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八月六日,南巴黎體育館。
看臺上的德克諾維茨基不愿意錯過場上的每一分鐘,但他不舍看到的情況還是發生了。像之前無數次一樣,蒂莫·波爾和對手握手,整理球包,在走出賽場之前,他回首向全場觀眾之意,但這次眼含淚水。
看臺上的諾維茨基和弗朗西斯卡
這是波爾生涯最后一場國際比賽,他將正式告別國際賽場。
剛剛在團體賽中戰勝自己的安東卡爾伯格,出生于1997年,相比1981年出生的波爾,兩人的年紀差出一個巴黎奧運會男單銅牌得主菲力克斯勒布倫。
當時波爾還不知道,第二天卡爾伯格會力挽狂瀾,以絕佳的狀態戰勝日本的張本智和,幫助瑞典回到冠軍爭奪戰。
——波爾會離開賽場,但歐洲的火炬傳承還在繼續。
在世界認識你之前,你是什么樣子——下一個蓋亭,下一個瓦爾德內爾,或者第一個自己。
1985年,奧登瓦爾德縣的某個地下室里,新添置了一張乒乓球臺。
那時候不會有人相信這里會是一段偉大征程的起點:
房子的主人只是喜歡和他的兒子玩耍,看著他兒子蹦蹦跳跳,幾乎是將球拍高舉過頭,勉強用板頭擊打乒乓球。
四歲
和父親不同,他兒子的天生是左撇子。
這孩子腳下活泛,喜歡口中呼喝,看到乒乓球就興奮得溢于言表:
他幾乎馬上就學會了如何用正手擊球,然后不出幾個月就能靈活的將球擊出旋轉,做出發球和搓接,甚至可以在離球臺稍遠一點的地方制造上旋,將球吊到臺面——甚至還會上步打老爸扣殺的回頭。
那時候他才四歲,卻已經有了不服輸的勁頭。
五歲
六歲,這個即便是大多數天才也只是剛拿起球拍的年紀,這孩子已經能嫻熟的用反手彈撥,敲擊,然后流暢的側身走位正手擊球——很像一個鏡子里的孩子版本的瓦爾德內爾,連發球都和瓦爾德內爾招牌的側身遮擋頗為相似。
6歲
9歲的時候,這孩子已經開始到處打比賽——經常獲得第二第三名,卻從未拿過第一。
很久以后他都對此耿耿于懷,但也承認:對上那些比自己大兩三歲的孩子,年紀小畢竟太吃虧。
那時候他已經有了流暢的正手擊球,動作揮灑,能沖能吊。反手不算突出,但是常有靈光一現。相比其他孩子,發球和正手的能力已經很突出,而且善于用走位配合,全然不是大多數同齡人左來左打右來右打的小孩球路子。他對自己期望很高,也經常在沒打到球之后拍桌子,掉眼淚,甚至趴在地上不起來。
11歲
到11歲的時候,這孩子的反手敲擊已經有模有樣,一板反手的斜線之后側身壓直線的套路,駕輕就熟近乎第二直覺。
這時候他的對手幾乎已經清一色的比他大上兩三歲,身材足足要大上一圈。他的力量仍顯不足,但是板板之間銜接流暢,尤其正手,很見功夫。加之落點聰明,發球也善于配合,和人對抗已經很少吃虧。
13歲的時候,他已經開始在業余聯賽里和成年人對抗:這孩子絕少退臺,比賽里爭搶也很少吃虧。正手流暢之外已經頗為兇狠,常常能將年齡和自己父親相若的對手打得狼狽的退臺。對手常常指望放高球來占點他人小臂短的便宜,但是很少如愿。反倒是這孩子自己,不管輸給誰,或者是打了一板壞球,都會或多或少發點脾氣。
13歲,對手已經是成年人,開始為法蘭克福打球
14歲的時候,他參加了俱樂部的二隊,開始在歐洲各處征戰不休。有看球的人說這孩子可能會成為老瓦和蓋亭的結合體:
他的正手開始變得短促凝練,爆發力驚人,搶拉能力很打眼。與此同時,這孩子腳下移動調整很有法度,碎步緊密,完全不是蓋亭那般單純依賴運動能力的路子。其他的環節,諸如正手的發球,反手彈撥的動作則一如既往的和瓦爾德內爾相似。
這一年,他第一次代表國家出戰,在歐洲學生錦標賽拿下三枚金牌,然后進了俱樂部,開始了職業生涯。開始的時候,他在這家俱樂部的二隊,只能排在第六號。
但是他的聯賽戰績14勝4負,當年就升入了一隊。
15歲的時候,他在歐洲青年錦標賽拿到第二名,再然后兩年包攬了單打金牌,和隊友合作拿下了團體和雙打冠軍。
他在俱樂部已經能打到第四號。
和傳統強隊杜塞爾多夫的比賽中,他將后來的世錦賽團體亞軍成員小塞弗打得頻頻招架,只能靠不斷地放高球應付,把歐洲名將打得像2年前他在業余聯賽里的對手。
