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月亮 七野
每晚八點四十 陪你看世事
前幾天,幾乎所有官媒都報道了一個消息。
“嫦娥六號帶回了月球背面的土壤”。
當時大家可能覺得挺常規,沒在意。
但是這個事,其實很不常規。
因為這是人類第一次,擁有月球背面的土壤。
多家外媒都實名羨慕,“中國現在擁有人類從來沒有過的東西”。
很多國家的航天局也都湊過來,想分一點珍貴的“月球土特產”。
美國航天局也想要,但是中國可能不會給他們。
這背后的故事很波折,也很提神。
01
李月亮 ?
中國航天事業,到現在滿打滿算才發展了67年。
時間很短,而且前四十年都比較落后。
因為落后,中國沒少吃虧受氣。
比如1993年,美國、俄羅斯、日本等11個國家,一起開始建造國際空間站。
這是個舉世關注的大項目。
有了空間站,人類就能長期居住在太空。
探索宇宙,發展科技。
但籌備階段,國際空間站就沒邀請中國加入。
當時中國航天局剛剛成立,既沒開展過載人航天的活動,也沒特殊技術傍身。
要錢沒錢,要技術沒技術。
別人都嫌我們沒用,不愿意帶我們玩。
那以后,中國航天就很努力地自主發展,進步也挺快。
但幾年后又遇到一件事,更糟心。
1998年,美國反華勢力誣陷中國竊取了美國的航天技術。
美國眾議院組織委員會調查此事。
時隔一年,美國發布《考克斯報告》。
長達700頁文字,指控中國竊取了美國核彈頭的機密情報。
其實整篇報告里,都找不到什么實錘。
但美國很快出臺禁令,禁止含有美國技術的衛星由中國火箭發射。
這導致中國被迫退出了國際商業發射市場。
而最讓人郁悶的,還是那個“沃爾夫條款”。
2011年,發生了一件離譜事。
在美國航天局工作的一名中國人,回國轉機時被捕。
一個叫沃爾夫的美國官員大肆宣揚。
這個中國人偷了美國的信息技術。
可是查來查去,沒有任何證據。
最后美方竟然稱他的電腦里有黃色電影,把他定性成了間諜。
沃爾夫是一個堅定的“中國威脅論”持有者。
他趁機鼓動國會,禁止美國與中國進行航天合作。
這個人權力比較大,負責美國航天局的預算。
2011年,奧巴馬政府的預算恰好又很緊張。
最終奧巴馬不得不簽字妥協,通過了這個條款——
禁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中國有任何技術交流和任何科學活動。
此后美國航天局就不能跟中國有任何合作了。
沃爾夫條款剛生效不到一個月。
美國“奮進號”執行最后一次飛行任務,接受采訪。
一些中國記者特意前來報道。
但因為沃爾夫條款,所有中國記者都被拒之門外。
之后,多次有中國的科研人員訪美被拒。
在美國機構工作的中國籍研究人員,也都多少受到影響。
這個條款,成了中美航天科技交流合作的絆腳石。
給我們帶來不少麻煩。
02
李月亮 ?
因為深刻意識到,落后就要被孤立,被嫌棄。
中國航天這些年埋頭苦練,奮力前行。
艱難地闖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我們在新聞里看到的都是一個個喜訊。
但背后其實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痛苦和狼狽。
1996年,長征三號乙火箭,飛行姿態出現問題,星箭俱毀。
只是因為一個比頭發絲還細的焊接點,松動了。
這次失敗不僅使中國航天的國際形象受到損害,更讓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失去了4份訂單,要支付幾千萬美元的賠償。
當時為了找出故障,76歲的航天專家陸元九院士第一時間趕去調查。
那段時間,老先生壓力大到每天吃比平時多4倍的安眠藥,還是睡不著。
在近4個月里,上千位研制人員一起,分析了各種產生故障的可能,做了大量驗證試驗,逐步查清了復雜“倒臺”的全過程。
陸元九院士有一句話:
“上天的東西,99分都叫不及格,100分才及格?!?/strong>
女航天員王亞平說這句話“已經滲透進航天人的血液”。
因為一個零件、一根導線不合格,就可能導致整個火箭飛行失敗。
要想成功,就必須做到100分。
陸元九院士(2006年)
中國航天就在這樣的精神下,披荊斬棘,一次次闖關成功——
發射載人飛船。
建造宇宙空間站。
登陸火星。
帶回月球背面土壤。
發射北斗衛星。
“神舟”飛天、“嫦娥”探月、“鵲橋”通信、“北斗”導航、“天宮”駐守。
這是獨屬于中國航天的“時代神話”。
而這些探索,當然不只為了滿足人類的好奇心。
很多航天成果,都廣泛應用于我們的生活。
通信、導航、氣象、能源、農業、日常生活用品……
多個領域,都在享用中國航天發展的成果。
人類航天史,曾經是美蘇爭霸。
蘇聯解體后,就成了美國一支獨大。
而進入21世紀以后,中國航天以遠低于美國的支出,一次次在太空寫下姓名。
從遠遠落后的跟跑,一鼓作氣追了上來。
與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小,偶爾甚至還能領跑。
03
李月亮 ?
