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自由來得猝不及防!”
在雞鴨魚肉等國民級的肉類之中,牛肉本是價格最堅挺的存在,但從2023年開始,價格卻連連暴跌。
原本從50、60元一斤的牛肉,眼下已經降至了30多元一斤。
有人歡喜有人愁,消費者喜聞樂見,有些企業家卻犯難了,這波降價潮直接波及到了燕郊首富李福成的生意。
李家的福成股份(600965.SH)于2004年上市,是A股市場第一家以養牛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在經歷持續多年的業務轉型之后,還是沒能讓李首富省心吶!
01
消費者們借著牛肉價格下降實現“牛肉自由”,涉足肉牛養殖的企業卻叫苦不迭。
牛肉價格下行在去年就表現出來,福成股份(600965.SH)曾在年報中表示,2023年國內活牛及牛肉價格走低,不少肉牛育種養殖參與者虧損嚴重。
福成股份還承認,去年公司的肉牛銷售增收不增利,實現利潤相比2022年大幅減少。年報顯示,去年福成股份的畜牧業業務毛利率確實減少了44.96個百分點。
進入2024年,情況仍未好轉,雖然上游養殖的周期性很明顯,但此輪牛肉的降價潮持續時間和力度依然很罕見。
有投資者向福成股份(600965)提問, 今年以來,牛肉價格持續下降,對公司的業績有何影響?公司回答:從去年開始,牛肉市場價格有較大幅度的下降,不同程度影響公司了利潤水平。
2024年6月全國牛肉平均批發價/圖源:農業農村部
曾經貴價的牛肉,為什么變得賣不上價?業界普遍認為,影響因素包含幾個方面:
一是前些年肉牛養殖效益較好,肉牛存欄增長較快,現在這些肉牛開始大量出欄。
二是當前經濟增速放緩,居民消費需求不旺,市場消費增速放緩,也對牛肉消費產生影響。
三是因為國內外價差一直存在,牛肉進口快速增加,對國內市場造成沖擊。
牛肉價格波動影響之大,甚至被關聯到國際局勢上,嚇得華為都出來聲明:“華為是國內最大的牛肉進口商”為謠言,并強調主營業務仍然是通信技術領域,其它聯想更純屬無稽之談。
值得注意的是,肉牛養殖和屠宰業務這一業務,是李福成2021年才重啟的,比起“養牛第一股”福成股份還有更一個鼎鼎大名的稱號:A股“殯葬第一股”,這塊業務也是麻煩不斷。
不過,左手倒右手正是李福成的拿手好戲,這都動搖不了首富的根,李福成的商業帝國更是龐大的可怕。坊間傳聞“半個燕郊都是李福成的”,李福成還得了一個綽號叫“李半城”。
02
作為三河燕郊開發區首富,李福成及其家族產業涵蓋地產、物業、金融、酒店餐飲、娛樂、食品加工、殯葬等行業,也就是說,在燕郊,吃、喝、玩、樂、住,都可以包辦,甚至死了還包埋。
福成商業帝國的名頭,在當地非常響亮,李福成絕對算得上燕郊的傳奇人物。但其出身卻十分貧苦,是個只有初中學歷的放牛娃。
1986年,李福成貸款5000元買了7頭牛,賺得第一桶金。
隨著養牛規模越來越大,1994年,李福成被農業部授予“全國養牛狀元”的稱號。
拿著養牛賺來的錢,1998年,李福成創立福成股份,2004年又推動福成股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上市之后,李福成開始擴張他的商業版圖,首當其沖的就是運作關系瘋狂拿地,燕郊成片成片的玉米地,十幾年后全變成高樓。
房地產的利潤誘惑還是不夠大。2013年上海福壽園上市,“雄雞一聲天下白”,令很多不務正業的商人看到賺死人錢的商機,于是紛紛效仿,利用死人來搜刮活著的人的血汗錢。
燕郊首富李福成也不例外,他開始著手收購靈山寶塔陵園。
2014年7月,燕郊官場變動,李剛“落馬”,8月多名官員被稽查,9月李福成年因“健康原因”辭去福成股份董事長一職,明面上權力交接給兒子,但他還是實控人。
9月11日,福成股份宣布成功收購靈山寶塔陵園,搖身一變成了“A股第一殯葬股”。
2016年,李福成家族以身家66億元第一次上榜“2016河北胡潤富豪榜”,排名第九。
福成股份的殯葬業務也是相當暴利,2016年以來毛利率超過80%,直逼90%!相比房企不到10%的利潤率,還是穩多了。
03
殯葬業務很快便貢獻了福成股份的大部分盈利,與此相反,其肉牛業務卻連續虧損,這個李福成賴以發家的起點,越來越“雞肋”。
受高利潤的誘惑,福成股份2018年宣布剝離老本行養牛業務,大力發展殯葬服務業務。花1.8億獲得湖南韶山天德福地陵園項目60%的股權,就是其跑馬圈地的一大手筆。
但事實上,殯葬服務業并沒有那么好賺錢。
收購而來的湖南天德福地項目,在業績承諾的第一年就對賭失敗,2019年扣非凈利潤-1180.24萬元;第二年天德福地陵園扣非凈利潤為-580.34,依然未完成業績承諾。
福成股份在梳理合同時發現貓膩,向三河市公安局進行報案,舉報“原股東曾攀峰、曾馨槿涉嫌合同詐騙”,曾攀峰緊接著舉報天德福地陵園經營負責人曾聰育偽造公司印章,非法簽訂合同。
一番立案調查后,福成股份子公司“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一案被公之于眾。
在“天德福地陵園”拉垮的業績下,福成股份的殯葬業務也被拖累,2018-2020年營收2.61億元、1.85億元、8238萬元,持續下滑。
在業務轉型3年后的2021年7月,福成股份重啟肉牛養殖和屠宰業務,并于當年12月18日建成國內首個1萬頭牛的繁殖場。
李首富大概也沒想到,繼殯葬項目“踩雷”后,福成股份的養牛業務再次精準入了雷區。
福成股份剛剛進行了雄心勃勃地擴產,轉頭就遭遇了瓶頸。
據其公告,公司2023年投資6.5億元左右擴大肉牛育種養殖規模。其中3億元左右用于建設兩個可容納1萬頭牛規模的養牛場;3億元左右用于采購約2萬頭活牛;5,000萬元左右建立一個優質種牛培育中心。考慮到眼下的牛市行情,這兩個萬頭養牛場,不知道會不會變成負累。
其壓力也反映在業績上,一季報報告期內,福成股份實現營業總收入2.33億元,同比下降23.43%;歸母凈利潤2318.64萬元,同比下降60.60%。
營收和凈利潤雙雙大跌,回歸“養牛第一股”看起來更難了。
聰明如李首富,還是“老牛”失手了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