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
有讀友讓我寫寫高考,說高考到底是不是改變命運的契機,我拖了好幾天,因為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他今天又問我,于是就寫了這篇。
先解釋一下標題,標題是大而化之的描述,不是具體到每個人的分析,因為確實有人通過高考改變了命運,但是這樣的人非常非常之少,少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同時我們也能看到北大清華的博士去競聘城管,爭相去街道辦,看新聞分析可以知道最近幾年考公熱潮又開始升溫,向我咨詢就業方向的大學生,差不多一半兒的人都在向我傾訴父母讓他們考公,最突出的一個例子是一名已經在加州理工即將畢業并初步確定去谷歌公司上班的女生,現在父母強令她必須回國,因為父母給她安排了一個體制內的鐵飯碗,她很苦惱,不知道該怎么辦,向我求助,我說:是不是你父母以為谷歌是美國中關村賣U盤的?她說并不是,其實他父母都是國企的中高層,當然知道谷歌公司是干啥的,但是他們認為在谷歌也沒有在體制內安逸……果然,中國宇宙的盡頭是考公。
我不能說高考沒用,但是每年高校畢業生里能找到工作并且改變命運的中國人,占十幾億中國人的比例有多大呢?所以我有個觀點:對絕大多數50后、60后一直到00后的中國人來說,改變他們命運的人是鄧公,是改革開放,是加入WTO.
多數中國人的命運三要素,一是鄧公,二是改開,三是美國,今天主要想說說美國和普通中國人的命運糾葛。
必須說個前提,那就是我們不必對美國感恩戴德,因為美國和中國建交也有自己的利益,只不過中美兩個大國如果關系融洽的話,對整個世界來說都是好事情,整個歐洲也就是一千萬平方公里,除去俄羅斯的面積還剩約580萬,一個中國將近頂兩個歐洲的面積,而俄羅斯近些年在全球范圍內的存在感在急劇降低,無論是經濟水平還是政治影響力,都不能跟中國相提并論,如果不是有那么多核武器和一貫的蠻橫作風以及能為歐洲大陸提供大量能源,又有誰在乎俄羅斯?
美國不一樣,二戰結束后一直是國際秩序的制定者和主導者,很大程度上,一個國家跟美國關系的好壞決定著這個國家未來的國運,日本如此,韓國如此,歐洲也如此……
但最近十年左右,我們最大的敵人是美國,而在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美國是我們的好朋友,再往前一點兒,也就是我們最艱難的那段歲月,蘇聯是我們的好朋友,現在看來,俄羅斯又成了我們的好朋友。
人和人的關系是動態的,國家也一樣,只不過美國和蘇聯不同的是,美國不和我們接壤,而且美國對他國的領土沒有野心,我認為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當然,美國對土地沒有野心不代表美國就是圣母,美國也會以其他方式來謀求自己的利益,每個國家都有謀求自己利益的方式,只要合理合法,合乎平等互利的契約規則就行,其實看這幾年中美之間的博弈,雙方高層對中美關系的認識是非常清晰的,但我們民間則過于樂觀了,沉浸在“厲害夢”里不能自拔。 從疫情到俄烏戰爭,我最大的擔心不只是全球化的停頓乃至消解,我更擔心因為這些事情,中美之間會加大撕裂,繼而引起某種程度上全球范圍內的去中國化,這才是我最不想看到的,因為這和我的生活息息相關。
1978年之前的中國是與世隔絕的,加入WTO之前的中國是孱弱的,現在我們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我們最多是大國,距離“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美國,絕對是強國,甚至就連我們看不起的日本,也是強國,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強國的標準是某一領域擁有全球范圍內的話語權,要么是科技領域,要么是軍事領域,要么是經濟實力。
美國有全球最強的軍事實力、科技金融實力,想打誰就打誰,想制裁誰就制裁誰,令人望而生畏的“長臂管轄權”實在是管得太寬了,美國能跨越國界打擊、懲罰那些它認為違法并觸犯了美國利益的公司,是建立在自身擁有超強實力基礎之上的——那么多人都敢罵美國,但是有幾個敢打它的?全球范圍內沒人能挑戰美國的地位,美國主導了戰后歐洲的重建,亞洲新秩序的建立,在世界范圍內主持正義的同時也打自己的小算盤,推行霸權主義,全世界各地駐軍,充當世界警察,和蘇聯打冷戰,蘇聯解體后又開始重返亞洲……那么美國對這個世界,到底做的壞事多還是做的好事多?我想這個問題和認清中美關系的情況類似:高層清楚,民間糊涂,我只知道如果美國真的那么不堪,就不會有那么多精英移民過去。
