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探長~
前不久,琪琪跟我講了一件特別尷尬的事情。
她說,有一天中午,她們一家人在一起吃午飯的時候,
4歲的兒子突然問:“爸爸,你半夜為啥欺負媽媽?”
琪琪一聽,愣住了,心想這是什么意思呢?琪琪的老公也有點納悶。
兒子接著說:“你壓著媽媽,都把媽媽弄疼了!”
聽到女兒的這番話,琪琪瞬間臉紅了。
琪琪的老公也啞口無言,關(guān)鍵是,飯桌上還坐著公公和婆婆。
兩個老人也低頭不語,很是尷尬。
但又不能不回答兒子的問題,于是琪琪的老公沉思了一會兒,答道:
我沒有欺負媽媽呀,那是我們在做游戲呢,等一會兒吃完飯,我們再好好聊,好嗎?
相信不少父母都有遇到過這樣尷尬的情況。
童言無忌,當(dāng)孩子說了一些我們大人很不好意思回答的話時,我們真是想找個地縫鉆進去。
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性別意識的形成又是一個自然的過程,
雖然比較敏感,但是我們又不能回避。
那么,如何用恰當(dāng)?shù)姆绞交卮鸷⒆拥膯栴},是每位父母都需要面對和思考的一個問題。
首先,理解孩子提出這些問題的原因。
通常,孩子在三歲之后,就開始對自身和周圍的事物產(chǎn)生更多的好奇心,
而性別意識的形成則是其認知發(fā)展的一部分。
我們在回答這些問題時,應(yīng)當(dāng)考慮到孩子的年齡和理解能力,
以及保持對話的開放和誠實。
對于孩子可能問到的“我是怎么來的”這類問題,
我們可以從簡單和正面的角度來回答。
可以說,“寶貝,你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爸爸和媽媽非常愛你,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就有了你。”
這種回答簡潔明了,而且也不會讓孩子感到困惑或是過于詳細。
另外,孩子可能會問到“為什么爸爸和媽媽長得不一樣?”
這時候我們可以從生理結(jié)構(gòu)的角度解釋,
“寶貝,男生和女生在身體上有一些不同,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這樣的世界才豐富多彩啊。”
強調(diào)生理差異的正常性,有助于孩子建立正確的性別認知,
避免對性別產(chǎn)生不必要的疑惑或誤解。
我們也可以讓孩子看一些可愛的繪本,通過圖畫的形式來了解不同性別之間的差異。
當(dāng)孩子不小心看到父母親熱時,父母可能會面對更為尷尬的情況。
這時,保持冷靜和理智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方法來處理:
首先,不要驚慌失措。
即使孩子看到了一些讓他們困惑的場景,也不要著急解釋或者試圖掩飾。
可以選擇說:
“寶貝,你看到的是爸爸和媽媽在互相關(guān)心對方的一種方式,但是,只能是結(jié)了婚的成年人才能這樣做哦。這是爸爸媽媽之間的小秘密,你要負責(zé)保密哦!”
這樣的回答,能夠緩解孩子的困惑和尷尬感,同時也能夠向他們傳遞正面的信息。
其次,適時的溝通是必不可少的。
等到孩子情緒平靜下來之后,我們可以采取更深入的對話。
例如,“有時候爸爸和媽媽會表現(xiàn)出一種特別的感情,這是因為我們之間有特別的關(guān)系和愛。”
通過這種方式,父母可以幫助孩子理解親密行為的正常性,以及如何在家庭中表達愛和尊重。
最后,建立開放和信任的家庭氛圍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可以鼓勵孩子隨時提出問題,并且以一種理解和支持的態(tài)度來回答。
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性別認知,還能夠增強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和溝通能力。
如果父母面對孩子性別方面的問題時,總是刻意回避或者兇孩子,那么孩子反而會更加好奇。
他們可能會去問別人、可能會自己去探索,這樣很可能傷害到自己或他人,對孩子的成長很可能帶來陰影或不利的影響。
辣媽語錄:
面對孩子關(guān)于性別和性方面的問題時,我們需要以開放、誠實和理解的態(tài)度來回應(yīng)。
通過恰當(dāng)?shù)慕忉尯蜏贤ǎ梢詭椭⒆咏⒔】档男詣e意識,避免可能的誤解和困惑。
性別教育一直是我們需要重視的問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溫暖、有愛、安全的家庭環(huán)境。
希望父母可以隨時了解到孩子的想法,引導(dǎo)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讓他們能夠身心更健康的成長。
家長們,你有遇到過孩子問這樣的問題嗎?
(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