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建議一查到底!”
李嘉誠又一次“惹”上事了,他大概也沒想到,一步走歪,想回正就這么難。
5月23日報道,他旗下的長實集團被香港的廉政公署給查了,該集團開發的安達臣道“港人首置盤”,被揭出多棟樓存在鋼筋與圖紙不符的情況。
偷工減料何其可惡,目前已經有10人被捕,同時李家的口碑與公眾信任度再次遇到危機。
這里邊到底有著什么內情,李嘉誠為什么頻頻“翻車”,他又為什么會被說不愛國呢?
小心駛得萬年船?船底先敲了警鐘!
李家信奉“小心駛得萬年船”,這道理沒錯,商海無情,謹慎是護身符。
可光小心,船就能一直開下去嗎?
船本身的板子硬不硬,往哪個方向開,恐怕更要緊。
5月23日,香港廉政公署揪出的長實集團“港人首置盤”項目,就結結實實地給這艘大船的船底,來了記重錘。
這警鐘,敲得可真不輕!
安達臣道那個項目,本來是積德行善的好事,是年輕人買房的希望。
可好好的事,偏偏就擰巴了。
一封匿名信,把工程質量的遮羞布給扯了下來。
起初查一棟樓,結果越查越心驚,最后六棟樓的鋼筋全都有貓膩,數量、粗細、位置,沒一樣跟圖紙對得上。
這還不算完,更嚇人的是,不光材料上缺斤短兩,連施工記錄都像是鬼畫符,有些日子工地上影子都沒一個,記錄上卻大筆一揮“完工大吉”。
這哪是幾個工人的小打小鬧?
往深了想,背后那水可深著呢!
利潤壓力下的“解釋”,公眾為何不買賬?
出了這么大的簍子,公眾的目光自然齊刷刷對準了長實。
結果呢?
李澤鉅先生在股東大會上,隔著屏幕露了那么一面,嘴里念叨的還是那幾句老調調:“環境復雜,不敢預判,最重要是穩住集團現金流。”
至于房子塌天大的事兒,就是“配合調查,啟動補救”。
這話聽著是夠穩健,可老百姓心里那叫一個七上八下,能踏實嗎?
大家想聽的,是這房子到底怎么回事?問題到了什么地步?以后要怎么辦?
一句輕飄飄的“結構暫無危險”,再加一句“配合調查”,在洶涌的民怨面前,簡直就像往滾油鍋里滴了幾滴涼水,能管什么用?
這種避重就輕,真能把事兒糊弄過去?公眾的智商,可沒那么容易被低估。
這事兒難免讓人想,是不是利潤壓力太大了?
財報上凈利潤滑坡,是不是底下的人為了“開源節流”,就開始在不該動的心思上“開動腦筋”了?
這種聯想,雖說沒抓到實錘,但在老百姓心里,那個巨大的問號,早就深深地刻下了。
一個關系到普通人安居樂業的民生工程,一個本該是門面擔當的形象項目,結果呢?
成了“信任塌方點”。
這種損失,可比少賺幾個億要慘重得多,簡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全球棋局下的“生意經”,有些錢燙手!
其實不光是香港本地樓盤這點事,往前搗騰搗騰,李家在全球的一些買賣,也常常讓人捏把汗。
就說賣巴拿馬運河港口那事兒,一度就傳出被相關國家審查的風聲,弄得沸沸揚揚。
巴拿馬運河是什么地方?
那是全球航運的咽喉要道,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十字路口”,對多少國家,包括我國在內,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和經濟利益。
中國可是巴拿馬運河的第二大用戶,每年不知道多少貨船要從那兒過。
這種掐著脖子的關鍵基礎設施買賣,哪能不牽動各方神經?
如果單從“生意就是生意”的小算盤出發,或許覺得價高者得,天經地義,沒什么不妥。
可要是把這事兒放到世界這盤大棋里瞅瞅,有些生意,它就真不只是錢的事兒了,它后面連著地區安穩,國家飯碗,甚至是國際關系的風云變幻。
這種時候,企業要是只盯著自己那點資產負債表,忽略了人家所在地的感受和長遠影響,就很容易把自己擱在一個特別尷尬的位置。
人家會想,你今天能為了錢賣這個,明天會不會為了短期利益,干出些更讓人睡不著覺的事兒來?
