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統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和國民經濟發展內需動力,去年以來中央出臺了增發國債和超長期特別國債政策,隨著萬億增發國債和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和資金下撥,各地加快推進國債項目實物落地。
據企業預警通統計,自去年10月至今年7月26日間,已有黑龍江、湖南、四川、甘肅、河北等31個省份陸續發布了相關項目招標公告,涉及項目總量超1.3萬個。建設資金來源包括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特別國債資金、增發國債資金等的國債資金。從公告發布時間區間看,自去年11月起開始大幅增長,于今年2月開始攀升、4月達到高峰點,5月后逐步回落,也從側面驗證其資金來源為去年10月底宣布的增發國債資金。
從獲取國債資金項目的地區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東北和西南方向,且黑龍江、甘肅等重點省份占有較多份額。其中,黑龍江項目個數最多,超2700個。項目招標量前十的為:黑龍江(2721個)、湖南(1044個)、四川(992個)、甘肅(903個)、河北(767個)、重慶(725個)、貴州(466個)、福建(440個)、吉林(387個)和湖北(389個)。
31個省份有大量的招標項目致力于于農田建設、自然災害應急工程建設、災后恢復重建、重要水利工程領域,整體投向重疊度高,但也有部分地區具有強烈的地域特征。如:如黑龍江、吉林等東北地區涉及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黑土保護;四川有不少防火、防洪、地質災害治理項目;山東、浙江沿海側重內澇治理項目;貴州等山區有泥石流、滑坡防治項目。
正文:
政策背景回顧:2023年我國多地遭遇暴雨、洪澇等災害,損失較大,地方災后恢復重建任務較重。同時,近年來各類極端自然災害頻發,對我國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8月17日召開會議,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會議提出,“加快恢復重建”“進一步提升我國防災減災救災能力”。而常規救災和防災減災資金安排,難以滿足需要。在此背景下,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務院關于增加發行國債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議案。議案提出在2023年四季度增加發行2023年國債1萬億元,作為特別國債管理,資金投向八大領域:災后恢復重建、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災害應急能力提升工程、重點防洪工程、灌區建設改造和重點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澇工程、自然災害綜合防治工程和東北地區和京津冀受災地區等高標準農田建設。
而為了進一步解決經濟動能不足,擴大內需、推動經濟回升,2024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為系統解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進程中一些重大項目建設的資金問題,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發行期限分別為20年、30年和50年,發行期數分別為7期、12期、3期,總共22期。
特別國債發行情況: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審查批準增發國債方案后,增發的1萬億國債并未進行貼標,而是和普通國債一起于2023年四季度發行完畢。超長期特別國債方面,自今年5月份至7月26日,已發行四期,合計總規模達4180億元。一期為5月17日首發,發行年限30年,發行總額400億元。6月7日、6月12日、7月5日分別續發450億元、450億元和580億元。二期于5月24日發行,發行年限20年,發行總額400億元;6月19日、7月19日分別續發450億元和550億元。三期于6月14日發行,發行期限50年,發行總額350億元。第四期于7月24日發行,發行期限30年,發行總額550億元。此外,財政部擬月8月2日進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四期)第一次續發,發行總額440億元。
資金撥付情況:為了精準聚焦對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項目建設支持作用,財政部建立了增發國債資金庫款單獨調撥機制,去年12月分兩批向地方調度庫款5000億元,今年1-2月又分三批向地方調度庫款5000億元,1萬億元已經全部調度給地方。超長期特別國債方面,7月25日,《關于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印發,明確將統籌安排3000億元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其中,設備更新方面安排近1500億元,消費品以舊換新方面,直接向地方安排1500億元。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在當天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進一步加快工作進程,計劃在8月底前,把3000億元左右資金全部下達。
從推進實物工作量進展看,國債資金不用地方還本付息,且不按地方分配額度,而是根據項目成熟度安排資金,只要一個地方申報符合條件的項目越多,獲得的資金越多,對地方來說非常具有吸引力。自增發國債政策下發后,全國各地都在積極儲存、部署和申報。隨著大批國債資金項目招標公告的披露,各地國債項目獲取情況也隨之公開。
據企業預警通企業大數據平臺【招投標】專題,自去年10月至今年7月26日間,已有黑龍江、湖南、四川、甘肅、河北、重慶、貴州、福建、吉林等31個省份陸續發布了相關項目招標公告,涉及項目總量超1.3萬個。
建設資金來源包括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特別國債資金、增發國債資金等的國債資金。從公告發布時間區間看,自去年11月起開始大幅增長,于今年2月開始攀升、4月達到高峰點,5月后逐步回落,也從側面驗證其資金來源為去年10月底宣布的增發國債資金。
從獲取國債資金項目的地區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東北和西南方向,且黑龍江、甘肅等重點省份占有較多份額。其中項目招標量前十的為:黑龍江(2721個)、湖南(1044個)、四川(992個)、甘肅(903個)、河北(767個)、重慶(725個)、貴州(466個)、福建(440個)、吉林(387個)和湖北(389個)。黑龍江省域內有13個地區2721個項目發布招標公告,以哈爾濱招標項目量最多近700個、佳木斯400余個、黑河、雙鴨山和雞西超200個,其余如鶴崗、綏化、齊市和牡丹江也有超過百余個項目招標。湖南省內有14個地區有所斬獲,主要集中在邵陽、郴州、永州和衡陽四地。四川省有21個地區發布了招標公告,項目量區域分布整體較為均勻。甘肅招標項目分布14地,主要分布在臨夏州,項目招標量超450個,占比達到50%。而河北以保定、石家莊和承德三地為主,招標總項目767個?!靖鞯嘏兜墨@得的國債資金情況可通過《1.5萬個項目全部開工,各地增發國債項目資金落地情況一覽》獲取】
從項目投向看,增發的特別國債主要支持災后恢復重建、提升防災減災救災及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等八大領域。31個省份有大量的招標項目致力于于農田建設、自然災害應急工程建設、災后恢復重建、重要水利工程領域,整體投向重疊度高,但也有部分地區具有強烈的地域特征。如:黑龍江、江蘇、云南等地大量高標準農田項目招標,其中黑龍江項目量超2千個;湖南大量除高標準農田項目外,還有大批水閘加固項目;四川既有一批高標準農田項目,更有不少防火、防洪、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甘肅、河北更多集中在災后重建項目;重慶大量投向于病險水庫除險、山洪溝綜合治理;貴州以山洪溝地質災害和高標準農田為主;吉林涉及領域出現大量森林防火應急道路建設和黑土地保護;沿海省份如山東和浙江,則涉及比較多分別為排水防澇整治工程和內澇整治工程建設。
此外,也有少量披露資金來源為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的招標項目,投資領域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如新能源領域設備建設、人工智能領域建設;有事關民生福祉方向投資,如養老服務領域建設;還有如醫院病房改造項目的“兩新”領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