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如果單從連續性上來說,《水滸傳》的故事是從第二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開始的。因為“引首”和“第一章”只能算得上是一個背景介紹,說的是宋仁宗朝宿太尉到龍虎山請張天師時,放走了36員天罡星、72座地煞星共108個魔君,從而導致大宋王朝“社稷從今云擾擾,兵戈到處鬧垓垓。”從時間線上來說,比《水滸傳》故事發生的宋哲宗朝,要早35年左右。
第二回的故事主要是講高俅從落魄到發跡后,對曾經棒打過他的都軍教頭王升兒子王進迫害,王進無奈只能遠走延安府,在路上經過史家莊,遇到了《水滸傳》中的第一位好漢——“九紋龍”史進,史進拜王進為師,在王進的指導下槍棒功夫大進。后來史進結識了同屬《水滸傳》好漢、少華山的三位頭領“神機軍師”朱武、“跳澗虎”陳達、“白花蛇”楊春。4人在一個中秋節飲酒賞月時,因不慎走露了風聲,被官府圍莊緝拿。
在這一章回里,共涉及到東京開封府汴梁宣武軍、淮西臨淮州、延安府、華陰縣、少華山等地。
東京開封府汴梁宣武軍:
東京、開封府、汴梁、宣武軍,這四個詞,或者說四個地名,說的其實都是一個地方,就是大宋朝的都城、今天的河南省開封市主城區。不過這四個詞又有不同的含義。
北宋的京畿路東京開封府
東京,是從全國層面上講的,指大宋的都城。東京,和西京河南府(今天河南洛陽)、南京應天府(今天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天河北大名縣)統稱為“四京”,不過有所不同的是,東京之外的其他“三京”是陪都。
開封府,則是從行政區劃上講的。宋朝的府、州均是管縣的上級單位,州多、府少,一般“府”僅供京城以及與皇帝有關的地名使用,北宋、南宋加到一起,全國有60多個府。
汴梁,則是人們對開封城的另一種稱呼。其中的“梁”字,得自于曾經作為戰國時期魏國的首都,時稱“大梁”。這一名稱影響深遠,雖然在后世有了開封等名字,但有時仍然被稱為“大梁”,北宋人當然也是這樣,并且還因為有汴河環繞,創造出了“汴梁”這一稱謂。不過“汴梁”算不上是正式的地名,只是人們的一種稱呼。在《宋史·地理志》,以及宋朝時編修的《元豐九域志》中均沒有這個記載。
唐朝的宣武軍節度使
宣武軍,全稱應該是“宣武軍節度使”,節度使就是今天大家所熟知的藩鎮,是我國古代負責統領某一區域的軍事、?行政事務的官員,其管轄范圍可以覆蓋數州,因此在唐朝中后期成為了割據勢力,也是造成后來五代十國分裂局面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它的危害,到了北宋,“節度使”成為了給予大臣某個待遇或者榮譽的一個虛銜。并不能像唐朝和后唐能夠擁有實際的地盤和權力,但是喜歡“崇尚”的宋人,卻喜歡把自己所處地方稱呼成古代曾經有過的稱謂,比如《岳陽樓記》里“滕子京謫守巴陵郡”的“巴陵郡”,當時已無“郡”這樣的行政區劃,但是“岳州”在隋朝之前曾是“巴陵郡”,文人這么稱呼,認為是一種雅事。水滸傳中的“宣武軍”也是這種情況。
當然,在宋朝有“軍”這樣的一種管縣的行政區劃,“當津會者則為軍”在一些交通要道、關隘之地置“軍”,但是“軍”比同樣管縣的府、州級別和管轄范圍都要小,所以文中的“宣武軍”并不是指這種管縣的“軍”,而是指的宣武軍節度使。
淮西臨淮州:
文章中提到開封府尹曾把高俅“斷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發放”。“迭配”是宋代配隸刑最常用的刑種之一,指流放服役,其流放發配之地按照其所犯罪的輕重來確定,高俅罪責不重,判的是最輕的一種“竊盜三犯杖者,配五百里或鄰州”,所以打了他二十脊杖,并且流放到五百里之外的鄰州。這個地方就是“淮西臨淮州”。
宋朝位于“淮東”的臨淮縣
淮西,即淮南西路。“路”是宋朝相當于今天省一級的政區。像下文所說的王進“挑了擔兒,跟著馬,和娘兩個,自取關西路里去了”中的“路”是一個意思。
至于《水滸傳》中所說的“臨淮州”。當時并沒有“臨淮州”,只有臨淮縣,并且它還不屬于“淮西”,而是屬于“淮南東路”。不過考慮到《水滸傳》是小說,并非嚴謹的歷史文獻,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行了。至于為何稱其為“州”,可能是因為《水滸傳》最終成書于明朝,當時臨淮縣屬于南京鳳陽府管轄,位于明太祖朱元璋老家附近,是京畿之地,因此在小說中就人為的給它“拔高”成為“州”了。
對了,臨淮縣今天屬江蘇泗洪縣管轄,其城址在洪澤湖下。
延安府:
王進被高俅迫害后,跟母親商量要去延安府投奔鎮守邊庭的老種經略相公。
延安府,治今天延安市,在北宋時地處與西夏的交戰前沿,擁有橫山天險,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這里先是稱為延州,直到《水滸傳》故事發生之時的哲宗朝,因哲宗是在延州由郡王升為儲君,所以升為“延安府”。
北宋的延安府
華陰縣、少華山:
王進和母親在去延安府的路上,途經華陰縣史家莊,史太公介紹道:“老漢祖居在這華陰縣界,前面便是少華山,這村便喚做史家村”。
北宋的華州,有華陰縣和少華山
華陰縣和少華山在北宋時同屬于華州。華州置于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北宋時屬永興軍路,州治在今天的渭南市華州區,當時轄鄭縣(今華州區)、下邽、華陰、蒲城、渭南等縣。
民國《華州志》中的少華山圖
雖然在小說中史太公介紹時把華陰縣和少華山放到一起說了,但是少華山卻并不屬于華陰縣,而是屬于鄭縣(今華州區),兩者距離不遠,是《水滸傳》中最先出場的四條好漢,能夠比較容易的相聚在一起,從而揭開了《水滸傳》轟轟烈烈的壯烈篇章的重要因素。
您了解的情況是這樣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