。
生活是家的主角,好的家裝要“看到每一個人”
伴隨著經濟發(fā)展和高度的城市化,如今人們對家的需求也變得更加復合化。
家不再僅僅容納家庭成員日常起居的“容器”、提升生活質量的手段,某些程度上來說,它更是像是構建和諧家庭關系的橋梁。
“每一個家的基礎單位都是家庭成員,尊重彼此的意見才是良好家庭氛圍的根基,”在上海從事室內設計的郭潤澤解釋說。
郭潤澤來自一個傳統(tǒng)的中國家庭,在他的記憶中,父母在商討家事時經常說“大人說話,小孩別插嘴”。這讓他從小就渴望長大,因為這樣他就能搬出去,自己做主。
做室內設計師的初心也來自于此,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更多的家庭“打破那道看不見的墻”。
成為家裝設計師后,郭潤澤從不急于聽取客戶描述想要的風格,而是仔細詢問他們的家庭結構、希望營造的氛圍。遇到表達不清自己需求的孩子,他還會坐下來與他們交談。
他印象最深的是為一對高知夫妻進行家庭改造。
這對夫妻購買新房后,花費巨資聘請了一家有經驗的家裝公司進行全面設計,考慮到夫妻的審美偏好、現(xiàn)代的設計語言和未來孩子的需要,這家公司采用了極簡風,在細節(jié)上也十分用心,例如在尖銳的轉角處做了圓滑處理,以防止孩子受傷。
但孩子出生后,夫妻二人總覺得家里“少了點什么”。尤其是帶孩子回家后,他們發(fā)現(xiàn)孩子的變化——在老家的舊房子里,孩子總是笑容滿面、性格開朗;但一回到家里,就會開始哭泣掙扎、顯得缺乏安全感。
夫妻意識到可能是家里的裝修不適合孩子,但又不忍心重新裝修,于是找到了郭潤澤來幫助他們改善。
與其他設計師不同,郭潤澤沒有專注于與夫妻溝通,而是為孩子戴上了Go Pro,讓夫妻二人得以從孩子的視角審視這個家。
在孩子的視角中,這個家的一切看起來都是“高大”和“冰冷”的。
他面對那些充滿藝術感的茶幾和柜子時,夠不到臺面,只能觸摸到金屬椅子的腿;他力氣小,搬不動家具;為了保持家里的整潔,他的玩具只能放在一個小角落里;因為真皮沙發(fā)很嬌貴,孩子赤腳在上面攀爬時會被責罵……
換句話說,孩子在這個家里感受不到安全感。
考慮到裝修成本高昂,郭潤澤并沒有對這個家進行大規(guī)模改造,而是通過軟裝的方式讓這個家變得更溫馨。他購買了大色塊的地毯,鋪在客廳里,擴大了孩子和父母共處的空間;同時更換窗簾、改變墻壁顏色、更換木質家具,讓家不再那么冰冷。
后來,夫妻倆特地發(fā)來感謝信,感謝郭潤澤的幫助。他們說,隨著家里變暖,孩子也開始喜歡在家里玩耍。
葉琴也有類似的經歷:“對于多胎家庭,可以通過考慮孩子的性別、年齡,在色彩、個性等方面進行調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這個家的成員,有參與感。”
之前提到的那戶二胎家庭,就是在葉琴的“設計”下解決了家庭困境。得知哥哥的不滿后,葉琴特意找到哥哥,詢問他對房間的看法,讓他參與自己房間的設計,并請教他“作為孩子,生活中有哪些不便之處”,以此為經驗來設計妹妹的房間。
孩子參與房間設計、獲得尊重后,再也沒有因為房間分配而責怪父母偏心,甚至因為“被看到”,開始承擔起哥哥的角色,為妹妹樹立榜樣。
“好的家裝應該聽到每一個人,不僅是每位家庭成員的意見,還要‘聽’到外界專業(yè)人士的聲音,或在網上搜索家裝達人的建議,激發(fā)靈感,能有效改善原本緊張的親子關系”。
房子本身是沒有感情的水泥盒子,是家庭成員賦予了它“家”的意義。既然是“家”,那么每一個成員都是主角,他們的聲音都應該被聽到。
每一面墻都會說話,良好的環(huán)境會“幫助每一個人”
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也會觸發(fā)居住者的不同情緒。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發(fā)表過一個著名觀點:“讓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其意是讓每一個空間都具有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即“環(huán)境育人”。
現(xiàn)代家裝設計的理念也趨向于此——通過設計引導人們的情緒,營造截然不同的氛圍。這種設計未必需要大拆大建,有可能只是挪動一個沙發(fā)改變動線,也或者只是改變墻體的涂料顏色,都能有效改善原本緊張的氛圍。
明星楊迪和母親作客抖音家裝直播間時,楊迪媽媽就分享過一個改善家居環(huán)境的趣事。
楊迪小時候最喜歡的地方就是客廳沙發(fā)區(qū)。為了方便楊迪和同學們一起在客廳看電視、吃零食,媽媽還特意在飯廳和客廳之間鑿了一個窗戶,這樣到了用餐時間也能全家人一起邊看電視邊吃飯。
因為楊迪和妹妹愛吃零食,媽媽還特地在廚房準備了一個格子柜,定期給他們放一些水果、零食,供倆兄妹隨意取用。
“我覺得正是這樣的成長氛圍,才讓我成為一個快樂的大人”,楊迪說道。
好的家庭空間能“幫助每一個人”,足以喚醒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6月@抖音家裝上線了#人生一住 ,邀請楊迪和母親、知名設計師、國際星廚等多位嘉賓,一起走進“楊迪和媽媽的暖心會客廳”,聊童年,聊聊親子家裝和親子關系。
為了解決新一代有娃家庭的家裝改造需求,@抖音家裝 還發(fā)布了《童年有好室》系列微綜藝,在劇中我們能發(fā)現(xiàn)不少現(xiàn)代人親子關系的困境。
新一代父母和設計師又是如何傾聽孩子感受做出具體的設計調整,讓更多用戶能參考啟發(fā)靈感,打造屬于自己的美好生活體驗。孩子們“驗收成果”時的幸福感,觀眾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得到。
在抖音內搜索話題#人生一住 ,你還能看到其他家庭分享的家居角落、童年故事、親子時光,此外,還有不少知名設計師也在過程中為父母答疑解惑,針對當下兒童房的家裝趨勢帶來最新的趨勢解讀。
圖 | 朵妹房間改造前
圖 | 朵妹房間改造后
“大人有大人的需求,孩子有孩子的玩法,一個能同時滿足不同家庭成員的家,才能讓所有居住在此的人們,獲得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現(xiàn)實中的有效互通”。
尊重每一個家庭成員,尊重每一個家庭的特殊需求,讓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歸屬感和空間,也是抖音家裝創(chuàng)立以來一以貫之的品牌理念——看見人、幫助人、滿足人,致力于打造中國美好人居。
家的歸屬感,是目之所及的溫暖。
作為父母,真的應蹲下身來,和孩子一起看這個世界。那些在我們大人看來很小很小,微不足道的事。在孩子看來,卻往往是很大很大,很重要的事。
(應采訪者要求,文中均采用化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