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生
教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專業委員會委員,重慶名師,重慶市優秀專業技術人才,重慶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現任重慶市教育評估院書記、院長,重慶市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主任,兼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教育評價研究》集刊主編,華夏教育評價聯盟、一帶一路教育評價聯盟秘書長,主要從事教育政策、教育評價等研究。
重慶市教育評估院院長劉云生
孩子是獨立的生命個體
◆ ◆ ◆ ◆
為增強家庭教育效果,提升家長教育能力,重慶市教育評估院近期頻頻發力,連續釋放兩次“大招”:一 是研發并推出了《重慶市新時代家長教育能力推薦標準》;二是組建由專家、教師和家長構成的研究團隊,在“推薦標準”的基礎上,編寫了“新時代家長教育能力提升叢書”,從家庭教育內容、家庭教育常識、父母讀懂孩子、家庭 教育技能等 4 個方面,給家長支招、獻策。
近日,重慶市教育評估院黨總支書記、院長劉云生,向記者透露了研發“推薦標準”及編寫叢書的初衷。
原因:家長自我效能感不夠
據劉云生院長介紹,市教育評估院在之前的家庭教育監測中,發現了一個普遍性的“390 現象”,即:90% 的家庭和家長重視孩子的教育和學習,“這是一個良好的基礎”;但是,其中有 90% 的家長在教育子女問題上能力不足、缺少方法,感覺很困惑,“用專業術語來說,就是家長自我效能感不夠”;這其中又有 90% 的家長根本不知道如何提升教育能力,盡管“家長教育能力的提升對于家庭教育來說非常重要,并且家長自己對能力的提升也非常迫切”。
為了化解“390 現象”,提升家長教育的能力,市教育評估院制定了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研發并推出《重慶市新時代家長教育能力推薦標準》,提出包括家長角色成長力、親子關系溝通力、親子教育勝任力三個方面共 20 條衡量家長能力的具體內容。
第二步,從標準中選擇當前家長最為關心和迫切需要的內容,編寫了“新時代家長教育能力提升叢書”,一共 4 冊,包括《提升孩子贏在未來的 7 個核心能力》《好家長都知道的 8 個教育常識》《讀懂孩子成長的 9 個關鍵密碼》《輕松解決孩子成長的 10 個難題》等。
第三步,將組織“推薦標準”及叢書的編者和作者走進家長之中,面對面對家長進行宣講和培訓,“不局限于具體的形式,只要有利于家長教育能力的提升。”
現狀:家庭教育兩極分化
“當前的家庭教育呈現出兩種極端的趨勢:一是對孩子過度保護,讓孩子沒有空間;二是對孩子過度放任,該保護的沒有保護到?!眲⒃粕治觯皟蓚€極端其實都不同程度存在對孩子權益的傷害?!?/p>
根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兒童最基本的權利概括為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四種,其他如人生自由權、受教育權、名譽權等,都是從這四個基本權利中生發出來的。“兒童的四個基本權利,看起來很容易得到保障,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時常無意間受到侵害?!彼e例說明,孩子學業太重造成睡眠不足,就是侵犯了生存權中的健康權;回家后無法自行決定先做作業還是先玩耍,就是侵犯了發展權中的自主權;過度保護不讓孩子參加家庭勞動,就是侵犯了參與權……“孩子是未成年人,他們有犯錯誤的權利!”劉院長強調。
核心:保護孩子合法權益
可以這么說,家長要提升的家庭教育能力,首先必須學會保護孩子的合法權益。那么,如何才能有效保護孩子的合法權益呢?
“首先最根本、最核心的前提是:把孩子當成獨立的生命個體?!?/strong>劉云生院長加重了語氣,“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更不是家長的私人物品!”每一個生命個體,都具有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思想,都必須得到應有的尊重。
其次,把孩子當成平等的主體。孩子是家庭生活中一個平等的參與者、合作者,家長和孩子應該是伙伴關系、對話關系,與孩子共同成長、共同發展?!凹议L應放下家長的架子,甚至彎下身子,與孩子平等交流。”
第三,為孩子提供滿足其生存發展的條件。“在自身能力范圍內,不限制孩子的選擇和需求?!蹦敲?,如果家長的安排和孩子的選擇發生沖突怎么辦?劉云生院長解釋,“家長必須有科學的教育理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規定,家長有引導孩子的義務?!?/p>
鏈接
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家長
如何才能做一個合格的家長,劉云生院長給出了一系列建議:
第一,加強學習。特別是應加強對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等法律法規的學習,深入了解每一條款的內涵和外延,分析相關法律法規的現實意義。
第二,提升能力。家庭教育是一門學問,有其特殊規律。無論家長個人其他能力如何突出、個人聲望如何彰顯,如果教育子女的能力不足,在子女教育面前就會一籌莫展。解決之道就是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能力,補齊家庭教育能力的短板。
第三,克服慣性。中國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習慣于“家長制”,我說了算,你說了不算;我永遠是對的,你必須聽我的。這一慣性做法,顯然不符合當今的養育現實。
第四,強化交流。現在的年輕家長,大多學歷較高,知識豐富,難免自負與自我。因此,家長之間有必要經常交流,打破信息繭房,尋求科學的養育方法。
文:范時勇
編輯:高原、鄭倩(實習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