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杜甫的名字,小學時候的記憶就會涌入腦海之中。沒辦法,背古詩詞的過程里,我們需要背誦的不僅僅是古詩詞,還有各種古詩詞的寫作者們的相關信息。所以,每次背杜甫的詩,我的開頭語都是這樣的:“《登高》,唐,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
對杜甫我談不上了解,畢竟我是個學渣,于是我認真的思索,杜甫的詩詞我會多少呢?好像也沒什么特別的記憶,因為我發現,當我搜尋腦海之中關于杜甫的詩詞時,我唯一的反應只有大腦一片空白。
于是我開始閱讀《你當像杜甫悲憫度人間》,為何要悲憫度人間我還未找到答案,為何要像杜甫一樣我也依然還未找到答案。我想,這本書里會給我一個答案的吧,讓我去了解杜甫,也去了解他的悲憫之心。
這本書里講了一個杜甫小時候發生過的故事,讓我覺得很神奇——小杜甫與他二姑的兒子同時染上了一種怪病,藥石無醫。二姑找女巫幫忙,女巫告訴二姑一個方法,但是只能救一個孩子。二姑最后選擇救治了小杜甫,自己的孩子卻病夭了。
小杜甫對此一無所知,長大后得知此事愴然淚下,而二姑的恩情與大義,讓他一輩子沒齒難忘。我不知道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但是書本里是這樣記錄的,如果是真的,我能不能把這個當作杜甫悲憫之心的一個引子呢?
任何一個人,擁有一顆什么樣的心都和他的人生經歷息息相關,所以對于擁有悲憫之心的杜甫,他的內心深處肯定也是被人溫柔的對待過,所以他才會同樣的擁有悲憫之心,否則他又怎么能夠溫柔的對待世人呢?
當然了,被人溫柔對待是一個原因,我想另一個原因則是屬于杜甫本身的經歷。其實,整個的書籍閱讀下來我會發現,杜甫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或者簡單的說,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什么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一帆風順的,從來都只是我們自己的心態而已。
對于杜甫那個年代的人來說,高中并為朝廷出力是最偉大的理想,但事與愿違的是,杜甫落榜了。準確的說,是所有的考生都落榜了,在杜甫三十六歲那年,所有的夢想最終成空。但是杜甫一心急于入仕,所以他只能磨掉自己的傲骨。
又或許這些都是命中注定,所以杜甫才會在不得意的時候去感悟人生——他把自己多年的失望與辛酸,都寫在了詩里。而在長安的歲月里,杜甫不僅僅成為了寒士,更多的是諳盡底層人民的生活之苦,我想這才是杜甫留下悲憫之心在人世最大的原因吧。
儒冠誤身也好,時代誤人也罷,杜甫的一生早已經成為了歷史,但杜甫所有的經歷都成就了我們所認識的那個悲憫人間的大家。人這一生,也許一帆風順無望,但是對于內心有大愛的人來說,人生的經歷不必分悲歡苦難,這人間也永遠不會一直都是一個模樣。
我想,也許是因為經歷過戰爭,所以杜甫才會擁有不一樣的心,畢竟戰爭才會讓人發現自己內心深處與眾不同的欲望和期待。蒲草如絲年年綠,絕色煙柳滿皇都,草木到底不知人間的悲歡離合,更不懂帝國的興衰榮辱,經歷了“安史之亂”的杜甫,他的內心深處一定也有過煎熬與掙扎吧?
在那個春天,杜甫寫下了經典的詩詞《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對于此,《你當像杜甫悲憫度人間》是這樣形容的:“凄苦不忍卒讀。可見,人生有情,才感懷今昔而生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