15歲對后來世錦賽團體亞軍比利時隊主力小塞弗
那時候他的反手仍然薄弱,沒有退臺的相持能力,能用來進攻的只有一板彈擊。
這不妨礙他成為當時的一顆新星:如此根骨的年輕人,并不多見。
16歲口上,他參加了曼徹斯特世錦賽。教練再也沒法對這個孩子視而不見。他們開始專門為他制定訓練計劃,各方面強化的能力。他的殺傷力開始增強,發球之后的變化開始增多。從今天的眼光看來,他似乎在朝一個歐洲版陳玘的路線發展:發球變化豐富,上手果決,雷厲風行,幾板之內出結果。熟悉他的球迷將他形容為一個殺傷力相若,但是前三板豐富細膩的蓋亭。
17歲對薩姆索諾夫
大約是因為眾人的期待,終日的訓練,教練每時每刻的叮囑,這個安靜的孩子開始把頭發染成五顏六色,調皮搗蛋,不守紀律,像每一個青春期的孩子一樣開始叛逆,還偶爾失控。
讓教練欣慰的是,無論怎樣鬧騰,這孩子訓練很少偷懶。
19歲的時候,他有了一次面對自己偶像的機會。最終他沒能贏下比賽,但是他向世界展現了一點點他的能力:
他的發球有四方向的旋轉變化,他的正手兇狠而且近臺。
而關注他的球迷們開始發現,他的反手開始不僅僅局限于一板彈擊的配合了,而是轉而向拉沖方向發展。
2000世乒賽
20歲的時候,他仿佛一夜之間成熟了:
他的反手開始能在中臺做出嫻熟的的反拉,他的正手不再兇狠有余而失誤偏多,他更加穩健,實力也更加厚實。本來就頗為先進的發球技術開始有了整套的臺內球作為配合:
仿佛一個孩子炫耀他的新玩具一樣,他頻繁的展示他的晃撇,挑打等等一系列手段,熟練的仿佛這些精微細膩的技巧都是與生俱來的。他的正手搶半出臺弧線之低短世界前所未見,很難應付。
更致命的是這板球后面有一整套嫻熟的連接,一旦發動歐洲之內很少有人板數能數贏他。
他的脾氣秉性似乎也都變了:
不再叛逆,失控,總是安靜,微笑,在每一個運氣球之后舉起一根手指示意,像一個成熟男人那樣風度翩翩。
他21歲的那年,歐洲12強戰擊敗薩姆索諾夫登頂,頭一次進入世界排名前十;薩格勒布的歐錦賽,他雙打奪魁,團體賽惜敗于瑞典。之后,在濟南,他連續擊敗了王勵勤和孔令輝,生涯第一次拿到世界冠軍。
中國人對他細膩豐富前三板技術頗為驚訝,又感嘆其臺內技術之外,相持段的能力保持了歐洲一貫的高水準。這仿佛是很長時間以來,第一個在各種環節中國隊都沒有優勢的對手。他們開始明白,這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會是巍峨的中國長城之外的一個長久的威脅。
那之后的故事:
他開始正式的被全世界所了解,不再僅僅局限于他的俱樂部球迷,他的國家,或者是歐洲。他換掉了之前用了8年的球板。
蝴蝶公司為他推出了全新的,藍橙配色的新款,跟他的名字一起在世界各地廣受歡迎。
波爾精神
這塊板他又用了8年,直到后來蝴蝶公司再次為了他推出了全新系列。
波爾之劍系列,至今暢銷
他在所屬的俱樂部打了11年,后來簽約了歐洲頂級豪強杜塞爾多夫。
他接過了歐洲主將的權杖,在十多年里帶領世界抵抗中國。
他的形象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定格,仿佛一切都是與生俱來:
你再也看不出他之前的樣子,想象不出現在的他之前也曾經是個叛逆暴躁的孩子,想象不出那些熟諳的能力和技巧,其實很多都是20歲之后才練出來的。
絕大多數時間他的幫手不多,他也被反復的細致的被中國隊在放大鏡下研究,學習,模仿。
他在十幾年里,對抗孔令輝,對抗馬琳王勵勤,對抗王皓,對抗張繼科馬龍,對抗許昕閆安。
他在長久保持了很高的水準,即便是中國人,能夠擊敗他也是一個足以夸耀的成績。
他沒能像他的前輩們一樣撼動中國人在這個項目里的地位,但是他代表腳下的歐洲,堅守了一個時代。
時間不會放過任何人,但是即便是時間,也有對抗的方式
像永遠矗立在狂風中堅守的塑像,時間會不可阻擋的留下他的印記。
在對抗中國20多年之后,經年的損耗開始無法忽視。
2004年開始的背部,2013年的膝蓋和手術,還有隨后紛至沓來的臀部,肩膀的傷勢,和各種肌肉撕裂。