這次嫦娥六號帶回月球背面的土壤,就更加提神。
嫦娥六號,其實是嫦娥五號的備份。
當時因為擔心五號失敗,所以做了一個一模一樣的六號備著。
但是嫦娥五號順利完成任務,人們就給六號安排了新活——
去月球背面看看。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月球對著地球的,始終都是它的一個面。
我們叫正面。
月球的另一面,是始終背對著地球的,很少被觀測到。
正面好去,背面難達。
在這之前,人類采集的10多份月球樣品,都來自月球正面。
所以這次,嫦娥六號確實是攬了個大活。
不但要跑到月球背面,還要在月球最古老、最深的撞擊坑里面挖回兩公斤土。
難度加倍。
這個坑很深,土壤古老,研究價值特別高。
里面可能藏著很多問題的答案。
月球中心到底是什么物質?
月球是不是從地球分離出去的?
月球上到底有沒有科學家猜測的“水冰”?
全世界都在密切關注動向。
嫦娥六號為了挖這將近兩公斤的月壤,用了50多天。
光調整降落位置,就用了20天。
是我國執行過的,最復雜的空間飛行任務。
可喜的是,六姑娘成功了。
就是6月25日,嫦娥六號返回艙準準落在了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
中國擁有了人類從來不曾有過的東西。
消息傳來,不但國內媒體在歡呼,全世界都跟著激動。
歐洲航天局聞訊,連續祝賀了兩回。
連外媒都對中國不吝夸獎。
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說這是歷史性的樣本。
《紐約時報》從嫦娥六號發射就在密切關注。
強調這次任務的意義重大。
C少見的沒有陰陽怪氣。
BB
客觀評價了嫦娥六號發射的重要意義。
網友們也是歡呼雀躍的居多。
“這是人類的杰出成就,祝賀中國航天局,你們離成功又近了一步”。
還有美國人感慨:
“中國正在實現目標,而我們卻無法從國際空間站送兩個人回家'。
因為美國的“星際客機”飛船出了點小問題,航天員已經在太空滯留三個星期了。
04
李月亮 ?
這份珍貴的月球背面土壤,地球人都想要。
按理說,航天無國界。
誰家拿到月壤都是要跟大伙分分,一起研究的。
美國當年拿到月壤也曾跟各國分享。
3年前嫦娥五號取回3斤多月壤,國家元首會見時,我們還曾向俄羅斯、法國各贈送1.5克樣品。
所以這次中國也已經主動向全球發布公告,歡迎各國一起研究月壤。
美國航天局也表現出了濃厚興趣。
但是……
還記得那個沃爾夫條款嗎?
美國不許中國航天局跟他們有任何合作。
那咋弄?
美國航天局局長前幾天信誓旦旦地表示:
雖然我們有沃爾夫條款,但我們不禁止中國分享月壤。
哈,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實在沒忍住笑。
7月1日的外交部記者會,有記者提問:
為什么中國跟法國、意大利、巴基斯坦和歐洲航天局,都分享了月壤,卻是沒邀請美國一起研究?
毛寧平靜地回答:
我們歡迎世界各國參與研究月球樣品。
但是美方似乎忘了“沃爾夫條款”等國內法的存在。
不知道美國科學家和相關機構,是否會被本國政府允許參與對華交流合作?
中國的態度很明確——
我們是支持國際合作的。
但是你們厲害的時候,怕我們沾光,橫了一道墻擋住我們。
現在我們也行了,你們想來分享我們的成果了,那這道墻咱們是不是就得聊聊了。
你看,全世界哪個領域都一樣,誰強大誰有話語權。
所以還是那句話,發展才是硬道理。
中國航天如果不是這么多年的勵精圖治。
也不會有現在這樣挺直腰板說話的底氣。
當然,我們也得承認。
中國航天的總體水平,目前跟美國還是有距離。
我們目前還在追趕階段。
不過差距正在不斷縮小。
前路漫漫,但前景光明。
中國航天未來一定更好!
點亮【贊】+【在看】,為中國航天加油,為中國加油。
──── 全文完 ────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李月亮。高人氣作家,微信公眾號【李月亮】每日解讀熱點,透析人性,以理性和智慧陪讀者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