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文章爆火,《成功的微商都在日本寺廟當主持了》。大致意思是國內一批微商轉型,在日本購買小型社區寺廟,經過打磨包裝后,引導國內游客去燒香拜佛,而且為了打動中國人,有的還專門在捐贈箱旁邊立上一塊中文的牌子:
所募集資金都會捐給中國敦煌。
看得讓人熱淚盈眶。
其實不僅僅寺廟出口轉內銷,這些年隨著日本威士忌在全球大賣,不少中國人也紛紛奔赴東洋,在當地開起了威士忌酒廠。
這些酒廠自己不蒸餾,而是從世界各地進口威士忌,然后裝瓶打包。
酒標上獨具“東方禪意”的浮世繪,加上日本意象的漢字名稱。
“哇,日本威士忌,耶!”
當然,這些威士忌根本不在日本本地銷售,而是專供中國內地。
比如,***,***,***,這些品牌。
其實這種操盤模式并不陌生。比如某知名家具品牌,對外宣傳上總有一個洋老頭,表情嚴肅,叼著煙斗,乍一看,以為是喬布斯。
一般人還真不敢問,一直把這家具當作國外大品牌。
沒想到要上市的時候,證監會的一句“廣告上的洋老頭,到底是誰?”,才把這個偽洋品牌面貌戳穿。
2001年,余市10年單桶在Whisky Mazagine盲品比賽中獲得最高分開始,日本威士忌就開始了征戰世界之路。
如今,似乎也只有蘇格蘭威士忌能與之相抗衡,美國威士忌也甘拜下風,更別說加拿大威士忌、愛爾蘭威士忌了。
日本威士忌到底好不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畢竟眾口難調。
不像蘇格蘭威士忌酒廠,動輒幾百年歷史,作為完全模仿蘇格蘭威士忌的日本,主要就是兩家企業:
三得利(Suntory)和一甲(Nikka)。
三得利旗下的日威品牌有山崎、白州、知多、響等,一甲旗下主要有余市、宮城峽、竹鶴、一甲等品牌。
山崎蒸餾廠建立的最早,也是在1923年了,至于一甲,成立于1934年。
特別是三得利集團,在2014年收購美國金賓集團后,合并改名賓-三得利(Beam-Suntory),一躍成為世界第三大烈酒集團。
旗下增加了金賓、美格等美國威士忌,以及拉弗格等蘇格蘭威士忌。
喜歡威士忌的人,幾乎都知道日本當紅作家村上春樹的《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當然就不必費此操辦了。只要我默默遞出酒杯,您接過靜靜送入喉嚨即可,非常簡單、非常親密、非常準確。”
三得利很早就開始在蘇格蘭布局,購買了波摩等威士忌酒廠。正是在三得利“操盤”下,才有了村上春樹的蘇格蘭之行。
村上春樹究竟多喜歡威士忌咱也不知道,但把日本威士忌推向全世界居功至偉。
所以,日本威士忌功臣有3個人:
鳥井信治郎,創辦了三得利;竹鶴政孝,創辦了一甲(當時叫余市);村上春樹,寫了一本《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
說了這么多,那么還是回到日威本身吧。
除了這兩家之外,那么哪些日本威士忌算是真正的“威士忌”?一般人如何選擇呢?
畢竟,余市、山崎這些動輒一兩千,甚至三四千的價格,只能怒斥為“土豪商務酒”。
除了上述兩家酒廠的威士忌,還可以記住以下這些日威品牌,以免被“老鄉們”割韭菜:
第一檔:山崎、白州、響、余市、竹鶴、秩父等。
這些出身名門,根正苗紅。
第二檔:富士山麓、宮城峽、駒之岳、知多、一甲等。
一線酒廠的中端品牌,以及二線酒廠的一線品牌,價格中等,品質上乘。
富士山麓屬于日本麒麟集團,駒之岳屬于本坊酒造。
第三檔:長濱、厚岸、三郎丸、靜岡等。
大概在2016年前后成立,被稱為日威新勢力,品質也算可以。
第四檔:越忍、倉吉、松井、戶河內等。
這些算是偽日威了,從世界各地購買威士忌,裝瓶銷售,號稱“世界威士忌”。
第五檔:……
這些不僅原酒是從南非、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地購買的,而且不在日本本地銷售,專供中國大陸。大部分都是中國人背后操盤。
別亂挑了 新手上路日本威士忌 就選這4款入門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