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俠作家金庸誕辰100周年之際,連續劇《金庸武俠世界》6月17日開播。據悉,該劇為系列劇,分為《鐵血丹心》《東邪西毒》《南帝北丐》《華山論劍》《九陰真經》五個短劇。
熟悉金庸的觀眾一看名字就能猜到,這是改編自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的內容(以下簡稱《射雕》)。
除了這部《金庸武俠世界》,目前名導徐克也有一部以《射雕》為藍本而拍攝的電影待映。男主角還是頂流肖戰,而飾演黃蓉的女主莊達菲則是近幾年發展勢頭不錯的00小花莊達菲。
《射雕》的電影和連續劇檔期相近固然是巧合,卻也不讓人意外。因為《射雕》是金庸最受歡迎的小說之一。
除了小說背景波瀾壯闊、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人物豐富且性格立體等小說自身的魅力的原因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由黃日華、翁美玲主演的1983版《射雕》一度在大陸掀起收視狂潮。
由于珠玉在前,所以不管《射雕》后來被翻拍了多少版,大眾對之前的版本或即將播出的版本是否滿意,都能獲得極高的討論度和關注度。
但也因為《射雕》等金庸小說多次被翻拍,也引發了一些網友的討論,同樣的故事和人物老是翻拍,有意思嗎?
這個問題換個角度來看,相當于在問當今這個時代,拍金庸劇還有意思嗎?
第一,金庸作品被翻拍了許多版,但永遠有人正年輕。
就像沒有人永遠18歲,但永遠有人18歲一樣。也許對于一定年齡的觀眾,他們感覺《射雕》隔幾年就翻拍,不是在翻拍,就是在翻拍的路上,內心已經感到疲憊。
但是對于年輕的觀眾來說,不管你將以前版本的《射雕》夸得多好,他們都鮮有興趣像考古一樣去翻看以前的《射雕》,但他們可能因為無聊或偶然看到正在更新的新《射雕》。
有趣的是,網上還有一個神總結。
什么神總結呢?以《射雕》為例,說起觀眾心目中最喜歡的版本,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
有人喜歡黃日華、翁美玲版,有人喜歡張智霖、朱茵版,也有人喜歡前幾年的李一桐版,總之每一版都各有擁躉。
但你最喜歡的版本,往往是你在最“中二”年紀看到的那個版本。
什么是“中二”的年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義,甚至不同的人“中二”的年紀也不一樣,但至少是年少輕狂的時候,才會“中二”吧?
就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射雕》。不管你是否喜歡新《射雕》,可以肯定的是,新《射雕》都會成為當下正年輕的觀眾一段青春記憶。
說到底,還是金庸小說有魅力,經得起反復拍攝。而每一次翻拍都有觀眾有熱度。這就難怪影視公司喜歡一而再,再而三地拍攝金庸作品了。
第二,金庸小說內涵豐富,又有思想高度和厚度。
不同的人眼中,金庸小說有不同的魅力。有人憧憬書中的愛情,有人向往主角的傳奇人生,還有人津津樂道地調侃金庸小說里可以不時遇見歷史名人。
但金庸小說的魅力,并不只僅限于此。以《射雕》為例,郭靖黃蓉黃河初遇,太湖泛舟,路過江南,江海博浪。金庸借郭靖黃蓉的雙眼,道出祖國山川,風物民俗。
書中也不時有古詩詞為角色添彩。如描寫瑛姑時,引用了《九張機》,與書中人相似的詩詞讓瑛姑還沒正式開口就引發不少讀者哀嘆。
但最能體現金庸內涵的,還是書中多處出現的兩宋詩詞,讓郭靖黃蓉在青春燦爛的愛情之余,流露家國憂思,為兩人后來守襄陽的壯舉埋下伏筆。
的確,金庸武俠是通俗小說,但通俗并不代表淺薄。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是《射雕》中郭靖的臺詞,也是世人視為金庸對“俠”的定義。
金庸筆下的俠,固然有《雪山飛狐》中,胡斐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并不為交情所阻,不為美人所移的堅持。但金庸并沒有止步于此,而是將筆下人物的“俠”進行升華。
不僅郭靖堅守襄陽城,《天龍八部》的蕭峰也可以身死為民。哪怕是《射雕》中瀟灑不羈如黃藥師,他欣賞的都是辛棄疾這樣的愛國詞人。
可以說,金庸小說能大受歡迎,固然是因為故事精彩,角色出彩,但決不是僅僅于此。金庸的作品也在感染和熏陶其受眾。
遺憾的是,某些金庸影視劇,連劇情和人物都拍不好,深層次的東西就更別提了。或者說,正因為讀不懂深層次的東西,所以連淺薄的東西都把握不了。
第三,金庸小說形成了新的華人的共同文化。
除了大陸和香港會拍攝金庸作品,臺灣以及新加坡華人也曾拍過金庸作品。出演新加坡版小龍女和楊過的范文芳和李銘順,當時在新加坡還頗具人氣。
這些都說明,金庸作品在華人圈子中頗受歡迎。無論是海峽兩岸還是海內海外,許多華人都會讀金庸小說,討論金庸筆下的人物和故事。金庸作品成了華人的共同文化。
什么是共同文化呢?多年前有個大陸作家在海外講座時發生這樣一個故事,他和臺灣學生說起祖國,但一個臺灣學生表示他感覺比較陌生。
作家靈機一動,根據學生出生的年份,說起學生的生肖,瞬間讓這位學生產生共鳴,對作家親切起來。
這就是文化的紐帶作用。也許你們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方言不同,可是相同的文化卻能讓你們瞬間拉近彼此心里的距離。
但金庸作品的影響力不是一勞永逸的。就像年輕觀眾鮮少對黃日華、翁美玲版本《射雕》感興趣,金庸作品需要不時翻拍和演繹才能收獲更多的讀者。
只是,認可翻拍金庸的這件事,并不代表就滿意最新版本的《射雕》。
我是元氣女文青月小牙,做娛評中的泥石流。原創不易,侵權必究。圖源網絡,侵權刪除。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