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廣東眾愛健康管理集團、國家組織工程種子細胞庫華南分庫聯合主辦的灣區論健——健康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來自國內外頂尖科學家、權威醫學家,中西醫融合診療專家,文化學者,權威媒體以及企業代表200余人匯聚論壇,圍繞“心腦血管疾病防治” 展開深入交流。
本次論壇旨在大力推進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知識的普及,提升心腦血管防治能力,筑牢健康基石。原廣州軍區衛生部部長江建榮在論壇上致辭。他指出,加強心腦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對實現“健康中國2030”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為實現這一目標,首要任務是加強健康教育,提升公眾對心腦血管疾病的認知和重視程度。其次,需加強醫療技術創新和研發,以提高心腦血管疾病的早期發現、診斷和治療的能力,并普及相關知識。最后,一旦疾病發生,做好切實有效的心腦血管健康管理至關重要。江部長對眾愛集團創新發展推動健康中國事業所作的工作給予高度肯定和贊揚。
美國中美郵報社長、丹佛孔子書法院院長屠新時致詞中表示,中西醫融合,是兩種醫學體系在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的基礎上,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過程。這種融合有助于提升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的整體水平,促進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醫融合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對于推動世界醫學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站在人文藝術養生角度,書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不僅具有藝術價值,更有其獨特的健康養生和抒情言志審美創美的精神激勵功能。多所大學的教學實踐證明,書法習練和創作能夠開闊視野,調整心態。人們在全神貫注書寫中,形而上的思維升華與形而下的肢體活動相結合,有助于調節呼吸、平穩情緒、緩解壓力,對于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論壇上,屠院長特別帶來一件書法作品《登高望遠,長嘯臨風》現場贈送給眾愛健集團董事長史水漢先生,并高度評價他為“健康中國”的國家新戰略重點所作出的大格局、高品質、健康保健新觀念的開創性工作。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教授、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組負責人鄧務國特別強調了定期體檢在心腦血管疾病防治中的關鍵作用。他指出,定期體檢不僅具有早期發現心腦血管潛在風險的能力,更能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生活方式調整建議,并持續監測其健康狀況。這些綜合性的預防措施在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生風險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為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了實質性的提升。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定期體檢的重要性,并將其視為維護心腦血管健康不可或缺的關鍵措施。
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專家教授、廣州抗癌協會血液專業組委員陳嘉榆教授認為,間充質干細胞在心腦血管疾病防治中的應用展現出了多重顯著優勢。其最引人注目的特點之一,便是其強大的再生和修復能力。這種能力使得間充質干細胞在受損的心腦血管組織中能夠分化為所需的細胞類型,如心肌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等,從而有效促進組織修復和功能恢復。然而,間充質干細胞的優勢并不僅限于此。其低免疫原性也是其備受青睞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間充質干細胞的表面標志物較為特殊,使得其在體內不容易引起強烈的免疫反應,這大大降低免疫排斥的風險。這一特性使得間充質干細胞在臨床應用中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可以用于治療多種類型的心腦血管疾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