今天的文章標題是“高考不能改變命運,但是WTO可以”,所以就多說幾句WTO,這件事不僅事關國運,也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可以說沒有WTO,我們今天的生活不會是這個樣子,對今天的我們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如果說改革開放為中國經濟注入了活力,那么加入WTO則是給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插上了翅膀,讓我們的經濟一路高歌,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切,少不了我們自己的勤勞和豐富的資源,但也離不開美國的幫助,如果我們一直被排斥在世界體系之外,日子可想而知,歷史可以回望和橫向比對,比如我們的鄰居朝鮮——有再多的勞動力、再好的資源但你換不來外匯,你拿什么改善人民的生活?自從朝戰結束至今71年了,朝鮮兩千萬人民還處于饑餓之中,充分證明了融入世界經濟的重要性。
中國的GDP增長靠投資和消費拉動的份額是極其有限的,因為國內消費除了政府部門消費以外,民間消費力你我都很清楚,所以這幾年有很多人明確提出刺激消費是個純屬扯淡的話題:我要是有錢,難道不喜歡消費?還用得著你刺激? 隨著改開的深入,政府意識到再不加入WTO會在經濟上遭受重大損失于是提出恢復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的席位和申請加入WTO.
2000年3月,克林頓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高級國際研究學院(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發表演講說,“中國入世,不僅是同意擴大對美國商品的進口,更是同意進口民主社會最珍視的價值觀之一——經濟自由?!?隨后美國國進行了一次意義深遠的投票,決定是否批準允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簡稱WTO)的提案。 2001年11月11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正式簽署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協議。一個月后,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融入了世界多邊貿易體系。
中國入世之后的23年時間里,外貿總額從2000年的2500億美元上升到了2023年前的41.76萬億美元,成為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人均GDP從2001年的1038美元上升到了2023年的1.2萬美元美元,中國的經濟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中國成了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中國制造”行銷到了世界各地。 入世前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是10萬9千億元人民幣(約相當于1萬3千億美元),2023年為120.06萬億元人民幣(約相當于17.1萬億美元),拋開人民幣升值因素,大約是入世前的五倍以上,而同期,我們每個家庭的生活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即使是那些罵美國的人,也用上了美國的手機操作系統,不管是谷歌的安卓還是蘋果的IOS,都大大提高了他們罵美國的效率。我們不僅成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且擁有大量美債,很多傻逼兮兮的0.5因此洋洋得意地宣稱我國是美國最大的債主,這種腦子差成兒的貨色都不想想:我們為什么不買老朋友俄羅斯、朝鮮、伊朗、津巴布韋、委內瑞拉、巴鐵……的國債?偏偏要買死對頭的國債,借錢給美帝?
所以,我一直認為,像我這樣的普通人,改變命運靠的不是高考,雖然我是學霸,雖然我有體制內的工作,可是我一天班兒都沒上過,我受不了死氣沉沉的環境和吊著驢臉的領導,我一見他就想打他,所以我連報道都沒去就直接開溜了,好在我的父母都包容了我,沒有強迫我必須回去上班(他們也做不到,誰的話我都不聽),我一路跌跌撞撞碰得頭破血流,但是真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真感謝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和加入WTO帶來的經濟繁榮,讓我這樣的低端人口能始終有工可打,不至于餓斃街頭,甚至這幾年還買了摩托,說走就走,感謝鄧公!
文章寫到這里再補充解釋一下標題,即使是極少數通過高考改變了命運的人,如果不是遇到改開和加入WTO,那你改變命運的情形可能只是從步行換成自行車,而有了改開和加入WTO,那就是從步行換成了汽車,甚至是飛機,而且是波音飛機和空客飛機。
結語
中美關系不僅要看現在,也要看過去和未來,看過去能知道我們今天的成就到底是怎么得來的,展望未來就知道自己今天該怎么做,一句話——只要你打不斷美元的長臂,掰不折石油的大腿,砸不碎軍火的拳頭,那就最好和美國做朋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