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智愚,莫不有趨舍;恬淡平安,莫不知禍福之所由來。
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現代,人們往往會被表面的事物所迷惑,孰不知背后的意義。
就如同如今的新能源汽車時代,都在卷配置、卷彩電、卷沙發,我認為都不如卷安全......
社交媒體和新聞中頻頻報道的電車碰撞起火事件,凸顯了新能源汽車安全標準的重要性。古人云,無危則安,無缺則全,安全必須深入到每一輛汽車的設計中。
而此次一汽-大眾 ID.7 VIZZION(參數丨圖片) 就以身入局,從熱門真實事故(匝道隔離帶事故)發力,打造復刻真實事故的整車安全極限測試:行業首次! 純電轎車65km/h 拖底+柱碰連環碰撞挑戰,直面公眾,也直面自己的標準。
一、如何撞?撞了又如何?
要做測試,就要做高難度、高挑戰性的那一種。
在此次測試當中,一汽-大眾 ID.7 VIZZION 不走尋常路,沒有選擇常規的碰撞測試,而是選擇了難上加難的“ Double 1+1 ”:高速刮底疊加正面柱碰撞測試。
以專業角度來說,就是要以 65km/h 的速度先撞擊直徑為 150mm 的 45# 鋼實心半球,電池包底部與磕碰工裝的重疊量為 25mm,其碰撞能量為團標要求的4.69倍。在刮底試驗基礎上,還需對直徑為 254mm、高 1680mm 的剛性柱體進行撞擊。
撞擊后,對乘員人身傷害、車輛結構、約束系統、高壓系統四大項目和各自的子項目評分點進行詳細考察。
這該如何簡單理解呢?我們拆開單項來看的話,首先刮底碰撞就是一項非常高危且在實際用車當中最常見的碰撞事故之一。據統計,由碰撞導致的起火事故中,底部磕碰造成的比例高達 70%,由此看得出刮底碰撞測試的難易程度。并且所發生的碰撞能量還是團標要求的 4.69 倍,可謂是難上加難。
而正面剛性柱碰撞就不用太多說了吧,看以下的圖片就知道其“威力”。受力面積小、壓強大,車輛所受到的撞擊力度也是所有碰撞測試當中最強的。
而這兩項碰撞測試加在一起,那難度簡直就是“強車所難”,已經不是 1+1=2,而是 1+1>2的效果了。如果要說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地獄難度”。
而 ID.7 VIZZION 此次的碰撞測試,從實驗準備到碰撞結束,再到靜置觀察和評分點考察等等環節當中,我們都是全程在場進行共同見證和監督,一汽-大眾對于自身安全技術的信心可見一斑。
最終結果表現也是穩穩當當,“闖關”成功, 包括乘員人身傷害、車輛結構、高壓系統 、約束系統等現場即時檢測點全線通過,以優秀表現順利完成此次高速刮底疊加正面剛性柱碰撞測試。
從碰撞結果來看,ID.7 VIZZION 的車身結構、底盤結構、乘員艙均保持完整,A 柱無變形、氣囊正常點爆、車門解鎖、雙閃啟動等功能自動進行,緊急救援服務系統(E-CALL)功能正常接入,且沒有發生低壓自動斷電、高壓電池起火、泄漏等問題,充分展現了三電主被動安全實力。
在吸能方面, ID.7 VIZZION 表現同樣出色:前防撞梁均勻折彎,前縱梁均勻壓潰;后方吸能盒均勻壓潰,副車架同步下潛,未侵入駕駛艙;前風擋在乘員核心防護區域沒有大量碎裂情況。
約束系統方面, ID.7 VIZZION 所有座椅沒有出現靠背扭轉、滑軌脫落、固定點脫落失效等情況;前排安全帶均完成預緊,前排乘員在接觸氣囊時,氣囊已完全爆開,且頭部均正常接觸于氣囊中央。
底盤電池方面, ID.7 VIZZION 的電池底護板雖遭受明顯刮底傷害,但并未傷及到電池包核心,電池包固定點系統、高壓連接器等關鍵部件均保持完好,未出現起火、冒煙、漏液等現象。
