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背景來看,老公房大多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當時我國經濟基礎薄弱,住房條件普遍較差。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條件,政府和企業開始大規模興建住宅。老公房,便是這一時期的產物。
數十年來,它們承載了無數家庭的生活記憶。這些房屋通常采用磚混結構,設計簡單實用,雖外觀樸素,卻滿足了當時大眾對住房的基本需求。然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住房需求日益多樣化,老公房已經難以滿足現代人的居住需求。
劃分過細、承重墻多等問題,大大限制了空間的通透感和采光度。面對這樣的老公房,如何進行改造和升級,提高居住品質和環境質量,成為不少老公房擁有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而今天的屋主便是這樣一套老公房的擁有者,面對以上所有問題,他們又是如何解決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改造前房屋狀態
硬裝無法作出大改動的原則之下,軟裝和室內視覺呈現便成為整個空間改造的焦點和靈魂所在。
地中海風格以其獨特的生活哲學和自然韻味吸引人們的喜愛,如同繁忙生活中一個隱秘的居心地。在這個空間里,設計師以折衷主義的手法將地中海風格的精髓注入空間。通過溫暖厚重的大地色系、質樸自然的材質以及化繁為簡的風格化處理,尋求強烈對比之下的和諧與包容。同時,以開放式布局強調空間的流動與舒適,最終落成這一處隔絕世事,休養生息的精神居所。
改造前、后戶型圖
地中海地區氣候炎熱,空間設計也更強調與自然的連通及光影的處理,而現實是,老公房的承重墻頗多,所以首要的改動則是在布局上進行調整:
1、徒手“捏”玄關,新建墻體一面造玄關一面承載盥洗區,分區明確效率更高;
2、重整臥室、陽臺、客廳布局,休閑區功能區分割,規整舒適;
3、臥室陽臺整體地臺抬高,完善動靜分區,增添空間層次感;
4、廚房與比鄰而居的長輩房共用,減少資源浪費,增加家政空間。
入戶視角,原本一覽無遺的空間,缺少了一些隱私性和安全感。于是設計師在此處憑空造“墻”,通高的窄縫自上而下貫穿其中,陽光穿縫而過,傾灑而出,隨著時間的流轉緩慢移動,光源借此成為空間主體,也帶來隔而不斷的空間延續性。
中部采用疊級處理手法,于平淡的墻面增添簡約線條呈現的高級氣息,以現代主義的細節處理豐富視覺層次,強調空間縱深,靈動自然。
烤漆柜門與墻體同色,木色開敞空間嵌套其中,搭配組合陳列與收納兼備
洞洞板拼接至頂柜體,藏露有度、靈活高效的完善入戶收納,出入戶的雨傘、包包、帽子隨手掛置,次凈衣物藏于柜內,干凈整潔不影響整體美觀度。
緩步入內,淺米色基調上點綴摩洛哥老城特有的赤陶色,溫暖厚重的同時不會有絲毫沉重感,克制地表達出深厚溫暖的居室氛圍。
墻角圓弧處理,削弱體量感
隔墻背后,是從衛生間挪出的盥洗區。鏡柜與木質柜體搭配,干凈利落且易于清潔維護。即便是在緊湊的居住環境下也能滿足衛生間使用的多樣化需求。
同時,盥洗區更換位置后,也能同時兼顧入戶、餐區、衛生間等就近使用。
透過縫隙窺見玄關,達成空間通而不透的效果。隔墻內也巧妙設置內凹壁龕,“鏡柜”完全隱藏于墻體之中。內置電源,便于多臺設備同時工作。
走廊盡頭,是屋主人用來陳列收藏品的地方,平整的柜子,將老房子里復雜的水管悉數隱藏,看起來井然有序。柜體底部做預抬高處理,以保證掃地機器人可自由出入。
衛生間內部,則采用富有摩洛哥特色的石材馬賽克地面鋪設,天然石材豐富的肌理與精妙的拼花紋樣相得益彰,于細節處體現居住者的喜好與品味。
沿著盥洗區對面的拱形門洞向里,便來到了重新規劃布局方案,打破傳統空間界限的客、臥套間。在原戶型的兩個臥室之間,將墻壁化為無形,巧妙連接創造出一個多功能的生活區域。
