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作為一個老少咸宜的節目,一直都受各國熱烈追捧。當然,在這些追捧國中,也不乏南亞小霸主印度。
尤其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成功后,印度更是大受震撼,揚言要復制中國的傳奇。
然而,現實卻狠狠打了印度的臉。這十多年來,印度屢次申請奧運會舉辦權,但都含恨落敗。這究竟是為何?難道印度真的要與奧運會無緣了嗎?
顏面盡失的2010英聯邦運動會
其實從一開始,國際奧委會是給過印度機會的。
2010年,國際奧委會想利用英聯邦運動會,來測試一下印度究竟有沒有舉辦奧運會的資格。然而,就是這場運動會,讓印度徹底顏面掃地。
首先,就是豆腐渣工程的泛濫。2010年英聯邦運動會開幕前一周,居然仍有場館建設未完工。無奈之下,許多運動員只能被迫在工地旁訓練。
建設進度慢也就算了,關鍵是質量也不咋地。像開幕式主會場——尼赫魯體育場,就遭遇了頂棚坍塌的事故,許多工人被砸傷,現場情況慘不忍睹。
在比賽期間,游泳館的天花板也遭遇了漏水的情況。由于雨勢過大,許多泳池直接被雨水給倒灌。
場館附近的運動員村,甚至還出現了橋梁坍塌的慘劇。事故共造成27人受傷,其中不乏有參賽運動員。
說到運動員村,那就不得不提一下里面的臟亂差環境了。在運動員的部分房間里,充斥著糞便、尿液、霉菌和蟑螂。由于環境太過惡劣,許多國家的代表團干脆要求退賽。
澳大利亞代表團團長就憤怒的表示:“這是我這輩子見過最惡心的住宿環境”。
在此期間,部分選手因衛生問題,還出現了生病的狀況。為此,許多參賽隊伍只能自費聘請清潔工打掃宿舍,以此來避免無妄之災。
拋開臟亂差不談,2010年英聯邦運動會,從安檢到交通也是全面崩盤。比如在恐怖襲擊模擬下,部分安檢設備竟然無法使用。當地警察也是訓練不足,無法快速調動。
還有專用車道,也未能及時建成。許多運動員在參賽途中,由于大巴堵車數小時,一度導致了訓練的延誤。
與此同時,許多場館的門票系統也瀕臨崩潰。在比賽開始后,仍有大量門票未售出或無法核驗。
因為這些緣故,英國代表團團長言語憤懣的表示:“這里的管理水平,甚至還不如中學運動會”。
當然了,2010年英聯邦運動會上最大的問題,無疑是貪腐嚴重了。
按照當地官員的說法,運動會最初預算是3.5億美元,但最終卻花了50億美元,堪稱“史上最貴英聯邦運動會”。
在細節方面,一卷衛生紙就要80美元,而當時的市價只需0.5美元。此外,那時候一個普通馬桶就要1900美元,一把雨傘也要200美元。
反正無論什么產品,一旦進了運動會采購行列,身價立馬飆升幾十倍。
后來經過印度中央調查局的調查才發現,原來當地政府官員早已和承包商進行勾結,通過虛報價格來從中謀利。
為此,BBC干脆寫了一篇文章,將其稱為“一場骯臟的馬戲表演”。可以說,2010年英聯邦運動會,徹底將印度虛弱且暗黑的賽事承辦能力,展現的淋漓盡致。
申奧歷程接連失敗
由于表現太差勁,于是乎,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印度開始面臨著漫長的奧運會申辦被拒歷程。
比如在2011年,印度提出要申辦2020奧運會,并打算將德里或孟買作為候選城市。
國際奧委會接到申請后,在初步評估階段就直接將其淘汰,德里、孟買甚至未進入候選城市名單,搞的印度臉黑至極。
到了2015年,也就是申請2024年奧運會的年份。此時印度還未正式提交申請,國際奧委會就出手了。當時國際奧委會私下建議印度:“別申請了,你丫成功率極低”。
最終,在國際奧委會的循循善誘之下,印度主動放棄了這次申請。
當然,身為百折不撓的南亞小霸主,顯然不肯服輸。于是乎,在2019年,印度再次表達意向,想要申辦2032年奧運會,地點就位于艾哈邁達巴德。
毫無疑問,在初步篩查階段,國際奧委會就直接將其排除。印度的申辦流程,甚至都未進入對話階段。
至于拒絕原因嘛,也很簡單。當時國際奧委會一致認為:印度無“成熟申辦方案”,甚至未提交符合要求的可行性報告。
言外之意就是:“你連個ppt都不寫,就想干項目?蒙誰呢?”
