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再一次證明了,人類的本質確實是真香。
看《唐朝詭事錄之西行》(下稱《唐詭2》)之前的我:
《娘道》的幕后團隊+不討喜的雙男主能拍出什么好劇?
點開《唐詭2》之后的我:
我之前到底在傲什么?為什么等了這么久才開始看《唐詭》系列?
這倒不是說《唐詭》算得上什么神劇了,事實上哪怕我現在追得十分起勁兒,也能說出它不少缺點。
但這系列確實有種近些年不多見的、傳統而樸素的好看。
每當我投入看這部劇,總會想起小時候暑假,那些我背著父母偷偷狂看電視劇的時光。
《唐詭》系列目前有兩部,正在更新的是第二部。
故事的框架非常簡單明了,狄仁杰關門弟子蘇無名和年輕武將盧凌風機緣巧合湊在一起,組成探案搭子,攜手解決各種奇案。
這個單元劇的設置把追劇門檻降得很低,如果你跟我一樣直接從第二季開始看,也不會有什么影響。
從劇名也能看出,它主打的是一個“詭”字。
很多劇拍盛唐強調的是金碧輝煌的宮殿和驚才絕艷的文人,而這部劇挖掘的則是盛世之下那絲絲縷縷的陰暗詭秘。
劇中很多畫面非常有妖異的美感,比如美人飛天,又比如巨獸作亂。
案件初看也都是很怪力亂神的,有案子開始于寺廟壁畫上的惡魔能夠脫壁殺人的傳說,也有案子講的則是制作精致的泥俑殺死了做它的仵作。
可人間真的有惡鬼作亂嗎?
當我們跟著主角對這些詭案抽絲剝繭,又會發現,真正攪動世間安寧的,都是難測的人心。
就拿第二季我目前最喜歡的“仵作之死”來舉例吧。
仵作獨孤羊在自己明器店(陪葬泥偶作坊)里的防盜墓泥俑捅死,尸檢結果顯示是有人殺死他后布置了現場,當晚來找過他的幾個人明顯都有嫌疑。
可隨著調查深入,大家才發現小小一個明器店里藏著不少秘密,在兩個未完成的泥俑里居然還藏著另外兩具尸體……
那些最初都對獨孤羊人品交口稱贊的證人們,似乎也都在不同的細節上撒了謊。
到底是誰殺死了獨孤羊?而他跟店里的兩具尸體又有什么關系?他被殺死到底是無辜好人被惡人殺害,還是偽君子殺人暴露導致被報復?
每當你以為自己離真相更近一步的時候,會發現自己不過是觸碰到了另一個更大的謎團。
這些謎團背后,藏著的其實都是人心所求。
比如看似放蕩的仵作妻子,每天都出去找人喝茶,所有人都以為她對丈夫不忠,實際上她只是在通過這些方式來吸引丈夫的關注。
再比如道貌岸然的古董商,義正言辭地說自己從不說假話,從不賣假貨,可只是他瘋狂高價收寶物這個行為,就已經導致當地盜墓盛行。
對“真”的追求如果不帶善意,依然會給周圍帶來傷害。
而身處案件核心的獨孤羊就更復雜了。
當時仵作地位極低,且代代相傳,孩子不能考取功名,必須繼承家業。從他和母親的對話也能看出,年輕時他對這個職業不是沒有過怨言的。
但他越做這個工作就越明白,仵作是查案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位卑而任重,總要有人來踐行這人間正義。
可他對職業的尊重卻不被妻子所理解,兩個人因此漸行漸遠,明明內心不是沒有對方,卻無法坦誠地說出對彼此的需求。
更多的案件細節我就不劇透了,只能說后面是真的很精彩,也是真的很讓人唏噓。
牽涉其中的大部分人其實想要的都很簡單,比如仵作妻子想要的只是安居樂業,希望他們之后的孩子能有更好的未來,而仵作追求的也不過是人間多正義少冤案,自己能安心與妻子好好生活。
可這世間,真正能達成所愿的終究是少數的幸運兒。
看似神秘詭異的案件,背后藏著人心里的鬼影重重……
只要順著《唐詭》系列看一兩個案子,你就很快能get到一種熟悉感。
因為類似這樣的劇,我們小時候看過很多,比如《少年包青天》、《神探狄仁杰》、《大宋提刑官》……
甚至《唐詭》的人物設置都非常經典,腦力擔當蘇無名+武力擔當盧凌風,怎么不算一種2.0版本的“狄仁杰&元芳”呢?
喜歡盧凌風的裴喜君也是高官之女,跟《少年包青天》的龐飛燕有很多相似之處,而蘇無名的CP櫻桃則是超能打的女俠,也有點性轉版展昭的意思。
就像我開頭提到的一樣,《唐詭》吸引人的地方恰恰是它的這種熟悉感,它不新,但它把舊的東西用得準確,用得到位,用得讓觀眾覺得自己被尊重了。
雖然它的案件單從推理和懸疑上來說,跟從前那些神劇還是有差距,但在最近幾年主打懸疑的古裝劇里,它已經算得上優秀了。
而且吧,案件細節上不足的,我覺得它也努力通過詭譎氣氛的塑造給補足了,甚至很多部分有點聊齋的志怪味,滿加分的。
有一個細節也很能看出主創的用心,就是打戲。
不夸張地說,《唐詭》系列的打戲放在最近10年的古裝劇里絕對是可以排到前幾名的。
第一季里盧凌風的三刀流打戲就非常讓人驚艷,
第二季里甚至有這種打斗群戲,你知道我多久在國產劇里看打戲沒有過“目不暇接”這種感受了嗎?
我一邊看一邊想到之前有流量在直播的時候公開說過拍打戲不劃算,因為拍起來太累太耗時,成本過高,觀眾也沒那么愛看。
雖然流量作為演員實在沒立場和資格說這種話,但這確實是現在很多劇的現狀,你讓男女主撒個糖可能都比一場打戲吸引的關注更多,打戲是必須花錢、花精力才能拍好的。
但觀眾是真的不愛看精彩打戲么?《唐詭》真的把打戲拍得精彩有張力了,大家不是馬上就夸起來了?
觀眾不是不愛看打戲,而是不喜歡被垃圾打戲糊弄而已。
這個道理,其實也是《唐詭》系列明明不是大IP、沒有流量演員、也沒有大規模宣傳,卻依然能擁有忠實擁躉的關鍵。
它不糊弄觀眾,大家說想看什么,劇組就愿意去下不討巧的“笨功夫”拍出來,拍探案就最起碼把案子拍明白,講詭事就下足本的特效塑造驚悚氛圍,連“不劃算”的打戲都必須足本奉上……
連編劇都在微博上說,觀眾算是參與了劇集的創作,很多建議都是觀眾提出的。
說實話,我覺得這才是真正在“討好觀眾”的劇集。
它尊重了大家的審美和喜好,哪怕你看了不喜歡這部劇,也不會覺得拍這部劇的人不重視你。
小時候這樣的劇很多,打開電視機就能看到;
但現在對這樣的劇,我們只能且看且珍惜了。
(圖片來自網絡,《唐朝詭事錄之西行》截圖來自愛奇藝)
本文作者:海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