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3475
2025年2月,我和15歲的兒子一起去了廈門婦幼保健院鄒小兵教授的特聘專家門診,鄒教授最終給我兒子下了明確的診斷:阿斯伯格綜合征。
說實話,這個結果我一點都不意外。
4年前的4月2日,當我在廣播中知道那一天是“世界提高自閉癥意識日”,并聽到以前我從未聽過的“阿斯伯格”這個名詞時,我就懷疑我們父子可能都是阿斯。
這4年,也是我們發現自我、反思自我、接納自我,重建自己和家人關系,重新適應周圍環境的4年。
我也成為了一名“自倡導者”,曾兩次參加在中山三院舉行的公益倡導活動。希望我們的故事,能帶給譜系家長們一些啟發。
口述| 阿姚
樂評人,自倡導人士
兒子15歲,阿斯伯格綜合征
“孩子像阿斯,很可能遺傳自爸爸”
我兒子在幼兒園的時候,日子似乎還挺順。那會兒,有園長的特別關照,老師們也挺包容,他被當成是“頑皮活潑”的孩子,沒人往譜系方向去想。但就像坐過山車一樣,一上小學,畫風完全變了。
學校有學校的規矩,但他就是適應不了。開學典禮上,隊伍對他來說像是隱形的,他會徑直跑出去,甚至跑到主席臺上去。
上課更是坐不住,最多也就5到10分鐘吧,然后他就開始找理由,離開座位,甚至跑出教室說要“口渴找水喝”。很快,學校就要求我們家長去陪讀。
陪讀了一年,說實話,效果不理想。到了二年級,問題更嚴重了,他的情緒和行為開始爆發:失控地尖叫,打自己,每天早上都不愿意去上學,在家賴床,到了路上就打滾。
那時候,看著他,我心里特別焦慮和無力,甚至覺得他有些心理障礙的跡象了。就算我費老大勁把他送到學校,他還是常常不進教室。
孩子無法上學
我們帶著他跑了廈門好幾家大醫院:婦幼、兒童醫院,還有專門的精神衛生中心仙岳醫院。診斷結果倒挺一致,三次都說是ADHD(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但我心里總覺得哪里不對勁。因為我清楚地知道,這孩子在他感興趣的事情上,專注力不是一般地驚人,那完全是“心流”狀態,這跟典型的ADHD表現好像不太一樣。
后來給他測智商,韋氏測出來128,瑞文測試時他狀態不好,分心都沒做完最后幾題,都得了134。他自己還跟我說剩下的題“So Easy”,我估摸著他的智商可能在140左右。這讓我對ADHD的診斷更加懷疑了。
真正的轉折,發生在他上小學三年級前。我們很幸運地遇到大象爸爸,一位非常有在家教育(Home Schooling)經驗的老師。他沒上來就下判斷,而是花時間觀察了我兒子整整三天。
大象爸爸的觀察和判斷
然后,他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孩子的問題不在于多動,而是環境不匹配導致的“多動”,他的專注力其實非常高。
更重要的是,他跟孩子媽媽提了一個可能:孩子可能是阿斯伯格,而且,這可能遺傳自我。
遺憾的是,當時大象爸爸和孩子媽媽并沒有第一時間把全部信息都明確告訴我,可能也是怕我一下子接受不了。
加上我自己確實有些閱讀障礙,看字慢,容易漏掉關鍵信息,以至于后來就算孩子媽媽在和我離婚期間的信息里明確提到了,我竟然也漏看了那句關鍵的話。
“不是孩子有問題,是環境出了問題”
一開始,我們也試過折中的辦法,讓兒子上午去學校,下午去大象爸爸那。但效果一般,他在學校里就像個“留守兒童”,只是“待著”,根本沒法學習。痛定思痛,從四年級開始,我們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讓他完全脫離學校,由大象爸爸進行個性化教育。
大象爸爸的教育理念非常特別,他不強求“補短板”,而是遵循孩子的“自然發展”,教給他們學習的思路,培養自學能力。
這個策略的效果是驚人的:僅僅一年時間,兒子就補完了小學前三年落下的全部學業。到了五年級,他已經學完了小學階段的所有內容。六年級的時候,他甚至主動要求學習,并掌握了大部分初中數理英的知識框架。
這段經歷讓我深刻認識到,有時候,不是孩子有問題,而是環境出了問題。 找到一個適合他的環境,讓他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遠比強迫他去適應一個不合適的環境有效得多。
到了初中年齡,兒子成功回到了公立學校。回看這一年,他表現得相當不錯。行為、紀律、考勤都沒有再出問題,社交關系也挺好,因為英語好,同學們還常常找他請教問題。老師和家長都沒再跟我反映他“有問題”了。
在他擅長的科目上,比如數學、英語、物理、化學,他的成績都能達到中等偏上。但需要大量書寫的科目,像語文、道法,成績就很糟糕。這主要是因為他的書寫障礙,寫字慢,寫多了就累,一累就不想配合。
那時候,我主要的目標是讓他適應學校環境,發展社交,所以對成績沒有過高要求。但他對反感的科目,仍舊表現出很強的抵觸情緒。甚至有一次,他把道法書都撕了。
