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財富的追求,真的是從古至今,亙古不變。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因為就是這碎銀幾兩,不但能解世間萬種慌張,保老人萬年安康,兒女入得學堂,還能購買柴米油鹽五谷糧。
在我國傳說中有很多的財神,其中道教有大五路財神,小五路財神、文財神,武財神,四方財神等。在佛教中則有南無圣持世菩薩、財寶天王,還有黃財神、綠財神、白財神、黑財神、紅財神的五色財神。
但是有一位財神卻非常特別,他在佛道兩教中都備受推崇,那就是被稱為天下第一財神的龍五爺。而每年農歷的五月十三,就是這位財神爺的生日。可龍五爺到底是誰呢?這一天又有著什么樣的習俗?
一、龍五爺
龍五爺,也就是廣濟龍王菩薩,傳說他是東海龍王敖廣的第五個兒子,名叫圣衍,他身有三件法寶,分別是金元寶、財源庫和聚寶盆。他是佛教中第一護法財神,護佑眾生敬財、求財、招財、護財,因有求必應,應之必靈,滿眾生愿,所以被人們親切的稱為“龍五爺財神”和“五爺”,目前五臺山香火最旺盛的就是五爺廟。
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龍王的,就像五臺山,現存的寺廟一共有124座,其中的123座為寺,另外的一座就是五爺廟,也是五臺山唯一的一座廟。大家一定好奇,為啥在五臺山會有龍王殿呢?其實,這還要從龍五爺的傳說說起。
傳說在很久以前,五臺山并不像現在一樣清涼,氣候而是十分惡劣,冬天滴水成冰,夏天干旱酷熱,民不聊生。大智文殊菩薩悲憫百姓苦難,為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于是便去龍宮借“歇龍石”,因“歇龍石”可以使炎熱的地方瞬間變得涼爽,所以五臺山就成了清涼勝境。
“歇龍石”原本是龍王行云布雨后休息納涼的地方,沒有了“歇龍石”,龍王五個兒子行云布雨回來就沒地方歇腳了,于是便大鬧五臺山,甚至把五個峰頂都推平了,但也沒能找到神石。因文殊菩薩法力無邊,五位龍子很快就被降服,并讓他們分別住在五臺山的五座臺頂。
文殊菩薩在降伏龍五爺的時候,發現其頗具慧根,而且有拯救萬民的慈悲之心,便進行了點化,稱之為廣濟龍王菩薩,而龍五爺爺成了文殊菩薩在五臺山的化身
人們為了感激龍五爺為五臺山地區造福,便在五臺山上建殿造像加以供奉。因五位龍子對應著金木水火土五行,其中龍五爺對應著土,象征著五谷豐登,所以每年龍五爺生日的時候,人們都會舉行盛典,以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二、五月十三有哪些習俗?
1、看大戲
傳說龍五爺非常喜歡看戲,所以每年龍五爺生日的時候,以及每年豐收的時候,人們就會把龍王請下來,在五爺廟的龍王殿前一起看戲臺上的戲曲,以示慶祝與感念龍五爺的庇佑。
隨著時間的發展,請五爺看戲成了農歷五月十三的習俗,也成了人們一種還愿的方式。
2、掛牌匾
傳說順治帝假死后在五臺山出家,康熙黃帝為了尋父,也為了維護滿蒙的地區的穩定,曾多次前往五臺山。其中有一次適逢山雨,便在山中迷了路,在危險之際,遇一黑面老者為其引路方才脫險。而黑面老者便是龍五爺化身而為,為表五爺救難之功,康熙帝親賜龍五爺皇帝金冠一頂,紫袍玉帶一套和鑾駕一副,還封其為 “人間第一財神”,總管人間所有財源。除此,康熙帝還給龍王殿題字:“龍參”。
久而久之,人們所愿皆所成后,便會在五爺廟以“掛牌匾”的方式來進行還愿。
除此,民間還有一個傳說,說五爺原本臉是黑色的,康熙帝為了彰顯五爺的慈悲,于是便給五爺貼上了皇家才能使用的金色,而五爺也就由黑臉五爺變成了金面五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