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中國重返國際奧委會后參加夏季奧運會,從那時起,四川人的身影就從未缺席。
2024,28名川將正迎來他們的時代。
本屆巴黎奧運會,有28名四川運動員披掛出征,創造四川運動員參加境外舉行的奧運會人數的歷史紀錄,他們將參加田徑、自行車、體操、藝術體操、鐵人三項、花樣游泳、拳擊、跆拳道、射擊飛碟等12個大項、17個小項的角逐。
扛過前輩的氣質,“00后”正大放異彩,走在潮流運動的前線,讓奧運精神有了更豐富立體的表達。
對于18歲的小輪車運動員鄧雅文來說,這是加冕之戰。她以92.6的的超高分拿下中國歷史首金,讓全中國認識小輪車這個小眾項目,也讓世界矚目中國的極限運動實力。
鄧雅文從田徑跨項半路出家,從“零”開始挑戰極限運動,中國的自由式小輪車項目才剛剛起步7年,國家隊也才剛剛組隊6年,年輕的選手挑戰年輕的項目,這枚金牌才更燃、更激動人心。巴黎奧運不是終點,“我最大的對手就是我自己,愿意去更高的賽場挑戰自我。”
對于15歲的沖浪選手楊思琪來說,這是圓夢之旅。生長于四川涼山,9歲前從未見過大海,15歲成為奧運沖浪項目中國第一人,也是本屆奧運沖浪項目最年輕的選手。此次她挑戰世界最危險的浪點大溪地Teahupo’o,難度如同在重型混泥土攪拌機翻滾,成功闖進16強。無謂的精神,讓奧林匹克官網點名表揚。
楊思琪的風采,開啟中國沖浪的新紀元,也將鼓舞更多年輕人投身這項新型運動。“我保證,未來會有更多的中國職業沖浪選手出現。”
對于22歲的女鐵人林鑫瑜來說,這是突破之戰。在鐵人三項中挑戰勝利極限,比賽當日恰逢大雨,游過1.5公里塞納河,騎完40KM濕滑公路自行車,加上10公里公路長跑,最終獲得第28名,刷新了中國女鐵三奧運歷史,位列亞洲第一。
盡管離冠軍還有一定距離,但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自我,便是勝利。“因為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所以無論是什么成績,只要是我盡了最大努力,就已經成功了。”
奧林匹克主義,是創造一種能使人們在奮斗中尋求樂趣的生活方式。
以鄧雅文、楊思琪、林鑫瑜為代表的新興力量,填補著中國在非傳統優勢項目的空白,從興趣到競技,點亮奧運榮光。無論是否獲得獎牌,拼搏的精神氣質、向上的生活態度和鮮活的人生圖景,才是新時代的體育情懷。
正如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向所說:“獎杯不只屬于冠軍,更屬于每一個奮力拼搏的平凡人。” 挑戰自我、親近戶外、凝聚友誼,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奧林匹克精神的踐行者。
運動的每一個時刻,都是屬于自己的奧運;拼搏的每一個時刻,都是冠軍。
四川“選星計劃”省級訓練營,便首開專業競技體育資源面向大眾的先河,打造省隊直通車,讓奧運夢想成為觸手可及的現實。
“選星計劃”由四川體育職業學院與省青少年體育聯合會主辦,各省級運動管理中心和協會承辦。
四川體育職業學院,是奧運冠軍的搖籃,走出了陳龍燦、陳靜、鄒凱、馮喆、任茜、鄒敬園等一大批奧運冠軍。
提供省隊專業訓練
30余名奧運冠軍教練助力
國家基地保障
正在征戰奧運的中國羽毛球隊啟程奔赴巴黎前,就在雙流基地集訓。
世界冠軍面對面
羽毛球訓練營,世界冠軍謝中博及各省隊一線教練組成專家教練團
花樣游泳與田徑項目訓練營,花游世界杯埃及站冠軍戴詩意來到現場指導
完善的選拔培養機制,充分開發青少年的運動天賦,為體育強省建設輸送力量,也架起全民體育的橋梁。
更多新星正冉冉升起,首期省級訓練營于2024年1月舉辦,選拔到19名“天才運動員”,7人入選國字號隊伍、12人輸送至國家訓練營;106名“精英運動員”,其中15人被輸送至國家訓練營、91人進入省隊進行跟訓。
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網球、乒乓球、游泳、電子競技、滑雪、速度輪滑等19大項目,傳統與新興項目齊頭并進,讓更多人找到屬于自己的速度與激情。
運動無止境,選星計劃,正托舉著四川年輕人的體育夢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