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2月25日,民間消息傳來:張廣才嶺下的吉林省蛟河市黃松甸鎮雙山子村六里地屯的李義、賈學山、張邑彪3戶農民的黃牛被東北虎捕食。
我立即驅車來到長白山余脈和張廣才嶺交界處的六里地屯,展開調查采訪。我認為,這是蛟河市發生的第二個“虎消息”,說不定和新農鄉關門砬子發現的虎蹤有什么聯系呢!
這是一個坐落在張廣才嶺西麓山谷中的小屯子,幾十戶人家面山筑屋而居。東南北三面是南北走向的張廣才嶺山脈的崇山峻嶺,西面是東西走向的長白山余脈。這里山高林密,地理偏僻,交通閉塞。但是通過調查得知,張廣才嶺是東北虎從興安林海到長白林海的天然通道,世代如此。過去,這里發現的老虎次數最多。據說,清朝末年,村中曾有一位郭姓老人,一生中曾經在此打死過99只老虎!
★農民李義講述老虎捕食牤牛現場
下午三點,三菱吉普從蛟河市疾馳近百公里,終于在崇山峻嶺的莽莽林海中馳近六里地屯。停車在屯落之外,我們向一位在田野放牧牛群歸來的關東漢子詢問老虎吃牛的事情。
“真讓你們找準人了,”那漢子大聲地說,“我叫李義,我家就有一頭三歲牤牛被老虎吃了。”
我大喜過望,急忙指揮攝像記者開機采錄。李義站在山下的雪原中,講述之時還不時地瞟一眼附近山林的動靜,似乎心有余悸。
李義詳細地對我們說:咱山里人,喜歡把牛散放在田野或者山林中,讓他們自由尋找食物吃,晚上老牛會自己回家入圈。這是老東北世世代代的習慣。可是,正月初十(2月6日)那天傍晚,我發現散放回圈的牛群中,那頭三歲的牤牛沒有回家。我很著急,因為那是一頭不錯的小牤牛。
李義接著說:第二天,我立即到處尋找,但找了好多地方不見那牛的蹤影。下午,我走進深山,在屯東南方向的榆樹川山北坡的森林中,找到了一具牛的殘尸。我急忙走近細看:不好!正是我那頭昨夜未歸的三歲牤牛。那頭牤牛死也瞪著眼睛,但咽喉被咬斷了,臀部被吃掉了,肚子也被撕開,樣子極慘。
李義心疼地繼續說: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是什么樣的野獸,能撲殺這頭雄健的生牤子(未騸的牤牛)呢?我當時想了半天,也沒有想到老虎身上。因為這里雖然曾經是老虎經常出沒的地方,可那是過去!現在已經十幾年沒有聽誰說過老虎的消息了,更沒有誰在這張廣才嶺里發現過老虎的蹤跡。
我不斷點頭,鼓勵他接著說下去。李義說:榆樹川已屬深山老林,積雪沒過膝蓋。但死牤牛附近的雪地被踐踏得平蹋蹋的,足有半個操場大,到處都是粘滿血跡的雪塊子。看來,這是老虎和牤牛拼死搏斗的現場。在死牛的東邊,我發現了老虎那獨特的貓形大爪印。我原是獵人,在張廣才嶺下生活了51年,當然認識老虎的足跡。頭天晚上下了一陣小雪,薄薄的,因此,老虎的腳印還清晰可辨。牤牛的殘體上覆蓋著一層薄雪,可以證明,牤牛是在昨晚下小雪之前被老虎咬死吞吃的。
李義又打量了周圍的山林一眼,接著說:在牤牛殘體南邊,有一溜老虎的新鮮腳印,上面沒蓋一點雪。那老虎腳印在殘牛肢體前駐步一會兒,沒有吃它,又走了。看那行腳印,說明老虎今天來過這里,說不定剛剛離開呢。想到這里,我頓時感到頭皮發麻,渾身涼颼颼的,覺得此地不可久留,說不定老虎就在不遠的樹林子里,對我虎視眈眈呢?于是,急忙收拾起牤牛殘體,一邊用斧頭狠狠地敲打著樹干,一邊大聲呼喊著,急慌慌地跑下山來了。
我興奮地聽著,這是我十幾年來第一次聽到的如此生動的東北虎捕食獵場的生動描述,令人浮想聯翩。李義說,他當時很想看看老虎是什么樣子,可又慶幸那天沒有碰到它。
這是一個比侯連柱在新農鄉發現老虎腳蹤更早的“虎消息”,可惜,由于山區消息閉塞,村官也沒有重視上報,所以20天之后,我才從民間傳說中得知!
★農民賈學山講敘他家母牛被老虎捕食現場
進村后,李義找來了同村的賈學山。賈學山是六里地屯被老虎吃掉的第二頭黃牛的主人,他也五十多歲,看到我們來調查時很激動。他說:我家被老虎吃掉的是一頭懷孕的二歲母牛!
賈學山說到母牛,心疼得眼睛都濕潤了。我十分理解他的心情。被老虎吃掉了懷孕的母牛,等于無緣無故地損失了兩頭牛。這在農村,的確是任何農戶都很難承受的的巨大的經濟損失!
