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祗則、金湟子夫婦
徐祗則,1917年春天出生于郯城縣高峰頭鎮后高峰頭東村,父親徐愛敏是一位賬房先生,有文化又熱心腸,鄰里族人大事小事都愿意請他幫忙,母親馬氏則總是將家中事務料理得井井有條。從小學起,聰慧好學的徐祗則便在老師、同學身上得到了最初的進步思想熏陶,深受其惠。他說:“小學時,我的體育老師沈建國,畢業于東亞體育學院,在上海讀書時接觸了布爾什維克,后來成為1941年魯南事變的領導者。中學時,新中國高教部、教育部部長楊秀峰、南京師范大學的王一當年都曾做過我的語文老師。高中同學劉海生是地下黨員,曾經在南京讀中學,因為鬧學潮遭到當局的追捕,躲在我的家鄉,解放后擔任甘肅省第一任教育廳廳長。在他們的潛移默化中,進步思想對我來說并不陌生。”
1936年9月,19歲的徐祗則決心投筆從戎報效國家,來到南京考入國民革命軍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即黃埔軍校)第十三期。黃埔軍校南京時期,相對于為滿足國民革命需要而采取速成教育方式的1至5期而言,學生接受的軍事教育更為全面,第13期學員則是黃埔軍校最后一批在南京招收并進行入伍生教育的學生。在黃埔學員登記表上,徐祗則的通訊信息是“山東郯城南關南大街 徐世忠”,故以為他是南關人。此文發出后當地的譜牒專家徐祇祥,查證出徐祗則是后高峰頭東村人,并找出90年代的家譜,才得以確認徐老的出生地。
90年代后高峰頭東村的家譜
徐祗則胸懷滿腔救國救民的志向,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黃埔軍校課程體系全面嚴謹,軍事理論、自然科學、政治形勢、外語文學都受重視,時間安排緊湊,即便在西遷途中,也沒有放松對學生的教學訓練。入校第一年,除了軍事課程,還要學習高中數理化和外語。黃埔軍校對外語的要求比較高,學生可以選讀英語或俄語,畢業時都要上臺用外語演講。十月革命勝利后,俄語代表著先進文化與時代精神,徐祗則放棄了學習多年輕車熟路的英語,毅然選擇了全然陌生充滿挑戰的俄語。每周日上午舉行“總理紀念周”,學生們打著背包站在禮堂,等待訓話。當時校長蔣介石經常不在南京,“紀念周”一般由教育長張治中主持,時常邀請國民黨元老如戴博賢、居正、汪兆銘來校做精神講話。西安事變后,張治中也講過關于聯俄容共抗日問題。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軍進犯南京,軍校便由南京西遷,經江西、湖南、湖北進入四川。
報道截圖
第一站是江西九江,徐祗則打著背包跟著隊伍,邊走邊操練,休息時上課,12期學員途中畢業后直接奔赴抗日戰場。離開廬山后,學生們乘船赴武漢,漢口有幾間日本人占領的工廠,日本人敗退后,他們就用來做教室,在里面上課,學習一段時間后繼續趕路。這些十八九歲的學生兵,在全面抗戰的背景下,突然接受大強度的行軍加訓練,身體和精神的疲憊和緊張都達到了承受的極限,但是他們在黃埔精神的感召下,仍然訓練投入,反應靈敏,保持著高度的組織紀律性,艱辛的成長歷程培養了黃埔學生百折不撓的韌性。徐祗則和學員們后經川湘公路到達四川,1938年9月畢業于四川銅梁。在送別赴前線作戰的同學時,他緊緊握著同學的手說:“為國家和民族而戰斗是最光榮的事情,我也希望能有機會到前線去血戰沙場。”
報道截圖
