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全球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下,企業可持續發展已成為衡量其綜合競爭力與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標尺。其中,低碳轉型與節能減排不僅是響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需求,更是企業自身轉型升級、實現長遠發展的必由之路。
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意識的日益增強,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低碳和節能減排融入其發展戰略的核心,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優化以及產業鏈的綠色重構,積極探索出一條既促進經濟增長又保護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PTC可持續發展副總裁Dave Duncan表示:我們已經觀察到,眾多公司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去碳化承諾,超過6000家公司通過“基于科學的目標”倡議簽約,66%的財富500強公司也承諾實現凈零排放。然而,僅有4%的公司為這一承諾制定了明確的實現計劃。
在離散型制造商中,供應鏈和產品脫碳的機會正迎來重要拐點。預計CSRD將成為推動可持續發展變革的力量,引領去碳化浪潮。數字技術如人工智能、物聯網和PLM等將發揮主導作用。優先考慮數字化轉型和產品創新的企業有望在2030年前獲得數十億美元的潛在年銷售額。
PTC預計,這一轉變將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可持續性成為產品設計核心
首先,是可持續性與盈利能力并進。長期以來,可持續發展被視為成本中心,但研究表明,優先考慮可持續發展的組織已實現超越。2024年,制造商將充分利用可持續發展與盈利能力的協同效應,利用數字化轉型工具協調財務目標與產品脫碳。
Dave Duncan認為,可持續性發展并不要求企業徹底改變當前的開發方法。相反,可持續性是成本、質量和性能之外的第四個價值維度,需要在設計中納入更多的供應鏈數據和專業模擬。當前,供應鏈數據并不完善,但正在迅速改善之中,因此跟上發展的步伐可能是現階段最大的挑戰。
第二個方面是可持續性作為產品設計的核心。產品開發階段的決策對環境影響巨大。2024年,制造商開始將可持續發展標準納入設計決策,包括材料、供應商的碳足跡等,此外還有回收以及維修、再利用和再制造,這些循環策略都是實現凈零承諾的唯一途徑。同時,技術也將成為實現產品設計快速迭代的關鍵。
通過物聯網解決復雜管理難題
第三方面是物聯網。工廠排放是制造商可減少排放的重要部分。物聯網在優化能源使用、減少浪費方面發揮重要作用,2024年將成為減少能源使用和碳排放的必備條件。
Dave Duncan表示,工業軟件為制造商帶來了巨大的效率收益。PTC有多個案例研究表明,企業利用我們的軟件提高了可持續發展能力、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效率。包括:康明斯優化新產品設計,將可持續性放在首位;美卓庫存優化成功節省 4,160萬歐元;維斯塔斯在制造業中采用數字化技術,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伊萊克斯降低設計復雜性并實施模塊化設計;惠普將復雜性和開發成本降至最低等等。
以惠普為例,近年來惠普大力拓展大幅面打印(LFP)和3D打印領域業務,但產品制造過程越來越復雜。最初,惠普的工程系統是為了制造簡單、變化穩定且數量較少的打印機而開發的。現在,他們構建和管理更大、更復雜的打印機,擁有數千個部件。產品組合的擴展增加了制造業和變更管理的復雜性。
惠普設計師管理的圖紙越來越多,更改也越來越頻繁。在開始制造LFP打印機時,每天發生的數百次更改都是手動輸入的,這留下了很大的錯誤空間。這個過程只有一個通用的工程物料清單(EBOM)。例如,一個新產品在設計階段可能經歷多達一千次的更改——取決于工程師是修改現有設計還是創建新設計。一旦產品進入開發階段,更改可能每天都會發生。
惠普面臨著數據孤島、信息傳遞低效、治理缺失、成本與質量壓力、CAD數據訪問障礙、項目多且上市時間短、供應鏈協作不佳及制造基礎設施薄弱等難題。領導層采取措施,引入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解決方案,通過標準化、數字化流程與數據管理,減少錯誤、提升質量,并整合產品信息于單一平臺,以提升效率與管理能力。
2019年,惠普采用PTC的Windchill PLM解決方案,顯著優化了內部流程,并有效管理了復雜的產品數據。Windchill通過標準化和集成流程,使惠普能更高效地管理產品設計和制造數據,提升了對市場變化的響應速度。
Windchill的核心優勢在于其強大的數據治理和可追溯性,以及現成的功能模塊,幫助惠普快速實現價值。它整合了PDM、配置管理、變更管理和BOM管理等功能,確保了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促進了全球團隊協作。
Windchill提升了敏捷性和可擴展性,簡化了跨部門數據共享流程,減少了手動任務,降低了運營成本。同時,它在惠普的新產品開發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加速了產品上市速度,提高了市場競爭力。
產品循環與回收將發揮關鍵作用
第四方面是投資于循環和模塊化設計。循環性是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方面,模塊化設計提高產品使用壽命和循環性。技術將在實現模塊化設計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助力制造商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Dave Duncan認為,主要問題在于大多數產品在設計時并未考慮拆卸便利性。他強調,企業應借鑒汽車、發電和重型設備等行業在過去幾十年中的成功經驗,這些行業已有效解決了回收難題。Duncan認為,為了實現更加有利可圖的循環利用,產品設計之初就必須明確包含回收和再利用的意圖。
第五方面是產品服務系統的臨界點。在產品服務系統領域,我們面臨著一個重要的臨界點。盡管這一模式帶來了諸多優勢,如促進產品模塊化和可維修性,從而延長產品使用壽命、減少資源浪費,但制造商在決定是否采納時往往因風險和投資的不確定性而猶豫不決。然而,從長遠來看,產品服務系統模式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戰略,對于推動行業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與此同時,中國制造商正密切關注并深入研究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視其為出口歐洲市場的重要合規標準。Dave Duncan在歐洲進行的為期11周的可持續發展研究之旅進一步印證了這一點,CSRD不僅代表了歐洲市場對可持續發展的嚴格要求,也為中國制造商提供了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形象的機會。因此,為CSRD合規性做好充分準備,是中國制造商邁向國際市場、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正確且必要的步驟。
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盡管制造商們面臨著風險與投資的雙重考驗,但隨著AI及相關技術的飛速發展,軟件正在幫助企業解決這一系列的難題,同時也助其開辟了新的增長點并帶來競爭優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