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塵谷行知
我們在修道的過程中,當認知思維上升到了某個階段,總會遭遇到種種難以預料到的磕磕絆絆,在大多數時候,一般人都深深地感覺得到無法平衡自己與外界之間的關系。
我們可能一時不知道該怎么處理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現實問題,比如,依食住行、父母親情、友情愛情、學習工作、升職加薪、勾心斗角、冷嘲熱諷,等等這一系列正常人都會經歷到的事情。
常言道:“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
雖然每個人都懂得這其中的道理,可是當事情真正擺在自己面前的時候卻手忙腳亂,自亂分寸,竟找不到人生的破局方式。
面對這種困乏之境,圣人王陽明開出的靈丹妙藥是——志定神閑,良知真切。
王陽明的弟子問他:
人的命運有貧窮艱難之命,也有富貴亨通之命,對于那些擁有上等智慧的人,他們會不屑于這一切,他們能夠讓自己的思想認識超越此類外在事物,所以不會被所謂的名聲和利益牽纏自己的心靈。奈何我的資質平庸,一心想要摒棄私欲雜念,卻往往被親情所牽累,因為認識到父母之情本是人間天理,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舍棄的,否則違背圣人之教,那么我該怎么辦呢?
王陽明弟子因為平衡不了自己的“修道”之心和父母的養育之情,于是問道于陽明。
- 王陽明說:“此事歸辭于親者多矣,其實只是無志。志立得時,良知千事萬為只是一事。讀書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稍后又感嘆說:“此學不明,不知此處擔閣了幾多英雄漢!”
意思是說,很多人往往會把自己的不順歸咎于雙親,當然這不是抱怨雙親的意思,而是說習慣于向自己的身心外在找原因、找借口,故難成事。之所以如此,其實是沒有人生志向。
只要一個人把自己的志向立得方方正正、堅毅挺立,那么他的良知就會開始發揮靈明性的強大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應對萬千事情的時候,將“以一敵百”,甚至以一敵萬,以良知的一己之力,去抵消萬千事物對自身的牽絆力量。
這是一種極其高深的智慧。
人的良知就像一盞自然發光的光源,任何東西在良知面前將會暴露得無所遁形。
良知又有如熾烈燃燒的火焰,縱然萬千雪花紛紛掉落,只要一遇到火焰便會自動融化于無影。
因此,讀書進士、作文授業,這一切本身就不會連累人,只不過是我們自己牽累自己,把得失看得太重,把良知蒙蔽得昏天暗地,故而發揮不出良知的妙用。
所以王陽明感嘆說,很多人因為認識不到這一點,自然也就把自己的大好前途給擔擱了。
其實很多人有先天性的才華,也有很多人具有一般人難以企及的慧根,本來就可以成為很多人仰慕的英雄好漢,只是他們不懂得清掃自己心靈上的塵土,良知不明,所以他們的潛質被埋沒了。
志向的作用不可估量,那么對于入世修行者而言,怎么立志呢?
- 孟子曰:夫志者,氣之帥也。
志,就是我們心頭的一股氣,找到這股氣,并將其培養壯大,那么“志氣”自然而出,志氣的流轉方向,才是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志向”。
所以,現代人所理解的志向根本不叫志向,只能算是欲望。真正的志向依循天道規律,脫離人欲。
篇幅所限,收筆。自修自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