最終,澳大利亞憑借現成的場館和穩定的預算,被優先考慮。而印度則因為準備不足和“2010年失敗案底”,含恨退出。
到了2023年,此時的印度仍在掙扎,想要最后一博。
當時莫迪政府就信誓旦旦的宣布,要全力爭取2036年奧運會,地址仍在艾哈邁達巴德。為此,印度還新建了個納倫德拉·莫迪體育場,以證明自己的雄心。
當然了,目前國際奧委會尚未開放2036年申辦程序,但已暗示印度,需先證明其能力。印度若無法在2027年前,提交完備的交通、場館、環保計劃,很可能再次被拒。
總體來講,印度這些年的被拒都很迅速。要不就是在技術評估階段直接排除,不給其答辯機會;要不就是私下建議印度,暫緩申辦。
再不就是要求印度承辦更低階賽事,以作為“測試”之用。換句話說,你“測試”都不通過,就別想著奧運會了。干脆一輩子就搞搞“測試型運動會”得了,還要啥自行車?
未來或許不是全無機會
當然了,盡管申奧路程艱難,但未來印度也不是沒有機會。因為近些年,申辦奧運會的國家確實是越來越少了。在這種情況下,印度的競爭對手就會少許多。
從統計數據來看,在2004年,當時一共有11個城市為申奧搶破頭,最終雅典獲得了勝利。但到了2024年,僅僅只有巴黎和洛杉磯在競爭。
而后面的2032年奧運會,更是只有澳大利亞布里斯班一個合格候選城市。面對這種情況,國際奧委會干脆直接指定布里斯班,畢竟就這一根獨苗了。
至于印度的話,雖然多次有意向申奧,但均未通過初步評估,所以直接就被排除在考慮范圍之內了。
當然,如今的奧運會熱度之所以會降低,原因也很簡單。
首先就是投入太大了。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就足足投入了3000億人民幣,以用于場館建設、賽事運營和宣傳推廣。
此外,像2014年索契冬奧會,更是投入了597億美元,這錢都能上一艘核動力航母了,可見,奧運會的開銷確實大到驚人。
最關鍵的是,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雅典奧運會,足足虧了80億美元;2016年里約奧運會,也是虧損了20億美元。
尤其是2021年東京奧運會,更是虧掉了210億美元。其中光是場館維護,就花了28億美元。
可以說,近些年的奧運會,經濟上一直在消耗,回血能力卻趨近于零。既然如此,許多國家的申奧熱情也就越來越低迷了。
其次,從刺激經濟的角度來看,奧運會其實就是一場“一次性項目”。
就拿2008年北京奧運會來說,當時的舉辦歷程,確實是展現了中國強大的實力。賽事期間,咱們的高樓大廈、飛機鐵路等形象,躍然于媒體之上。
許多國家看到了咱們基建狂魔的本質以后,紛紛贊嘆不已。就這樣,通過這場盛大賽事,咱們實現了招商引資、飛速發展,最終達到了如今的高階經濟段位。
同理,上世紀的東京奧運會也是一樣。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也是展示了日本新建成的新干線、環首都高速路等。
東京奧運會舉辦結束后,一度給日本帶來了強大的經濟動能。經過短短20年的發展,日本的經濟直逼美國。
后來要不是美國來一紙廣場協議,將日本經濟攔腰折斷,說不定日本真就得起飛了。
但現在不一樣,現在如果再舉辦一次奧運會的話,效果就大不如前了。
比如2021年東京奧運會,就沒有取得理想中刺激經濟的效果。畢竟該展示的已經展示完了,你再次跑到全球聚光燈面前,又能掀起什么新風浪?
結尾
當然了,奧運會的熱度雖然在降低,但針對那些沒有舉辦過的國家,還是挺有吸引力的。比如印度,這個極度想要展示自己實力的國家,就特別熱衷于奧運會的申辦。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倘若印度真能在2027年前,達到奧委會的“申辦硬性要求”,再加上其他國家“謙讓”的話,說不定2036年奧運會,真能花落印度家。
至于最終結果如何,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反正其他國家該辦的也辦了,是時候展示一下印度的三哥特色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