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編碼(coding),是一門技術。
做,容易,做好很難。
它涉及到我們怎么理解數據背后人的心理需求,使用習慣,交互形式,
也涉及設計者如何思考ta跟使用者之間的關系,ta跟分析者之間的關系。
曾經有幾次受挫的經歷:
幫某500強咨詢公司做數據錄入,最終因為對方的數據信息表設計不科學,無法一鍵合并而增加了工作量。如果在第一版的時候就堅持由我去設計編碼方式,原定兩天的數據分析工作量,就會變成一小時。
另一次是教洪堡大學的教授SPSS的應用, 最開始我只是作為派問卷小組的成員協助派問卷。但是當時也意識到,問卷本身問題設置不太適合中國人,只是翻譯了過來,實際并沒有講清楚問題本身,且啰嗦。所以后來在教他如何對數據進行分析才知道,對于定量數據分析教授并沒有太多的經驗。所以就很好解釋問卷設計上的不夠合理,可能導致有效信息流失。
第三次是過去工作中曾為A公司設計一個數據分析表,里面每一個欄目,其實都是用來幫助更好地描繪用戶畫像,可以通過統計方法更好地進行聚類分析。但是有次重看這個數據表,發現好多內容都沒填寫,信息缺失嚴重,詢問在職同事,大家表示不懂填這些的背后邏輯,過于繁瑣,所以放棄了。
每一次遇到這種情況,都有點痛心。
一是痛心自己的時間被白白浪費,在無用功中打轉,二是在痛心一份這么好的數據,本來可以成為行業趨勢的預測性指標,可以為一個公司或機構賦能和提升效率,可以為一個學術研究提出深度洞察和新的研究結論。
但是光痛心也沒有用,及后多做三件事:
1和有數據編碼思維的人一起工作,提升協作效率,包括文字性數據
2為自己的合作伙伴提供數據分析報告,讓他們從數據中理解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3開設《數據編碼思維入門》課程,作為《心理學,作為一門技術的延伸課程》
4多在朋友圈和公眾號,分享我的數據思維和實踐案例。
#無障礙攀巖信息地圖
#數據編碼
#K的未來學
#心理學作為一門技術
這是我參加朋友麗婷組織的FCC城市智造創新挑戰賽所創作的信息地圖,原因是因為有視障朋友跟我們說想去攀巖,然而卻不知道怎么開始。
因此,我們把視障人士需要的信息數據進行編碼匯總,制作了這個1.0版本。做出來馬上就被擔任IT工程師的朋友詬病了,說還不夠智能,最好也開發一個小程序或者網站。
也歡迎你們掃碼體驗,給我改進建議。
Best,
Yours K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