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紐約的時候,一位朋友說:“你會想念這破爛的地鐵,想念這里的。”
他是對的。早上乘坐地鐵的時候,遇到安檢,我注意到,一個安檢口有4個年輕人。一個看監控,兩個掃身體,還有一個待命。他們年輕的面龐,看上去非常疲憊。
我就想到了紐約的地鐵。那里沒有安檢也經常晚點,或者臨時更改運營時間。我曾經套票三次,如果是在東京這簡直是道德污點,但是紐約的朋友知道后只會大笑:你終于成了紐約客啦。
大家的原則當然是盡量買票,但是遇到設備故障或者自己實在沒錢,也就不客氣了。這個城市從來都不缺這種自由和靈活性。
在我離開之后,紐約的一切開始變得清晰,我開始更多思考這個城市,也就回到這個公號“城市的地得”的主題——關于城市的公共性和人的連結。
今晚的分享有一個主題,叫醫療、住房、交通:紐約的“落后”與偉大。更多是從我的親身體驗出發,談對這個城市的認識。在中央公園跑步的時候,曾被撞倒送醫,也體會了一次醫療的全部流程。現在回想起來,當時一個朋友很開心羨慕,“你這次訪學值了”,還真是有道理。
這個系列的分享,是對關心書店朋友的回報,也是一種“匯報”。活動有點熱烈,有不少朋友“復購”,也有一些人要回看騰訊會議的視頻,甚至有朋友做筆記。
這真的讓我有點感動。經常在朋友圈看到威廉瑪麗學院魏美玲(Emily Wilcox)(她研究中國現代舞蹈史)在北京訪學的照片,她通常都是咧嘴大笑。
她的笑容真的很感染人,也傳遞了一些信心。不管在紐約還是在成都,我都感受到這種信心是非常珍貴的。
我認識到,這微小的努力是有價值的。在紐約的時候,有機會我就會“講成都”,并且因此被稱為樂觀的人。而回到成都,我可以講一點紐約。我認為這就是中美民間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如果認為是有價值的事,就值得做一做。
今晚7:30不見不散,掃二維碼支付就行。成都的朋友可以直接來有杏書店,不能來現場的朋友,加我微信zhang3fenggood,我拉入騰訊會議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