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關中(德國漢堡)2025/6/15
我國春秋戰國時期是百家爭鳴的時代,出了一大批思想家,而同時代的古希臘也涌現出許多哲學家,其中泰勒斯(Thales,又譯泰利斯,約前624-前547)被譽為“哲學史第一人”,他是西方第一個有記載有名字留下來的哲學家,也是第一位數學家,在天文學上也頗有成就,被稱為“哲學和科學之祖”。
米利都出哲人
泰勒斯約前624年出生在小亞細亞的米利都城(Miletus)。從土耳其西部大城伊茲密爾南下75公里,先到以弗所(Ephesus,現稱埃菲斯Efes),它為古希臘時代的著名港城,世界文化遺產。繼續南下50公里就到了米利都(今名Milet),這是古希臘又一個出名的海港城市,后來港口淤塞,城市被廢棄。今日米利都的廢墟距離海面數十公里,留有半圓形劇場等古跡。
公元前1000年左右,希臘人移民于小亞細亞西海岸,稱之為愛奧尼亞(Ionia,又譯伊奧尼亞),興起米利都、以弗所等愛奧尼亞十二城邦。這些城邦,手工業、商貿、航海交通都很發達,距離埃及和巴比倫等東方古國較近,受到當時最先進文化的熏陶。在這些城邦,商人的統治代替了氏族貴族政治。而商人所具有的強烈活動性,為思想的自由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希臘既沒有特殊的祭司階層,也沒有必須遵循的教條,這非常有助于科學和哲學與宗教分離開來。這樣的環境下,思想較為自由和開放,產生了多位文學、藝術、科學和哲學領域的著名人物,盲詩人荷馬和后來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就來自愛奧尼亞。泰勒斯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據說泰勒斯出身名門望族,早年也經商,曾游歷埃及,研究土地丈量學,學會并掌握了幾何知識,他又到巴比倫,學到了那里的天文學知識。泰勒斯把這些數學知識帶回希臘。泰勒斯對自己家庭政治地位的顯貴與富裕的生活并不留戀,唯獨對科學的問題充滿了好奇與興趣,因此一生都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數學、天文學和哲學等科學問題的研究之中。
首創命題證明的思想
泰勒斯從埃及將幾何學引入希臘。古代東方人民積累的數學知識,主要是一些由經驗中總結出來的計算公式。泰勒斯認為,這樣得到的計算公式,用在某個問題里可能是正確的,用于解決另一個問題就不一定正確了,只有從理論上證明它們是普遍正確的以后,才能廣泛地運用它們去解決實際問題。于是泰勒斯引入了命題證明的思想,這是他在數學方面劃時代的貢獻。從而開創了用科學研究與論證的方法來獲得客觀世界知識的道路。正因為如此泰勒斯被稱為理性數學之父。
泰勒斯不滿足于直觀的感性的認識,更崇尚理性的抽象思維,要從多個個別事物的特點抽象出一般的知識。例如他在研究“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這個性質時,不是看一個特定的等腰三角形是否具有這個特性,而要看這是不是“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具有的性質。他親自證明了包括“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在內的若干平面幾何方面的定理,例如“所有直徑都平分圓周;兩條直線相交,對頂角相等;若三角形的底邊和兩個底角已知,則三角形即可確定”,他自己還提出一個命題并加以證明,這個命題被稱為泰勒斯定理:若A,B,C是圓形上的三點,且AC是直徑,∠ABC必然為直角,簡而言之,半圓的內接三角形必為直角三角形。這些定理均被收入現今中學的《數學》教科書。今天看來,這些命題是很簡單的,可是泰勒斯并不滿足于知其然,還要窮究所以然的道理,才是最可貴的。證明命題是希臘幾何學的基本精神,而泰勒斯是希臘幾何學的先驅者和鼻祖。他為幾個世紀以后歐幾里得編寫《幾何原本》開辟了道路。
泰勒斯很注意把幾何學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去,他曾用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這個數學定理測量了金字塔確切的高度。據說,埃及的大金字塔修成一千多年后,還沒有人能夠準確的測出它的高度。有不少人作過很多努力,但都沒有成功。一年春天,泰勒斯來到埃及,人們想試探一下他的能力,就問他是否能解決這個難題。泰勒斯很有把握的說可以,但有一個條件——法老必須在場。第二天,法老如約而至,金字塔周圍也聚集了不少圍觀的老百姓。泰勒斯來到金字塔前,采用手杖觀影的方法,陽光把他的手杖的影子投在地面上。每過一會兒,他就讓別人測量他手杖影子的長度,當測量值與手杖高完全吻合時,他立刻在大金字塔在地面的投影處作一記號,然后再丈量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頂的距離,不過,由于金字塔的四方形底部較大,不是一個點,所以還要加上邊長的一半。這樣,他就報出了金字塔確切的高度。在法老的請求下,他向大家講解了如何從“杖影等于杖高”推到“塔影等于塔高”的原理。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相似三角形定理。