碰撞后的“無損”,就是 ID.7 VIZZION 對自身實力最好的證明,也全方位驗證了自身的被動安全和電安全技術實力,打破了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安全性差的固有認知。
可見,安全性能上的“天花板”又要更上一層樓了。
二、“大眾式安全”的實現之道
如果問, ID.7 VIZZION 的極致安全是如何打造的?那就要深入探討下大眾式安全的「自我修養」。
ID.7 VIZZION 在設計之初就嚴格按照 C-NCAP 2021 五星及“中保研”C-IASI Good 等一系列最新的高安全標準打造而來。
因此 ID.7 VIZZION 擁有著八脊籠式的高強度鋼鋁混合車身結構,其中熱成型鋼占比超過 32%,高強及超高強度鋼占比超過 81%,車身扭轉剛度遠超行業,達到了46100Nm/度。
除此之外, ID.7 VIZZION 還有許多細節上的小心思,包括保險杠骨架上的兩組超長吸能盒、副車架和上縱梁上的雙傳力路徑設計,讓其在碰撞發生時,可以有效吸收碰撞能量,減少碰撞沖擊對車內人員造成的傷害。
車身側面的安全防護對于新能源汽車而言也是十分重要,因此 ID.7 VIZZION 在車身門框上采用了內外雙層熱成型鋼與蜂窩鋁加強梁的“三明治”結構,蜂窩鋁斷面寬度超 150mm,整體潰縮空間可達 250mm,能夠承載超 120 噸的沖擊力。
再加上里外雙層高強度熱成型鋼的加持,就對電池包形成 4 重碰撞保護:外門檻->蜂窩鋁防撞梁->內門檻->電池包加強框。
必要的“后手”也不能少,ID.7 VIZZION 在底部車身上還內置了兩根加強橫梁,采用強度高達 2000MPa 的熱成型材料,最大程度保障電池模組在碰撞中不變形,守護最后一層“底線”。
當然,除了車身結構之外,ID.7 VIZZION 對于電池安全也做出了完備的周密防護。
首先在最外層,ID.7 VIZZION 就披上了“鎧甲“式的外殼,殼體外邊框加強梁均為獨立型腔結構設計,并且殼體內部還有 12 根獨立鑄造鋁合金橫梁,可確保在碰撞過程中沖擊力逐層吸收。
而在內部上,ID.7 VIZZION 則采用了寧德時代的三元鋰電芯,通過高穩定性正極材料和高安全電解液,保障電芯內部安全。并從殼體強度、表面絕緣、及時斷電、防爆泄壓上,給電芯上了 4 重保險,將漏電、起火、爆炸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此外,在電芯與電芯之間、模組與模組之間設置隔熱緩沖區,以降低熱失控風險。在隔熱設計上,在云母板隔熱的基礎上增加的隔熱涂層,具有不占空間、低導熱系數、耐高溫的特點,既能保障電池安全,又能節約空間。
當然,作為疑似“處女座”的一汽-大眾,對于自身的安全標準也相當的高。因此 ID.7 VIZZION 針對電池包就擁有了遠超國標的 197 項測試,并且從電芯級別、模組級別到電池包級別,共進行 436 項全場景路況測試,保障電池在全工況下的安全。
三、 舳艫萬里來往,有禱必安全
設計一臺車,可以妥協的地方有很多,而對于大眾而言,唯一不能妥協的便是安全。
安全在某些人的眼里可能只是底線,但在大眾眼中,安全是刻在血脈里的基因,感性的設計和創新,理性的技術和數據,一直追尋著安全之道。
說到底,無論什么樣的車,其本質是一輛交通工具,如何卷配置、卷彩電、卷冰箱,我認為卷“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一道成功門檻。
畢竟如何更加安全、安穩地把人送到每一個旅途的目的地,去見不一樣的風景,去見想見的人,這才是真諦。
舳艫萬里來往,有禱必安全。
“有禱”代表了安全以預見危險的必要條件,而經過此次碰撞測試的檢驗,一汽-大眾的“有禱”也足以“必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