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盛夏之夜,哈爾濱的夜空中突然出現了一幕奇景,只見天空中仿佛有兩條飛騰而升的“巨龍”,在云層中間穿梭,這種比較少見的現象,立即引來了眾多市民關注,紛紛拿出手機進行拍攝。
有一些網友調侃道,不要忘了黑龍江名字的由來,據傳古時候有一只黑龍和白龍在此激戰,經過長時間的較量,最終黑龍取得了勝利,因此戰斗的所在土地由此得名,這次“飛龍在天”的奇異景象,保不齊就是隱藏到現在的“黑龍”現了真身。當然,不可否認這些網友的腦洞,但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這一景象的罕見性,以及由此所引發人們的諸多遐想。
那么,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種現象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
通過網上發布的視頻,我們可以看出這種“飛龍在天”景象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光影效果顯著,天空中亮斑所在區域正好連成了“巨龍”的形狀,而且與周邊黑色的云層產生鮮明的對比。
二是形態逼真,動態變化。“飛龍在天”的景象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且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換其形態和位置,感覺真的就像是一條“巨龍”在云層中穿梭一般。
三是持續時間有限。從天空中一個相對固定的區域來看,亮條的持續時間比較短暫,有時變換形態,而有時則一閃而過,亮度持續的時間不長。
有一些網友認為是由飛行器(無人機)表演所產生的視覺現象。在2024年1月的時候,哈市 舉行過的“飛天鳳凰”表演,就是通過LED光源在夜空中創造出驚艷的光影效果。如果這是人為活動造成的,那么“巨龍”的形態可能會非常逼真,甚至能夠展現出動態的飛行姿態,如盤旋、上升、下降等。
而筆者從網上發布的視頻看,此次“飛龍在天”景象,與之前“飛天龍鳳”無人機表演在天空中呈現的畫面,顯現出了較多差異,無論是從光線的顏色、組合規律看,還是從天空中呈現的畫面來看,根本找不出一點無人機的痕跡。因此,筆者還是傾向于是自然因素所引發的。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筆者認為,哈爾濱夜空中出現的“飛龍在天”景象,極有可能是遠處城市的夜景燈光在云層上的反射效果,而從本質上看則是一種復雜的光學折射和散射現象。
光的折射:當光線從一種介質(如空氣)進入另一種介質(如云層中的水滴或冰晶)時,由于兩種介質的光速不同,光線的傳播方向會發生改變,這就是光的折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遠方城市的夜景燈光可能會穿過大氣層,照射到云層中的水滴或冰晶上,并發生折射。折射后的光線可能沿著特定的路徑傳播,形成特定的圖案或形狀。
光的散射:散射是光線在遇到障礙物(如云層中的微粒)時,從障礙物表面向各個方向散射的現象。在云層中,光線不僅會發生折射,還會在水滴或冰晶表面發生散射。散射后的光線可能進一步增強或改變原有的光影效果,使得“飛龍在天”的景象更加生動逼真。
與此同時,特定云層的存在,也是導致這種特殊光學現象的重要因素。云層作為光的傳播介質,其內部的微粒(水滴、冰晶等)對光線的折射和散射起著關鍵作用。云層的厚度、密度、形狀以及內部微粒的分布都會影響光線的傳播路徑和光影效果。在特定的氣象條件下,云層可能形成特定的形態和結構,進一步增強了光影效果,使得“飛龍在天”的景象更加壯觀。
在光本身的傳播特點以及云層的“加持”這兩個基本前提下,地面上的人產生的視覺錯覺最終造成了“飛龍在天”映入眼簾。具體來說,當折射和散射后的光線進入人眼時,由于光線的方向和強度發生了變化,人眼可能會產生視覺上的錯覺。在這種情況下,人眼可能會將云層上的光影效果誤認為是“飛龍在天”的景象。特別是當云層形態與光影效果相結合時,更容易產生這種錯覺。
綜合來看,哈爾濱“飛龍在天”景象的出現,很有可能是復雜的光學現象在特定的氣象條件下產生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而恰恰就是這種效果是比較罕見的,因此引發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熱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