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什么人,只要接觸社交媒體,多多少少都會成為其算法的犧牲品。”當我在《怪誕行為學7》這本書里看到這一句話的時候,實在是感慨萬分,畢竟我也是其中之一。我最討厭的就是我手機上的APP都會有廣告,而往往我在各種APP沖浪的時候,他們都會根據我瀏覽過的頁面來計算下一次我再要看的時候,呈現給我什么樣的內容。
但是實際上,我并不一定就真的偏愛看這些內容,也許很多時候,我只是無意識的多停留了一小會兒。我曾想,如果我 能夠把手機上所有不需要的APP卸載了就好了,這樣我應該就不會受到這些“多余的”信息轟炸了,但我最終發現,即使卸載了APP,在某個需要的特定時刻,我可能還是需要將其下載回來。
更何況,作為一個智能手機使用者,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當中,這些APP都會有一些適當的作用。有那么一瞬間,我開始懷疑,人類文明的發展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這些智能軟件的使用又到底有沒有意義。想到這些,我忽然又開始思考了一個新的問題,為什么《怪誕行為學7》這本書的話題是“是什么讓理性的人誤信了非理性的事”?
如果說錯誤的信息導致了錯誤的信念,那么正確的信息應該能夠糾正錯誤的信念。然而并非如此,當我們試圖印證內心早已信以為真的事實時,人們很容易就會被局部、偏頗,甚至明顯錯誤的信息吸引。
《怪誕行為學7》這本書告訴我,當一個人一門心思想要相信某件事情的時候,他會利用異乎尋常的推理能力想方設法的佐證這件事,即使它明顯站不住腳。我想了想,好像也的確如此,從某些方面來說,想方設法的佐證一件事情的人,可能最需要的是拓寬自己的知識信息存儲量。
打個簡單的比喻,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地球是圓的,但是就會有人想方設法的去告知身邊的人,地球其實是個方的,至于原因,我們看到的都是平面的啊,怎么可能是圓的,至于網絡里能夠搜到的那些宇宙拍攝的地球圖,一定是人P的!
我們所經歷的事情都存在各種各樣的解釋,一旦把思維固化在某個單一的解釋(假設)上,我們就很難從最初的道路上轉變方向。
雖然很想吐槽說,什么年代了,怎么還會有人相信地球是方的這種說法,但是這就是事實。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一些真實事實,可能在某些人的腦海里,就是一個虛假的存在!這大概就是理性的人相信了非理性的事情的真實原因——人們只愿意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一切。
網絡發達的時代,我們每天接觸的最多的就是各種各樣的信息,但是這些信息并沒有人去將其分類,所以我們也無法去辨別這類信息之中的真實成分到底有多少。各種各樣的信息夾雜在一起,我們選擇相信了我們看到的并且愿意相信的一方。
所以,在我看到作者寫的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的時候,我學會了沉默——艾瑞里變成了一個別人想象中的模樣——希特勒的爪牙,納粹首席宣傳官——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一一篇被編輯過的視頻引發的。人們不相信艾瑞自己的話,艾瑞里的解釋也無人在意,他的這一段過往變成了一段痛苦的回憶。網絡暴力就此發生。
其實,《怪誕行為學7》這本書里提到的更多的還是壓力帶來的各種狀況,疫情就是最好的體現。疫情的突然到來,打亂了所有人的人生計劃,關掉的門,封閉了很多的都存在。很多人失業了,很多店倒閉了,壓力忽然就膨脹了出來,我們該如何生活,該如何養活自己一大家子的人?
在獲得不到確切信息的情況下,壓力越來越大,不同的人做出的選擇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居家辦公,開啟了自己的副業,有的人主業丟失,人生開始渾渾噩噩,最后只能痛苦的失去自己的信仰,最終失了自己的心。
人要有韌性,才能對抗壓力。每個人對待壓力的態度都是不同的,但是每個人都應該有能夠翻篇的機會。壓力積累的原因之一,是我們并不擅長分析壓力究竟來自哪里。這種現象叫“情緒錯誤歸因”,而認識到情緒錯誤歸因的傾向,能夠讓我們在諸多方面受益。畢竟,敢于質疑我們自身的歸因過程和結果都很重要,能夠讓我們透過本質看到更多深入的存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