乒乓球不斷的規則修改,讓這項運動變得更加激烈,對運動能力,體能,爆發力和柔韌性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而波爾幾乎是唯一的,經歷過38毫米時代高水平比賽的男子運動員。這意味著他要隨著每一次規則的變化,重新發明自己。
波爾很少抱怨,只是努力適應。
時間會戰勝每一個人,時間不可戰勝——洞悉時間秘密的人,知道存在可以讓時間減慢的方式。
2017年,波爾開始戴頭帶參加比賽,似乎發際線的變化并不影響他在數次登頂過的世界杯賽場上逆轉林高遠,擊敗馬龍:
他的移動仍然迅捷,卻比幾年前更加兇狠——像很多選手一樣,他心愛的旋轉在每一次的規則變化中都逐漸消失一些,他需要新的方式來保持競爭力。那些曾經幫助他擊敗搶進對手的各種細膩的臺內技術,也逐漸被轟鳴的擰拉取代——但是波爾,像老對手馬龍一樣,有著時間換來的經驗和手感,并且像任何人一樣了解比賽。
2018年,他在歐洲十六強中擊敗奧恰洛夫,短暫地再次回到世界第一。世錦賽團體賽,波爾擊敗鄭榮植和李尚洙,幫助德國隊進入決賽。
2021年6月份,波爾在歐錦賽中戰勝瑞典的卡爾伯格,自覺恢復到了近兩年的最佳狀態。他半決賽戰勝了瑞典的法爾克,又在決賽中戰勝了隊友奧恰洛夫,第八次登頂歐洲冠軍。
八次歐洲冠軍的記錄
時間的流動終究不可阻擋。
在此刻,波爾已經用出了想得出所有辦法來對抗時間:純粹的增大擊球功率已經不是他的身體所能維持的了。他開始更站位近臺,更多利用借力打力的方式和對手對抗。他比以前更依賴自己身為左手選手的便利,預判右手選手更加固定的路線。他甚至為了保護身體,一度換用了速度更快的普里莫拉茨純碳素球板,依靠手感和經驗補足器材上失去的控制能力。
可時間畢竟還是時間。
波爾在2021年奧運會備戰期間因為臀部傷勢缺席很久;
他在2021年世錦賽平了生涯最好戰績之后,半決賽在明顯的腹股溝傷勢下不敵莫雷高德。
2022年開始他遭遇了連續的傷病,肩膀受傷,肌肉撕裂,他錯過了德班世乒賽,世界排名在2024年一月的世界排名中跌落至182位,看起來幾乎無望參加同年的巴黎奧運會。
但常被歐洲球迷稱為魔術師的波爾,袖子里還剩下最后一次奇跡。
他在2024年一月份的WTT多哈站的比賽里,連續戰勝了張宇鎮,林昀儒,張本智和,一次把世界排名提升了137位,從182來到了45位——這給了他參加奧運會的希望。
林昀儒和張本加起來和波爾差不多大
德國隊最后在一番考慮之下,在弗朗西斯卡和波爾中,選擇了波爾——這更多是競爭力的選擇,波爾作為左手,在雙打中適配能力更強。
最終更年輕的瑞典隊戰勝了德國隊,他們和法國隊終于取代了德國在奧運會四強中代表歐洲——在之前的漫長歲月里,是波爾帶領著一批又一批的隊友,面對強大的漫無止境的中國隊。
波爾不會立即離開乒乓球,他和杜塞爾多夫俱樂部的合同還有一年。他自從2007年就和俱樂部合作,也選擇在那里正式結束職業生涯。
他從38毫米的小球開始,一路經歷40毫米賽璐璐,快速膠水改革,塑料球,40+;他對手開始于俱樂部的丁松,后來是歐洲的傳奇塞弗,薩姆索諾夫,格林卡施拉格,到奧恰洛夫,現在的卡爾伯格,勒布倫兄弟;
他第一次登頂世界冠軍,戰勝了王勵勤孔輝,后來面對馬琳王皓,再后來馬龍張繼科,許昕閆安,到樊振東林詩棟。
從孔令輝到林詩棟
巴黎是波爾代表德國征戰的終點。終點并不可怕,只要回首望去,旅程足夠精彩。他的生涯波瀾起伏,絕不平淡。他的身影或許從此不會出現在賽場上,但是二十多年歲月,足夠把他的身姿鐫刻在每個球迷記憶之海的深處。
生涯終會結束,唯有傳奇永駐。
除了不定期推送獨家原創文章,我們還不定期奉送獨家比賽信息和八卦信息哦:
在公眾號下回復關鍵字“八卦”可獲得一條獨家八卦信息!(多發送幾次關鍵字“八卦”有時候會有多條八卦可看呢!)
八卦和比賽信息從不群發,從不預告,隨時可能有新內容,舊內容不會滾動推送,只有發送關鍵字的朋友才會看到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