畢業后,徐祗則因成績優異留校任教,在西安七分校長洲中隊做區隊長,負責學員日常管理與基本教程授課,教的學生以第15、16、17期最多。當時課程分為“戰術、兵器、地形、筑城”四大教程和“操典、野外條例、內務條例、射擊教范”四小教程。徐祗則負責教授小教程,通過上課出操,對學員進行軍事技能與身體素質的訓練。中小學時的教育經歷讓徐祗則對黨派思想持開放態度,在他看來,無論國民黨軍隊還是延安八路軍,都是保家衛國,都是為民族而戰。當時,班里有幾名思想進步的學生,想去延安,私下里找到徐祗則,他不僅沒有阻攔,還暗地里為他們提供方便。“我當時想,去延安也是打日本,在隊里也是打日本,反正都是打日本,就支持他們去延安,后來被軍校發現,我受到了處分,被關了十幾天禁閉。”徐老不無驕傲地回憶道。
報道截圖
1941年,胡宗南派出少將冀賡亮(黃埔3期)任主任,帶領徐祗則所在的七分校部分成員赴內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巴音陶樂海喇嘛廟開辦為期兩年的西北民族青年抗日訓練班。徐祗則任訓練班的區隊長,接到通知,他立即隨部隊前往。訓練班有兩個重要的任務:一是宣傳抗日救亡的道理,防止蒙古族青年受德王蠱惑而投靠日本人;二是進行基本的軍事訓練,提高蒙古族青年的自身素質,為抗戰培養人才。當地青年都要入班參訓,在授課的過程中,徐祗則碰到了一個棘手的難題,蒙古族青年不通漢語,無法直接溝通,理論課程的開展可以依靠翻譯,但是,操練中的“立正”“稍息”等命令具有較強的連貫性,不適合翻譯。于是,他便著手學習蒙語,可是,一點基礎也沒有,怎么學呢?徐祗則留意到當地有許多做生意的榆林人,通曉蒙漢雙語,便去請教,把想說的話寫在本子上,請他們在上面標注蒙語的讀音。他又找到廟里的老喇嘛,讀著本子上的標音,向他學習標準的讀法。這樣,徐祗則逐漸掌握了蒙語的用法,后來,少將每次出行都將他帶在身邊,當作翻譯。伊克昭盟隸屬于傅作義部隊,1942年訓練結束,徐祗則隨領導面見傅作義匯報訓練情況,傅作義對訓練班的成效給予高度評價,肯定他們通過訓練,使日偽拉攏伊克昭盟各旗青年的罪惡企圖破產,讓全民族共同抗戰的有生力量蓬勃生長。徐老說:“這兩年訓練的蒙族青年,有的后來加入了傅作義正面戰場的部隊,有的過黃河去了延安,有的自發組織抗日游擊隊,與日軍進行殊死戰斗,保衛自己的家鄉。”
抗日戰爭勝利后,徐祗則從黃埔軍校七分校調入新疆部隊整編一七八旅五三二團任副團長。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徐祗則所部被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一兵團六軍十六師四十七團(現兵團第十三師紅星二場前身),徐祗則任副團長,隨后他率部隨王震將軍挺進新疆,開始剿匪平叛,幫助建立地方政權。
紅星軍墾博物館內徐祗則捐贈的火炬
1952年,響應毛澤東主席的號召,部隊開展生產建設,屯墾戍邊。這期間,徐祗則率領官兵戰酷暑、斗嚴寒,先后完成了紅星一渠、紅星二渠的開掘修建任務。
1953年5月,經過中央軍委的挑選,徐祗則被中央軍委調到南京軍事學院任訓練部合同戰術教研室任軍事教員,從此,離開了他為之奮斗的紅星二場。1957年10月,海軍系擴建為海軍學院,徐祗則又被調入海軍學院。
1958年炮擊金門時,國共雙方隔海炮擊。正值我軍實行部隊軍官下連當兵鍛煉的時期,徐祗則來到了福建海防前線,帶上列兵的標志,跟戰士們同吃同住同訓練。他與戰士們并肩作戰,在福建前線海岸炮連參加炮擊金門戰斗,閑暇時,他也給戰士們講授基礎的軍事理論知識。幾個月下來,徐祗則與戰士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金門方向炮擊的時候,戰士們都會不約而同地往我的身上撲,危險到來的時候,為了怕我受傷,他們用自己的生命來保護我。現在想起來,仍然令我非常感動。”徐老激動地說。當年下連當兵,徐祗則被評為六好戰士。80年代,徐祗則去美國看望小兒子徐釗時,見到了1958年臺灣金門炮兵的指揮官、與自己小學、中學、黃埔軍校均系同門的炮科老同學、郯城老鄉劉干庭(今楊集鎮大灘村人)。他們睡在一張床上,徹夜長談。曾經兵戎相見的手足兄弟,相逢一笑泯恩仇。