他在不熟悉的環境,尤其是在聲音、光線等環境刺激比較強的環境里,也表現得有些坐不住。2024年,我帶他一起參加中山三院的自閉癥人士自倡導論壇時,他就要么在打瞌睡,要么不時就得跑出會場。
2025年2月,我和兒子一起去了廈門婦幼醫院鄒小兵教授的特聘門診,鄒教授最終給我兒子下了明確的診斷:阿斯伯格綜合征。
鄒教授根據我發給他我的成長史和目前存在的障礙描述,非常明確的回復:“按照你的描述,你過去是可以被診斷為ASD的?!?/p>
這個結果我一點也不意外,兒子也很坦然的接受了這一診斷?,F在,他是一名正在沖刺中考的學生,9月份就要上高中了。
“改變環境去適應人,是完全有可能的”
2021年4月2日世界自閉癥關注日那天,我偶然聽到一個廣播節目。那一刻,就像一道閃電劈過,我才真正意識到:我也是阿斯伯格。
發現自己是阿斯
這個認識,讓我過去四十多年人生中許多零散的、令人困惑的“碎片”瞬間拼了起來,變得清晰無比:
01
讀寫與數字的困擾
我從小就有書寫困難,字寫得慢,寫不好,小時候甚至被老師當眾羞辱過,說我“眼瞎耳聾嘴巴尖”。我的閱讀方式也很奇特,不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讀,更像是一種“掃描”,快速抓取關鍵詞和關鍵信息,然后在腦海里形成圖像或視頻。我的精細動作一直很差,學個咖啡拉花,別人可能學幾次就行,我練了上百次還是不行。還有數字障礙,我記不住自己家門牌號、電話號碼,甚至中考數學也只考了三四十分。
02
社交的磕絆與規則的執著
我在社交上一直不太“開竅”,不懂得那些潛在的人情世故,總是特別較真,有時候甚至有點“認死理”。我對規則和公平有一種近乎偏執的追求,這讓我特別容易跟人,尤其是跟權威,產生沖突?;叵肫饋?,我1982年還被縣醫院診斷過MBD(小腦微細功能障礙),喝了三年所謂的“補腦汁”——“維磷補汁”。也許,那只是對當時這些不被理解的特質的一種籠統診斷。
社交溝通與環境不適
03
感官的敏感與專注的“超能力”
我對環境非常敏感,受不了雜亂無章,所以家里總是收拾得非常極簡,因為這樣可以減少信息輸入,讓我覺得更舒適。同時,我的專注力可以異乎尋常地高,能勝任像音樂會現場拍攝導播這種需要高度集中、快速反應的工作。但硬幣的另一面是,我的注意力轉移很困難,容易過度專注。曾經有十年時間,我為了不被打擾,干脆不用手機,只用iPad。
04
原生家庭的印記
回看我的家庭,我父親的某些特質,比如沉默寡言、對人冷淡(外公外婆來我家做客,他都不叫不互動)、缺乏共情、固守規則,現在想來,他也很可能也是AS。我的童年受他影響很大,有嚴厲的要求(強迫我干超出年齡的農活)、體罰,以及一些言語創傷(最深的是下雪天他扒光我衣服只留褲衩讓我“去死”),這些給我留下了CPTSD。直到去年春節,因為他又說我“沒用”,我積壓多年的情緒爆發了,第一次和他發生了肢體沖突。但我的母親,雖然不識字,卻非常堅韌,她一直是我最堅強的后盾,小時候我被欺負,她總是會去替我討回公道。我在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種堅韌的力量。
狹隘特殊興趣 音樂史 音樂欣賞
意識到我的阿斯特質后,尤其是我向領導們坦誠了我的情況最后,我在樂團的工作也變得更順利。
早期,因為我溝通方式比較直接,不懂得變通,對既定的流程規則特別較真。比如有次搬家整理資料,我嚴格按照跟主管的約定,只完成了自己負責的那部分就離開了,結果因此和HR大吵了一架。
我向領導坦誠我是AS之后,領導們看到了我在專業領域的獨特價值(比如評論、音樂知識儲備、節目創意策劃、媒體制作等,領導曾對HR說“在廈門市場你再給我找第二個阿姚出來”),開始調整管理方式,強調“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專長,為我創造更能發揮天賦的環境。
我發現,我們樂團不止我一個AS,還有幾位業務能力非常優秀的同事,他們也是典型的AS思維和性格。領導因為他們的才華,也選擇了包容。
我兒子上學過程的改變,我在職場上遭遇的變化,都讓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改變環境去適應人,而非強迫人去適應環境,是完全可能的。
這也是我最大的愿望。
整理| Gemini
編輯| Jarvis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文章版權歸「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經許可,嚴禁復制、轉載、篡改或再發布。本號長期征集線索/稿件,一經采用,稿費從優。提供線索/投稿請聯系:contents@dmhxm.com。
點擊撥打大小米服務熱線
有任何問題點擊“閱讀原文”咨詢“AI顧問”——你的專屬個性化AI督導,專業又懂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