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朋友在點贊這個我聊電影《活著》的視頻。電影《活著》的年代的確令人緬懷。那時的電影人有一股純粹的旺盛的激情,且具高遠的理想,和對中國歷史與問題的思考和探索,所以才會誕生如此不朽的經典電影—— 《活著》。
前兩天的一個晚上,忽接十來年未通音訊的朋友電話,邀我共進晚餐。席間,還有一我首見的深圳人和北京某大學下屬學院的院長。他們分別聊起了90年代小平南巡后的那段熱火朝天的炒股的年代,故事之精采令我瞠目結舌。
我的朋友和深圳人皆是中國第一代殺入股市之人,屬始作俑者,當時玩得風生水起的人物皆是他們的股市戰友。我笑說,這是中國歷史過去從未有過、從此亦不會再有的時代。在座的校長(后來的一段時期他也在深圳呆過)說,外國也從未有過。
那個年代的他們一個個真真是掙了大錢了,深圳人90年代便已身價上億,聽起來,就像是天方夜譚,但卻是真的,以致他們中一熟人欠了深圳人上千萬他都不去催人家還,說是他認定催了這人也還不了。深圳人對我說,在那個瘋狂的年代,股市規則尚未建立,因此股市上遂有各種玩法,但大家都恪守一個義字,比如你買了我的入市股,賠了,告我個數,我會如數歸還。
那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年代,同在那個年代,我們這群人則在認認真真地做藝術,思考著祖國的命運。
別了,我曾經有過的年代,唯有追憶與感懷了!
剛才一網友問我,我的音樂隨筆何時能出?我說,還在尋找出版社呢,然后,就有網友的以下留言:
出版后第一時間通知我,太期待這個音樂自由談了,我的音樂世界就是您當年的微博給帶進來的。
遙想當年,我的擁有百萬粉絲的新浪微博時代,寫音樂筆記是我的一大愛好,因為每天都在聆聽,所以每天皆有隨感,于是匆匆記下。
5年前,有次去上海出差,一位在大學教哲學的青年教師聞知后找到我,非要請我吃飯。那是在一別致優雅的綠皮火車式的餐廳里,她說起她因愛讀我的微博而愛上了古典音樂。
您知道嗎,她說,我時常會在辦公室大聲說出你的觀點,引起同事們的好奇,他們以為是我的獨立思考,我告訴他們,這不是我說的,是王斌老師說的,于是他們也紛紛粉了你。從此后,我們有時的話題會從你說的觀點開始。
我聽了挺感動的。粉絲又說,王老師,你想過將你談音樂的隨筆出本書嗎?
沒想過,我誠實地回答。
為什么,她好奇地問。
只是偶有所得的一點點隨想,信手拈來,完全不假思索,只是權作微博上的自言自語,不具發表水準嗎?我疑惑地說。
太夠了,她說,一定會有許多人像我一樣喜歡讀的,您相信我。
回京后不久,正好傅興文小弟找我,想代理出版我的隨筆集,我說,那就先出音樂隨筆吧,其它的無所謂了。
四年前,一家出版社一口氣簽了我四本思想隨筆,這其中,就有一本談古典音樂的,后又因故擱淺了,我心存遺憾。
現在,我只能等待。
耐心等待!
2024年6月6日手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