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哪個職業是永恒的,只有“職業”本身是永恒的。
馬車夫和打字員已成為歷史上的一道縮影,但汽車司機、火車司機、程序員和辦公室文員變成了最常見的工作。
就像現在,人們在擔憂無人車蘿卜快跑會擠占網約車司機的工作——而再往前倒推9年,2015年的夏天,武漢街頭熙熙攘攘、交通癱瘓,長江大橋上無數量出租車打著雙閃緩行,集體抵制網約車的出現,抗議網約車擠占了出租車司機的工作機會。
但社會有自己的轉化能力。
9年前的抗議沒能阻擋變化,網約車隨后發展至數十萬輛,無數出租車司機的身份也搖身一變,成為網約車司機。9年后,在自動駕駛的智控中心里,“5G云代駕”的座位上,正坐著第一批決定轉型成無人駕駛安全員的網約車和公交車老司機。
隨著蘿卜快跑的走紅,有報道發現,無人駕駛的蘿卜快跑背后,也有安全員遠程管理。安全員平時只是負責觀察汽車行駛,在極端情況下會出手接管。報道稱,大部分安全員曾擔任出租車、網約車或公交車司機。
這也與蘿卜快跑此前的一則招聘啟示類似,當時的招聘啟示顯示,安全員如有網約車、出租車或公交車的客運經營經驗,則優先錄用。
無人車走向應用前夜:蘿卜只是第一家
蘿卜快跑在全網的熱度爆發,只說明了一件事:無人駕駛已經走到了應用前夜。
雖然在大眾視野里,主駕駛上空無一人的蘿卜快跑好像一夜之間突然出現,但在科技圈,無人駕駛早已不是什么新奇概念。早在七八年前、甚至10年前,純無人車就已成為科技人士熱衷的談資,許多人甚至開始暢享無需駕駛后,乘客在車上的其他活動,如桌游、餐飲、會議,并衍生出智能座艙等諸多概念。
最早一批進入這一領域的企業,比如百度,也是從那時起開始投入研發。只是當時的無人車距離應用尚十分遙遠,熱度逐漸回落后,一些泡沫破滅,關于未來的討論并未在大眾輿論中蔓延,對于產業和職業的影響也只是一些虛無的幻想。
2024年,蘿卜快跑再次將無人駕駛帶回現實。
起因可能是蘿卜快跑在武漢擴大了服務范圍,一時嘗鮮氛圍濃烈,尤其是諸多外國游客發布體驗視頻,“無人駕駛震驚外國人”等相關視頻不斷破圈。
這也引來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主持例行會時,回應了近期全球熱的“中國游”,并特地點贊了“賽博武漢”的光谷空軌和無人駕駛汽車。
網約車司機的職業擔憂也隨之而來,伴隨著體驗、嘗鮮和點贊,來自網約車司機的抵制成為推紅蘿卜快跑的另一個重要因素。這種擔憂不無道理,畢竟“多一輛無人車、少一位網約車司機”是最直接的替換邏輯。
但這也是最無效的擔憂。
縱觀科技歷史上,從未有因某個群體的抵制,而真正影響了科技發展速度的——如果說有,明朝發展海運時,因相關利益團體稱“百萬漕工衣食所系,廢漕改海斷然不許”倒是的確生效,結果,直接導致了明朝海運改革的失敗。
但那并未影響世界的發展腳步:明朝故步于漕運時,歐洲進入了大航海時代。
無人駕駛同樣是全球科技行業的發展趨勢。在蘿卜快跑引爆全網的2024年,特斯拉也宣布了將推出機器人出租車RoboTaxi,甚至準備將智能駕駛軟件FSD引入中國。順帶一提,前兩天,特斯拉宣布RoboTaxi的發布時間將由8月推遲至10月,讓科技圈和市場大失所望,股價大跌8%。
東邊不亮就會西邊亮。對于網約車司機來說,今日抵制蘿卜、明日抵制特斯拉,但最終都需面對無人駕駛將加速應用的現實。通過抵制新技術來保護舊職業,在歷史上從未成功過。
新技術的社會補償:新職業、新消費和新投資
就像手工藝人消失后,工業生產不僅補償了大量的工人崗位,而且讓日用品變得更加普及。人類與科技發展總有一種自然的融合機制,無論科技發展方向如何,無論多少舊職業被取代,最終總會誕生新職業,并因為生產力的快速提升,帶來更高的生活質量。
蘿卜快跑的安全員只是最直接的一類崗位。
有經濟學家提出過一個很好的邏輯,叫市場的補償機制。
比如,新機器補償機制,也就是前者直接創造的工作崗位,直接補償原有被替代的工作崗位。像蘿卜快跑的安全員、遠程監控的操作員,以及智控中心的其他工作人員。不僅如此,這些職位在工作中,還會接觸到自動駕駛的數據處理、軟硬件維護等技術內容,從而打開更豐富的職業路徑。
與此同時,還有新消費的補償機制。一方面,無人駕駛的出行費用比原有的網約車、出租車更低,對于乘客來說,節省下的資金可以用于其他方面的消費,反向促進餐飲、娛樂的消費增加。
另一方面,當無人駕駛更進一步,車內甚至無需駕駛位時,車內本身將會形成一個消費場景,正如多年前人們對無人駕駛座艙可以作為影音室、餐飲、會議室的暢想。當無人駕駛技術更成熟、安全員職位減少時,車內消費場景也會隨之崛起,從而帶動新產業的誕生。
這也就說到了第三點:新投資的補償機制。
無人駕駛帶來的絕不僅僅是“無人出租車”這一商業模式,上游更多傳感器、零配件的生產需求,下游智控平臺的運營需求,衍生的智能座艙、車內消費需求,都將是新技術帶來的全新產業。而配套產生的,則將是更多新企業和新職業。
人人都能共情網約車司機職業消失——根本上,是擔憂在社會職業需求的全面萎縮。但是,當目光聚焦在某個舊職業時,人們往往忽略了一點:新技術革命帶來的,通常是勃發展的新產業和職業,以及伴隨而來的飛躍式發展。
與其因噎廢食、廢海改槽,坐看海外無人技術的飛速發展,不如收回擔憂,更積極地去面對新技術。
畢竟,第一批擁抱無人駕駛的老司機們,已經坐在了安全員的操控臺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