這是最早的數學故事。遺憾的是,雖說古代中國也出現了一些著名的數學家,卻沒有形成這樣的文化氛圍,人文學者極少關心科學家的工作。例外也有,如《周髀算經》里寫到周公與大夫商高談論勾股數,但這樣的例子不多。
預測月食止干戈
泰勒斯在天文學方面也進行過深入的研究與觀察,做出過開拓性的貢獻。他引入巴比倫的天文學,為希臘天文學注入了新的血液,為“觀測與計算相結合”的古希臘天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據說,泰勒斯有一天晚上走在曠野之間,抬頭看著星空,滿天星斗,可是他預言第二天會下雨,正在他預言會下雨的時候,腳下一個坑,他就掉進那個坑里差點摔了個半死,別人把他救起來,他對那個人說:“明天會下雨。”,于是又有個關于哲學家的笑話,哲學家是只知道天上的事情不知道腳下發生什么事情的人。但是兩千年以后,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只有那些永遠躺在坑里從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會掉進坑里。”而泰勒斯就是標志著希臘智慧的第一個人。
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書中記敘了泰勒斯曾準確地預測過一次日全食,使得一場戰爭停止。戰斗雙方是呂底亞(Lydia,今小亞細亞西北部)和米底(Medes,或稱米底亞王國,小亞細亞東部和伊朗西部)兩國,連續五年未見勝負,造成生靈涂炭、橫尸遍野。泰勒斯預先測算有日食發生,便揚言上蒼反對戰爭,必用日食警告。結果兩軍酣戰之際,霎時間太陽就在天空中消失了,大地變得一片漆黑。參與作戰的將士見此景象,都認為這種殘忍的戰爭真的是會觸怒太陽神,并要降罪于人類。之后人們便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停止了廝殺與爭斗。這是西方有明確記載的最早的日食,確切日期是公元前585年5月28日。
泰勒斯曾估量太陽和月球的大小,計算出太陽的直徑為日道(太陽的運行軌道)的1/720,這個數字與今日人們所知的太陽直徑139萬公里,相差無幾。他認識到月亮的光是從太陽光反射的;并確認了小熊星座,指出其有助于航海事業,他把世界最早的一種太陽歷——古埃及的歷法介紹到希臘,并將一年的長度確定為365天。
探討世界的本原問題
在哲學方面,泰勒斯首先提出并探討世界的本原問題。
現今哲學一詞,源于希臘語 Philo,愛;Sophia,智慧,字面意思是“愛智慧”。1874年日本啟蒙家西周(1829-1897),在《百一新論》中首先用漢語詞“哲學”來翻譯該詞?!罢堋痹跐h語中指那些善于思辨、學問精深者,如 “古圣先哲”。一般說,中國古代的哲人偏重于人生、人與人關系的思考,而古希臘哲學與自然科學幾乎是不分家的,這種聯系一直影響到后來整個西方知識發展的歷程中,西方哲學家常常也是自然科學家。泰勒斯就是這樣的杰出人物。
在泰利斯生活的時代,人們把一切自然現象都看成是神的創造,神的安排,但泰利斯卻主張破除迷信,從自然現象中去尋找真理。他首先擺脫傳統的神創論觀點,第一個提出并探討世界的本原問題,并嘗試給予回答。
泰勒斯認為萬物源于水,最后又復歸于水。他有一句名言,“水是最好的”,他觀察到萬物都以濕的東西為養料,生命所需的許多因素都含有水分,熱本身從濕氣中產生,并且靠濕氣來保存,萬物的種子就其本性來說是潮濕的。他認為,陽光蒸發水分,霧氣從水面上升而形成云,云又轉化為雨,因此斷言水是萬物的本原。這種論斷,今天看來,失之偏頗,但這種拋開事物表面現象而追問本質的精神,是值得稱贊的。它從泰勒斯開了頭,成為希臘思想家的共同特性。這種精神同時也肯定了理性的能力,認為人可以靠理性來追求智慧和知識。恩格斯稱這種觀點是“一種原始的、自發的唯物主義”。
這里我們講述一則與水有關的軼事,青年時期泰勒斯趁從商之際,廣泛接觸社會。一次,他用騾子運鹽,一頭騾子滑到在溪流中,鹽被溶解了一部分,負擔頓時減輕了許多,于是騾子每過一次溪就打一個滾。泰勒斯為了改變這頭畜生的惡習,讓它馱上海綿,結果吸水之后,重量倍增,從此這頭騾子再也不敢故伎重演了。
值得一提的是,泰勒斯把金屬也歸于“水”的范疇,大概因為它能熔化。他還認為,地球是浮在水面的圓盤,地震是地球借水的漂移發生的震動。雖然此觀點后來被證明有誤,但他敢于揭露大自然的本來面目,用觀察和邏輯解釋自然現象,并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體系,因此被公認為是希臘哲學的鼻祖,是西方傳統中的第一位哲學家。
泰勒斯還觀察到摩擦起電現象。古希臘人常用琥珀制作護身符,所以對琥珀很熟悉。在把玩琥珀時,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摩擦過的琥珀可以吸引絨毛、頭發、麥稈等細小物體,遂將這種吸引力稱為“琥珀”(elektron)。學過中學物理的人應該知道,這是因為摩擦產生了靜電,進一步產生了電荷吸引。英文電子elektron一詞就來源于此。
