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自然資源部發布《關于做好2024年住宅用地供應有關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對于超期未動工兩年以上的閑置住宅用地,該收回的要依法收回。
5月17日,國務院組織召開房地產工作相關會議,再次提到:相關地方政府應從實際出發,酌情以收回、收購等方式妥善處置已出讓的閑置存量住宅用地,以幫助資金困難房企解困。
根據「新知南通研究院」最新實探,截至2024年6月底,海安城區共有6宗超兩年未動工地塊,共計閑置土地面積約10.39萬㎡,拿地總金額約9.35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四年內,海安鄉鎮板塊共計出讓87宗涉宅地塊,但其中大量地塊無法找到具體位置,故無法明確其動工情況。
Part.1
海安城投一哥瑞海集團
托底多、入市少,資金壓力如何?
海安城區6宗拿地超兩年未動工地塊,均位于城北板塊,拿地時間為2020年10月,拿地企業均為海安城市動遷改造有限公司。
根據統計,2020年至今,海安城北板塊共計出讓了14宗、約62萬㎡涉宅地塊,目前僅3宗入市,即碧桂園山河宸院、中駿世界城和碧桂園金麟甲第,剩下11宗疑似均未有動作。而這11宗地塊,6宗由海安城市動遷改造有限公司摘牌,4宗由海安保障性住房投資建設有限公司摘牌,1宗由江蘇海穗工業園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摘牌。
股權穿透顯示,海安城市動遷改造有限公司和海安保障性住房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均由江蘇瑞海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控股。
瑞海集團,近幾年海安土拍“托底大將”之一。數據顯示,2020年至今,由瑞海集團控股的三家城投公司(海安保障性住房投資建設有限公司、海安城市動遷改造有限公司、江蘇海安商貿物流集團有限公司),共計摘牌26宗、約82萬㎡涉宅地塊,拿地總金額超71億元,是拿地數量最多的本土城投公司。
但截至目前,疑似僅有3宗入市,剩下23宗都還未有動作。并且,3宗已入市地塊,1宗是由綠城代建的春和雅院項目,2宗是與中洋合作開發的吳越人家項目,而前不久吳越人家被曝長期停工,還有網友因此質疑瑞海集團的資金周轉問題。
大量購置土地無疑會加大公司資金壓力,繼而增加外部融資需求。拿地后長時間不開發,則意味著資金無法收回。長此以往,公司的資金周轉就會出現問題。瑞海集團這幾年大量拿地卻很少開發,很有可能已經出現“入不敷出”的狀況。
Part.2
87宗宅地成功賣出
海安鄉鎮市場購買力驚人?
2020-2023年,海安共計出讓142宗涉宅地塊,為南通各地出讓數量最多。而之所以能成為“供地冠軍”,海安各大鄉鎮板塊“功不可沒”。
粗略統計,上述142宗地塊中,有87宗位于鄉鎮板塊,包括李堡鎮20宗、角斜鎮17宗、大公鎮12宗、墩頭鎮8宗、曲塘鎮6宗等等。
并且,今年上半年,在南通其他地區供地量銳減甚至掛零的大環境下,海安鄉鎮板塊還賣出了9宗涉宅地塊。
土地供應量驚人,這是海安鄉鎮土拍市場的第一大特征,其第二大特征——位置信息“模糊”。
比如,角斜鎮的17宗地塊,有12宗土地位置都顯示為“濱海新區”。但根據資料顯示,海安濱海新區轄區面積為128平方公里,試問該如何明確地塊具體位置?
海安鄉鎮土拍市場的第三大特征——城投包攬。
87宗鄉鎮地塊,僅6宗為民企摘牌,剩下81宗均為城投托底,且基本是一家城投公司負責托底一個板塊。
比如,大公鎮12宗地塊,均由江蘇大鼎城鎮化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摘牌;墩頭鎮8宗地塊,均由江蘇興墩城鎮化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摘牌;李堡鎮20宗地塊,18宗由海安東澤城鎮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摘牌……
因為地塊位置信息多數不明確,我們也無從知曉其開工情況,但即便開工入市,如此大體量也很難消化。
2020-2023年,海安共計出讓142宗涉宅地塊,遙遙領先南通其他區域;2024年1-6月,海安又出讓了14宗涉宅地塊,賣地收入繼續一騎絕塵。
但根據市統計局官方數據,2023年海安常住人口僅約86.63萬人,是“北三縣”中最低的,且海安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均已連續8年負增長。
所以,這些地塊后續還會開發嗎?如果開發了又要賣給誰?“迷霧重重”的海安土拍市場,讓人看不清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