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宋金時期婦人啟門圖的考古材料
宋金時期墓葬中的啟門圖有一百余處,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南、河北、山東、陜甘寧和川貴渝地區,以山西、河南發現的最多。
據統計,山西宋金元時期墓葬中出土啟門圖59幅,墓葬均為仿木構磚室墓。(營建墓室時柱子、斗拱、門窗等構件以繪畫或雕刻制作出來,稱為“仿木結構”,仿木結構的墓室在兩漢時期隨著橫穴墓流行開始出現,遼宋金元時期達到高峰。)
其中磚雕38幅、彩繪21幅。墓葬坐北朝南,最常見的情況是啟門圖位于墓室最深處的北壁上。
這些墓葬的主人大體為地方上的富戶,沒有高等級的官員。
元代蒙古人抵觸和毀壞漢文化,并進行經濟掠奪,墓葬中華美的裝飾走向衰落,“啟門圖”這一題材也消失了。
4、“婦人啟門圖”的作用?
因為歷史文獻上沒有對“婦人啟門圖”明確的闡釋,引發了學者們的熱烈討論。
宿白先生最早對這一題材進行了討論,他在《白沙宋墓》中說:“按此種裝飾就其所處位置觀察,疑其取意在于表示假門之后尚有庭院或房屋、廳堂,亦即表示墓室于此并未到盡頭之意。”
宿白先生不虧是考古大家,他的推斷目前仍然是對婦人啟門圖最好的詮釋,歷久彌新。
啟門圖擴展了墓室的空間,暗示門后還有另外的世界。
5、“門”是什么門?“人”是什么人?
一些學者希望“婦人啟門圖”背后有一個主題故事,能一舉破譯這個謎題,迄今并沒有找到。
更多的學者意識到:啟門圖出土的墓葬地域不同,墓室結構不同,啟門圖的表現形式不同,空間位置不同,歷史年代不同,顯然,在不同的情況下,啟門圖有不同的含義。
目前有以下幾種觀點:
A、門后是廳堂庭院,婦人是侍者,啟門圖表現世俗生活,使地下的陰宅充滿生活情趣。
B、司馬光在《居家雜儀》中說:“男治外事,女治內事,男子晝無故不處私室,婦人無故不窺中門。有故出中門,必擁蔽其面。”
宋金時期的家庭生活中,“中門”之內由女性主導,門是通往內院的“中門”,人是女主人,體現的是儒家思想“婦人無故不窺中門”的禮教秩序。
C、門是陽間和陰間的分界,門后通往另一個世界。
D、門是“天門”,婦人是仙界的使者,引導墓主人升天。
6、結語
墓葬是人死后的居所,中國的喪葬思想認為:人死后會去另一個世界,在墓葬中既有對現實生活的描繪,也有對理想世界的想象。
藝術是打通現實和理想最有力的手段。門后既可以是現實生活的延續,也可以是理想的世界,半開的門扉,美麗的女子,引發人們無盡的遐想,幽暗封閉的墓室也就不那么陰森恐怖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