賈學山繼續說:我發現母牛夜晚沒回來時,是在正月十一(2月7日)的晚上。我聽說李義的牤牛喪生在虎口后,非常害怕,擔心我的母牛也遭遇了虎口厄運。結果,真讓我擔心著了!正月十二日(2月8日)下午,我也在榆樹川山北坡的一塊人參種植地附近,找到了我那頭母牛的殘體。可憐的母牛,喉嚨被活生生地咬斷了,一條后腿和半個肚子被吃掉了。血跡斑斑的現場周圍也有老虎留下的許多新鮮腳印。那腳印十分像家貓的,足足有碗口大……他說著,用雙手比量了一下。
賈學山沉痛地描述著他那母牛被老虎捕食的林海雪原的現場情形,很類似李義的被吃的殘牛的現場情景。我眼前浮現出一系列生動的現場畫面。
★張邑彪講述他家母牛被老虎捕食的現場
第三個喪生虎口的牛,是六里地屯青年農民張邑彪的三歲懷孕的母牛。小張是位小伙子,有些靦腆。他是由媳婦找來接受我們采訪的。他首先帶領我們來到他家,給我們看了他特意保存下來的幾塊殘破的牛皮,還有幾根被硬生生嚼斷的牛排骨。那齊刷刷的牛肋斷痕,猶如人咬斷的大蔥的痕跡,令人聯想到當時的情景后,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下午4點30分,夕陽銜山,萬頃林海暮色蒼茫。李義以獵手的身份勸阻我們:此時正是猛獸捕食的時候,進山十分危險。何況附近有老虎。他說話時,眼睛不斷地警惕地掃視周圍的山林,弄得我們心懷惕惕。但是,事情緊急,在我的堅持下,張邑彪還是帶領我們,冒險來到了榆樹川南坡的第三個“虎獵現場”考察。
★老虎獵牛現場勘察
這里離吉林省白石山森工局的天然林采伐區的山中運材道不到300米遠。那時仍然能夠清晰地聽到周圍“嗡嗡”的油鋸采伐聲,和大樹倒下的“咔嚓、咔嚓”聲。我十分不解——難道就在這樣熱烈的的生產環境下,猛虎居然捕食了張邑彪的三歲母牛?!
“虎獵現場”在一棵參天古樹之下。這是一條較短的山溝,離山崗頂部不過300米。樹木高大而稀疏,周圍散布著幾塊嶙峋巨石。巖石上面長滿青苔。參天古樹下,厚厚的積雪被踐踏出方圓百多平方米的場地。現場還留有半截被齊齊嚼斷的牛尾、一個被吃了一半的牛胎兒、幾縷散亂的牛毛、三段牛肋骨、一個大草包似的牛胃。
周圍的雪地上,牛群受驚逃跑的蹤跡雖有雪花覆蓋,但尚清楚可辨。拇指粗、雞蛋粗的小樹被紛紛撞斷。仔細尋找,雪地里留下了東北虎特有的狀如梅花的美麗足跡,雖然已經過了二十多天,且有小雪覆蓋,但仍可清晰辨識。
頭頂大樹梢頭,在強烈的朔風勁吹下發出海濤般的呼嘯。有幾只晚歸的烏鴉凄厲地“哇哇”叫著。整條山溝里,彌漫著一種說不出味道的恐怖氣氛。
★夜幕降臨,我們迅速撤離老虎捕食的現場
夕陽已經掛在林梢,森林中漸漸暗下來。寒風呼嘯,林濤轟鳴,昏鴉噪鳴,氣氛十分怪異、恐怖。我看著東北虎將如此強壯的黃牛捕殺后的殘體,不禁為東北虎的威猛絕倫而深深震撼。
李義曾是獵人,他提心吊膽地催促說:這是太陽落山的特殊時刻,為了避免與老虎遭遇,我看咱們還是趕快撤離這深山密林為好。此時,周圍伐木的油鋸聲已經銷聲匿跡。林濤呼嘯聲中,似乎隱隱有悶雷似的吼聲傳來,聲震山谷。
我們不由自主地打個寒顫,絕對不敢再冒險滯留,迅速地下山登上吉普車,撤回到六里地屯。
★六里地屯群眾的議論
村民們面對我們的采訪,紛紛議論。我問:大家怎么證明吃牛的一定是老虎,而不是豹子、狗熊、狼?大家爭先恐后地說:“有腳印為證。豹子沒有那么大的腳印。”“豹子雖然和老虎腳印相同。但是小得多。而且豹子也捕不倒牛。”“一兩只狼沒有吃掉一頭三歲牛的本事。而且現場沒有群狼的痕跡。”“只有老虎才不會把吃剩的東西埋起來。”“老虎不吃回頭食。剩下的殘牛肢體老虎回來了也沒吃。”……
群眾結論:這吃牛的老虎,肯定是一只非常勇猛健壯的大老虎。我問為什么?他們十分有經驗地分析道:第一,它撲殺的三頭牛,都是二三歲的“初生牛犢”,絕無老弱病殘,其中還有一條是“牛氣”十足的三歲牤牛。第二,它撲殺牛后只吃一頓,雖然都第二次光顧過獵捕現場,但是從來沒吃過死牛尸體,這是“好虎不吃回頭食”!李義、賈學山、張邑彪三人,對此議論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然而,當時發現東北虎的事情太大、太大,是各新聞單位的冷門消息。由于當時正在春節期間,山溝消息遲緩,鄉村政府根本沒有重視此事,當然也沒有及時逐級上報。
20多天之后。我把這遲到的“老虎獵牛案”現場發生的影像資料和當地農民的猜測、推斷發出后,立刻成為磅消息,引爆了全中國關于吉林省重新發現東北虎的熱議。后來,世界許多國家也報道了此事。(作者簡介:王天祥,山東青島人,高級記者、作家,出版長篇小說、旅游文學、報告文學、歷史文化、旅游文化、詩詞賞析、企業管理、市場分析、成功學、人才學等各種專著42部,撰寫電視劇200多集,創作歷史、文化、風光、紀實等專題電視片數十部,在各類報刊發表文章數百篇,發表網絡文章千余篇。)
(特別說明:此文配圖選自網絡。若侵權通知即刪。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