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古鎮是此次我到天臺旅行的最后一站。聽朋友講起街頭古鎮是經過后期整修的,并非完全保留了最初的原始模樣,也因為街頭古鎮靠近高速,朋友安排吃了晚飯直接從街頭上高速返回,所以一開始,我對街頭并沒有太多期望值。
沿著古街的東頭進去,入眼便看到新修的一個城門,現代化的裝扮讓我心里就更少了些期許,想著商業氣息果然是濃烈了些。直到走到一處三板橋的小巷上,就有了古鎮的內涵和文化的韻味。轉過一個彎,街道忽然變得又大又直,清一色的臨街店鋪,全是木結構的2層樓房,一樓開店,2樓住家,2樓的隔板上全是紅色的毛主席語錄,仿佛一下穿越到了五六十年代,回到了那激情澎湃的歲月。
古街很長,巷子很多,越往深處走,越能發現它悠久的歷史文化。據說古街有1154米,17條巷子,86條弄堂,以東西古街為主軸,輔以各條巷弄與古街相接。街頭巷子里的古民居建筑以四合院建筑為主,最為典型的稱為"三推九明堂",現存主要古民居有"曹氏民居"、"潘氏民居"、"余氏居"和"許氏民居"等。
在古街上還建有騎樓、戲臺,中街還建有一個龍母殿。路面全用鵝卵石拼砌而成,有扇面形、方形、金錢形等圖案。
據了解,街頭古鎮有1500多年的歷史,屬清代中晚期建筑,曾經是天臺通往磐安的重要驛站,所以形成了一個繁華的集市。沿街原有商鋪兩百多家,四十多個行業,每逢農歷二、七集市日,周邊群眾都來趕集,老街上人流如潮,比肩繼踵,熱鬧非凡。
行走在街頭老街,如同讀一本老書,歷經歲月滌蕩,刻錄生活痕跡。古老的文脈融入日常,傳承發展。翻開了就舍不得合上,每一頁都是嶄新的開始,腦海中的記憶場景,也隨著步履的向前,放映而過,仿佛置身于江湖而又脫離于世俗。
橫跨在鎮西西溪的石板橋,在夕陽下,和著嘩嘩的流水,彈奏著千年輝煌的歌謠,隨風而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