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電影《琴譜》在武漢琴臺大劇院舉辦首映式。據悉,該電影是根據清代真實故事創作而成,續寫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新傳奇,這是知音文化題材創作的一次嘗試。這部電影的推出,標志著國內第一部以古琴藝術和知音文化為題材的影視作品的誕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電影《琴譜》根據著名作家伍劍創作的小說《知音新琴緣》而改編,描繪了清代武漢籍官員、古琴家崔應階與平民琴師王受白兩人因琴結緣,拋開身份尊卑差別,相識、相知、相惜30余年,一同編纂了《研露樓琴譜》的“新知音故事”。電影由武漢市漢陽區委、區政府支持,武漢大唐映畫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黃鶴樓酒業有限公司、武漢琴臺太和琴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由袁振忠執導,青年演員王曉東、賀廣治、國家二級演員邱文洋主演。
首映式上,武漢琴臺古琴文化藝術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宜外介紹了電影的創作由來:在2017年第六屆琴臺音樂節期間,研究會發現了清代武漢籍古琴家崔應階與王受白編撰的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知音文化新傳奇《研露樓琴譜》。在2018年第七屆琴臺音樂節期間,研究會聯合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中央音樂學院,組織全國古琴界、音樂界的專家、學者舉辦了《研露樓琴譜》打譜暨學術研討會,其中包括《研露樓琴譜》所包含的全部20首曲目的打譜成果、錄音及打譜論述后記。該琴譜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武漢第一次大規模挖掘的琴學成果,為古琴文化藝術的發展與琴學研究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此外,專家學者們挖掘出了崔應階、王受白相交三十年、互為知音的知音新故事。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會長、非遺古琴藝術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趙家珍現場演繹了主題曲《嗣音》中的選段,美妙的琴音引來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趙家珍教授告訴九派新聞,《嗣音》與古琴名曲《高山流水》一脈相承,寓意“知音文化”承前啟后、薪火相傳。她表示,電影《琴譜》的上映,必將助力古琴藝術、知音文化在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發揮出積極向上的引領作用。
“這部影片從拍攝完畢,到2023年拿到公映許可,再到今天首映,從十幾分鐘的微電影變成99分鐘的院線電影,整整過去了將近3年時間,對我們來說來之不易。”導演袁振忠現場跟觀眾分享創作中的感受。
首映結束后,現場掌聲雷動,久久不息。王受白的扮演者賀廣治和李富才的扮演者邱文洋更是被觀眾認出,爭相排隊合影留念,并夸贊演技精湛,把角色刻畫得入木三分、有血有肉,也把影片中的這一對師兄弟近20年的悲歡離合演繹得淋漓盡致,讓人記憶深刻。
據了解,電影《琴譜》不久將在全國各大影院公開上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