由于泰勒斯專心研究哲學和科學,被譽為“科學賢人”,但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因此受到一些人的嘲笑。人們因此指責哲學是一項無用的事業。但他卻不以為然,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據說他曾利用自己在天文氣象方面的知識,預測來年油料作物橄欖會取得大豐收,于是集資提前低價租借了該地區所有的榨油機,后來果然如他所料,榨油機供不應求。于是他便高價出租,結果獲得巨額財富。他這樣做并不是想成為富翁,而是想回答有些人對他的譏諷:如果你真聰明的話,為什么不發財呢?同時他也告誡人們,知識勝于財富。亞里士多德點評說,泰勒斯證明了“只要哲學家們愿意,他們很容易致富;只不過這并不是他們的追求?!?/p>
泰勒斯平常談吐幽默,且富有哲理。他對于“怎樣過正直的生活?”的回答是:“不要做你討厭別人做的事情?!边@與孔子在《論語·顏淵》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異曲同工。這里再摘錄幾段泰勒斯的語錄:
“沒有什么能比思想更活躍,因為它可以在整個宇宙中飛躍?!?/p>
“希望是所有人共有的唯一好處,那些別無所有的人仍然擁有希望?!?/p>
“什么樣的人是幸福的?”“那種有健康的身體、有機智的頭腦、有馴良的天性的人?!?/p>
米利都學派
晚年泰勒斯在家鄉米利都招收學生,創立了米利都學派。他于前547年去世,活了大約78歲。他沒有留下什么著作,他的事跡和言行都是通過希羅多德和亞里士多德等其他人的記敘流傳下來的。
米利都學派企圖擺脫宗教和神話,通過自然現象去尋求真理。米利都學派的產生,表明人類開始擺脫蒙昧的神話時代而向理性思維時代邁進。他的學生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也都做出貢獻。
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約前610-前546)是西方第一個發明日晷和繪制地圖的人,他說人是由水中的魚慢慢變化而來,具有初步的進化論思想。他認為世界萬物的本原是一種不固定的物質,叫做“無限”(apeiron)。
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約前585-前526)認為萬物的本原是“氣”,用氣的稀薄化和凝聚化,說明氣可以形成萬物,萬物也可轉化為氣。
米利都學派影響了后來的希臘哲學家,如出生于以弗所的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約前540-前470)認為萬物的本原是火,認為世上沒有常住不變的東西,認為“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彼哂胸S富的自發辯證法思想,創立了愛非斯學派(愛非斯即以弗所)。從他開始,希臘有了四元素的說法,即水、火、土、氣,與中國古代“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說法類似。米利都學派和愛非斯學派共同組成愛奧尼亞學派(Ionian school,亦譯伊奧尼亞學派),是古希臘早期自然哲學學派。愛奧尼亞學派通過大膽的思索和猜想,認為一切表面現象的千變萬化之中有一種始終不變的東西,他們拋棄了古老的神話傳說,試圖用合理的解釋代替詩人的想象和神圣的神秘的力量,敢于用人類的理智來面對宇宙。當然這種觀點不是來源于廣泛的細微的科學研究的結果,而是來自一系列大膽思索,巧妙的猜測和聰敏的直觀。盡管如此,愛奧尼亞學派的這種自然哲學也可算作理性主義的早期表現。
后來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約前460-前370)創立原子論,這個理論被20世紀的物理學證明有驚人的準確度。盡管這些哲學家對世界本原的說法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這本原是物質的東西,并不是精神的東西,不是神。
泰勒斯的學說和思想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他開創性地對世界進行了理性的探索,成為第一個名副其實的數學家和科學家。在他的帶動之下,希臘人擺脫了神的束縛,開始自覺地探索數、形乃至宇宙的奧秘,揭露大自然的本來秘密。經過數個世紀的努力,數學從具體的、實驗的階段過渡到抽象的、理論的階段,逐漸形成一門獨立的、演繹的學說,最終引導了希臘科學的繁榮,繼而影響到歐洲和整個世界?,F代科學就是在這個基礎上誕生的。
本文來自高關中科學網博客。
鏈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32375-1492699.htm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