靠近臥室的部分,地臺悄然向外延伸了40公分,與客廳的邊界融合在一起。除了打破邊界,鏈接兩個空間之外,它還承載著多種功能,無論是擺放一臺低沉的音響系統,還是展示一幅精美的藝術作品,抑或是搭配幾盆翠綠欲滴的綠植,都能讓這里煥發新的活力,成為家的亮點所在。
在此區域中,臥室和陽臺增加地臺設計提升高度,不僅帶來空間感,也使視線在不同區域之間產生錯落美感。
通過這樣的設計,自然劃分出生活區與活動區,確保動靜分明,同時也最大化地利用了空間,實現了居住的舒適與空間的高效利用,為居住者提供更靈活、開放的生活方式。
家具部分,在整體素雅的基礎上巧妙地融入了非洲風情,帶有濃厚地域色彩的木質材料,不僅散發出自然的木香,更是手工匠人精心打磨的工藝品,給予我們獨特的觸感體驗。
隨著歲月流逝,這些材料上逐漸顯現的自然磨損痕跡,恰如其分地見證了時間的力量,仿佛在訴說著不同時代的故事。于細節處,彰顯家具背后的歷史與文化魅力。
客廳頂部的吊燈,也并非成品購入,而是精挑細選了三個大小不同的非洲進口手工編織圓盤,因為手工編織的原因每個都是獨一無二的,散發著質樸而獨特的魅力。
這些圓盤與簡約的吊線、燈泡相結合,營造出錯落有致、層次分明的照明效果,賦予空間別具一格的特性。通過這種方式,將個人喜好融入日常生活,讓它成為家居美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處拱門設立于客廳與臥室之間,門框處疊級處理的方式,與玄關形成了微妙的呼應。
不僅賦予空間一種特有的儀式感,更營造出獨有的安心。踏上地臺,四周光影交錯,柔和的光線透過窗簾灑下,為臥室帶來溫暖舒適的氛圍。
為了優化空間布局,提高居住體驗,我們對原有臥室門洞進行封堵,從而獲得了整面衣柜收納空間。淺色系頂天立地高柜設計,外觀簡潔收納力足夠。隱藏式把手設計讓柜體保持功能性的基礎上更顯精致感。靜謐的空間,讓人即使身處繁雜世界中,也能享受到一份難得的寧靜和安寧。
空間對調之后,原本局促狹小的客廳被巧妙轉換成溫馨私密的餐區,當溫暖的午后陽光灑落,這片區域仿佛被賦予了生命,于博物館古典油畫般的表象之下,油然而生屬于家的獨特煙火氣。
獨特的搖臂伸縮壁燈,設計新穎且實用性強。這種壁燈可以根據餐桌位置和布局隨時調整,以確保光線照射的角度恰到好處。
空間之上,家具的選擇也要盡可能錦上添花。圓桌的設計不僅增添了溫馨感,更在無形中促進了用餐者之間的親密交流,營造出簡單不失高雅的用餐氛圍。在這樣的環境里,大可放下生活的繁忙與壓力,享受與家人朋友相處的寶貴時刻。
靠墻設置的櫻桃木餐邊柜則擁有著令人驚嘆的收納能力,它不僅外觀優雅,內部結構也十分考究,多層分隔便于分類、有序地收納物品。原本的黃銅拉手雖然經典,但也略顯刻板,屋主便選擇了自購的彩色復古拉手,這些色彩鮮艷、款式復古的拉手為空間注入了無限活力,增添了幾分俏皮與時尚氣息。
從餐廳步入家政間,便是空間中的第三個拱門,它不僅是物理上的界限,也是通往現代家居生活中心的門戶。
墻面采用了質感獨特的做舊手工磚,流露出原始質樸的美感。
穿過門洞,這里集合冰箱、洗衣機和各類清潔用品于一體,巧妙地將家務操作簡化為一系列便捷流程。吊柜與櫥柜配合,搭配精心設計的水槽,既解決了清潔時的實際需要,也讓清潔用品的儲存變得井井有條,極大提升了使用效率和便利性。不僅滿足了現代家庭對清潔工作的高標準,也體現了設計者對于空間利用的深思熟慮和人性化考慮。
優化之后,原本逼仄狹小的小次臥改為廚房,方便屋主與比鄰而居的長輩共用,節約資源方便高效。風格上也做了一定折衷,地面黑白色花磚搭配白色櫥柜,整體更為簡潔明快。
到此,這套老公房的改造算是告一段落,雖然原本有諸多不如意,但經過調整最終收獲了不錯的效果。而往后居住于此的每一天,家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染上他們對生活的理解與熱愛,變成專屬空間。
編輯|Kiki
設計與圖片提供|LOULOU LAB 魯魯空間設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