報道截圖
1976年以后,社會主義建設回到了正軌,軍事建設的發展需要高等院校站在更高的層次看海軍,徐祗則也從合同戰術教研室來到了軍事學術研究部,專門從事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研究,主要領域為海軍史,比如諾曼底登陸、珍珠港等各種海戰。他努力撰寫學術論文,參加軍隊、地方的學術研討會,把研究的成果,編為海軍學院的授課教材。
1978年,徐祗則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84年,徐祗則從海軍學院(1986年6月改稱海軍指揮學院,為中國海軍最高學府)學術研究部正師職研究員崗位上離休。他在部隊軍事教育的崗位上,為我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報道截圖
徐祗則的夫人金湟子,蘭州人,出生于書香門第,比徐祗則小5歲,哥哥與徐祗則同是黃埔13期學員,交情篤深。在黃埔七分校蘭州總隊作區隊長時,徐祗則常去金家吃飯聊天,偶然見到金湟子,被她清麗的氣質和優雅的談吐深深折服,在哥哥的撮合下,他們相戀了。當時,金湟子正在北師大中文系讀書,只有寒暑假才回蘭州。1948年,金湟子大學畢業,毅然只身遠赴新疆,與徐祗則結婚。1949年,金湟子投筆從戎,在部隊宣傳科做文化宣傳干事,既給師、團干部上課,也給戰士掃盲,工作成效顯著,多次立功受獎。1956年,她轉業到南京二十一中學,擔任教研組長教高中語文,她踏實肯干,不爭名利,總是把分房、調級的好機會讓給別人。金湟子自幼酷愛中國水墨山水畫,退休以后進入老年大學,參加“金陵十姐妹”,以畫會友,攜手共進。兩人育有五個子女。兩人育有五個子女,其中四子分別為徐勤鋼、徐勤鋒、徐勤爭(徐錚)、徐勤招(徐釗)。
新版徐氏家譜
2008年,徐祗則老人被選為奧運會江蘇省年齡最長的圣火接力傳遞火炬手。2018年12月去世,享年102歲,當是郯城籍黃埔老兵最長壽者。徐老臨終前囑咐兒女將奧運會火炬留給老部隊。2019年10月24日,徐老的三子徐錚親自將火炬從南京送到新疆兵團第十三師紅星二場。
報道截圖
老人戎馬一生,教書育人,不僅桃李滿天下,更是親歷并見證了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為了爭取獨立,開展反帝、反封建、反殖民統治斗爭,爭取和平發展的奮斗歷史。1988年,徐祗則榮獲中央軍委頒發的解放榮譽勛章;1990年,榮獲解放軍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后勤部頒發的“從事國防教育事業30年”紀念獎章;2005年,榮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榮譽獎章;2015年9月,榮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資料來源于2015年10月13日《共產黨員網》、2018年3月15日《黃埔》雜志、2019年10月31日兵團第十三師報道等,以及喬閃先生的《盤點一下消失在歷史煙云中的郯城籍黃埔軍校學生》。
編輯:孔明百科網 張新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