這種不信任的種子一旦種下,再想在國際舞臺上走得遠、走得穩,那可就得多出多少看不見的暗礁和逆流。
有些錢,賺了可能真會燙手。
口碑這東西,碎了就不好拼了!
說到底,做生意,尤其是把生意做到李家這份兒上,真不是一句“在商言商”就能把所有事都撇干凈的。
企業活在世上,跟人一樣,除了會掙錢,總得講點情分,有點擔當吧?
這個“情分”和“擔當”,往小了說,是對掏錢給你的消費者負責,你得拿出安全、靠譜的東西和服務來,不能坑人。
往大了說,是對整個社會負責,對國家的發展和老百姓的好日子,總得有點貢獻吧?
如果一個企業,在自己家門口都不能保證產品的基本質量,比如蓋房子連最重要的結構安全都敢打馬虎眼,那消費者憑什么還信你?
如果為了把利潤榨干到最后一滴,連鋼筋這種核心材料都敢動手腳,那還有什么是不能“優化”掉的呢?
這種玩法,砸的是自己幾十年好不容易豎起來的金字招牌,寒的是無數消費者的心。
日子久了,就算你過去名氣再響,家底再厚,市場和口碑也會像沙子一樣,一點點從指縫里漏光。
如今這年頭,可不是以前了,信息傳播快得像長了翅膀。
企業一舉一動,都可能被放在放大鏡底下仔仔細細地瞅,過去那種“悶聲發大財”的老黃歷,越來越翻不動了。
老百姓對企業的期待,也早就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那么簡單了。
大家伙兒盼著企業在賺錢的同時,也能多想著點社會,把該扛的責任扛起來。
尤其是一些體量大、影響廣的龍頭企業,你們的一言一行,那都是風向標,大家都看著呢!
時代變了,老船票登不上新客船!
李家的這艘“萬年船”,在風浪里穿梭了幾十年,是積攢了潑天的財富和赫赫的聲望。
但時代這股大潮,一直在變,水底下的情況也跟以前不一樣了。
老船長或許經驗老道,可新一代的舵手們,面對的是更錯綜復雜的航海圖,還有一群眼神更挑剔、要求更高的“乘客”。
如果船體內部先出了毛病,比如哪個關鍵的螺絲松了,哪個零件老化了,甚至是指南針的校準出了偏差,也就是價值觀出了問題。
那不趁早下狠心修補、校正,光憑再高明的駕駛技術,也難保這艘船能一直平安開下去。船越大,一旦出事,那動靜也越大。
樓房出了結構問題,可以修,可以加固,總有辦法。
但信任這玩意兒,它就像一個上好的瓷器,一旦摔碎了,你想再把它原樣拼起來,那可就難于上青天了。
長實集團這次的危機,表面上看是工程質量不過關,往深里挖,其實是一場信任的大滑坡。
怎么把這事兒妥妥帖帖地處理好,怎么向公眾展示出足夠的誠意和擔當,怎么從根子上好好反省、徹底改進?
這不僅關系到長實自己未來的臉面,也牽動著整個香港地產業在大家心里的形象。
對任何一個想長久立足的企業來說,不管你是扎根本土精耕細作,還是揚帆出海闖蕩世界,都得把一個老理兒刻在骨子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個“水”,就是老百姓的心,就是變幻莫測的市場,就是企業能活下來、發展下去的那個外部大環境。
只有真正把消費者的冷暖安危放在心尖上,把該盡的社會責任穩穩地扛在肩上,才能贏得長長久久的尊重和信任。
如果一個樓盤出了問題,保不準其他樓盤也有問題,你支持調查李家的其他樓盤嗎?
參考資料:
【1】金融界2025-05-23《李嘉誠旗下長實(01113)卷入“戰鼓”行動 安達臣道首置盤涉貪腐造假被查》
【2】觀察者網2025-03-17《香港《大公報》再發文:飲水思源有擔當,背靠祖國謀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