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1949年8月14日
今天是8月14日
是每個贛南人民都應該銘記的日子
1949年8月14日
紅旗、歌聲、號角、鞭炮
匯成歡樂的海洋……
贛州城進入新的紀元
75年前的今天
贛州城,解放了!
1949年8月14日,解放軍雄赳赳跨過浮橋進城,贛州全城歡聲雷動,勝利紅旗迎風飄揚。
1949年,人民解放軍經過浴血奮戰結束國民黨反動統治后,以摧枯拉朽之勢揮師南下,8月8日,興國成為贛南第一個獲得解放的縣;8月14日,贛州城宣告解放……紅旗漫卷之處,國民黨殘敵落荒而逃,解放軍兵分三路乘勝追擊,至9月30日解放石城,贛南全境宣告解放!
為了紀念贛州解放日,在贛州市中心城區將一條道路命名為“八一四大道”。贛州解放十周年時,在贛州公園建立紀念碑。此后,贛州市還以報刊征文、召開座談會等不同形式紀念贛州解放。
位于贛州市革命烈士紀念園內的解放贛南雕塑。
回望75年前
贛州城解放的歷史
那一個個可歌可泣的精彩瞬間
構成的恢弘歷史長卷
至今讓人為之激動和振奮
組建支隊 迎接南下大軍
1949年4月,國民黨反動派政府拒絕接受和平協定,企圖反革命到底。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命令解放軍全體指戰員和南方各游擊區解放軍“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一切敢于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中國,保衛中國領土主權的獨立和完整”。同日,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揮戈南征,強渡長江,徹底摧毀了國民黨的長江防線。4月23日,解放南京,宣告國民黨反動統治覆滅。
國民黨殘部紛紛南逃,人民解放軍乘勝揮師南下,追殲逃敵。為配合大軍南下,中共華南分局和粵贛湘邊解放縱隊決定:新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贛南支隊、湘南支隊,同時,成立中共贛南工作委員會和中共湘南地委。
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贛南支隊在大余縣橫江正式宣告成立。贛南支隊一成立,就向全體指戰員發出了“多打勝仗、迎接大軍、解放贛南”的戰斗號令,要求廣大指戰員積極發動群眾,壯大隊伍,阻擊南逃敵人,配合南下部隊,解放贛南,為解放軍進軍廣東掃清道路。
星火燎原 展開地下工作
贛州城是贛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江西南部的軍事重鎮。南昌解放后,國民黨江西省政府主席方天撤退到贛州,國民黨陸軍第三編練司令部接防贛南,在贛州成立戒嚴司令部。國民黨陸軍第二十三軍、第七十軍,江西保安第一、二旅,“青年救國團”第一總隊第六大隊也退駐贛州。當時集結在贛州城的國民黨軍隊達3.7萬人,白色恐怖嚴重。而共產黨在贛州城的組織自1941年遭破壞后多年沒有恢復。
根據解放戰爭的形勢發展,中共五嶺地委在1949年初就決定要開辟贛州城市地下工作。當年2月,五嶺地委派共產黨員彭克礽到贛州建立立足點。5月,又派原“邊總”第六支隊第四大隊政治委員王石(即鄺哲民)以五嶺地委特派員的身份前往贛州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組織。不久,在南雄的打米坑正式成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贛州工作委員會”(簡稱贛州青工委),機關設在贛州市和平路38號。贛州青工委成立后,肩負的任務是:秘密發展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組織,為建立黨組織打下基礎,籌募物資和資金支援游擊隊,建立秘密交通線;收集敵情和社情,爭取國民黨地方團隊起義、投誠;宣傳革命形勢和中國共產黨的政策主張,爭取知名人士的同情和支持,發動和組織城市人民配合大軍解放和接管城市,做好支前工作。
贛州青工委成立后,按照“以贛州城為中心,逐步向四周發展”的工作方針,不到半年時間,就形成星火燎原之勢,在贛州、南康、大余、信豐、崇義、上猶和萬安、遂川、泰和、南雄等地發展團員180余名,建立團支部17個。王石還以黨的特派員身份在地下發展了8名中共黨員。
粉碎陰謀 迎接贛州解放
贛州青工委在發展壯大組織的同時,迅速開展配合人民解放戰爭的各項工作。他們運用多種方式積極向城市人民宣傳革命形勢和中國共產黨的政策主張,揭露國民黨反動派制造的種種謠言。
贛州青工委派人打入敵軍第三堡壘內部,搜集情報,籌物籌款,并通過地下交通站及時將情報和物資送達邊區游擊隊。同時,還以粵贛湘邊解放縱隊的名義,給市內主要商號和殷實戶寫信,爭取他們為新政權的誕生出錢出力,得到了工商界進步人士的支持,籌集了大批糧食、棉布、西藥、膠鞋、電筒電池和金、銀等。青工委團員中有條件的自己帶頭拿出家里的物資贈送給游擊隊,他們還組織力量積極護校、護廠、護城,迎接贛州解放。
為了阻止國民黨反動派的最后破壞活動,贛州青工委以團員為骨干,組織進步學生和工人,揭露國民黨反動政府招兵拉夫去臺灣的詭計,阻止正氣中學遷往臺灣。團員們積極在學生中開展思想工作,分析去臺灣的黑暗前途以及新中國的美好,組織學生提前離校回鄉,并選出骨干團員留校保護校舍及財產,使反動派招兵和遷校的陰謀徹底破產。同時,青工委以游擊隊的名義給主要的工廠、醫院負責人發出勸告信,勸告他們保護好工廠和醫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贛州電廠還組織工人糾察隊,加強守衛,日夜巡邏放哨,粉碎了敵人企圖炸毀電廠的陰謀。青工委還以游擊隊的名義寫信給進步人士魏晉,要他出面發動商會的防護團維持城內治安,阻止敵人對城市的破壞。魏晉接受了這一意見,張貼了護城公告,布置防護團在城內武裝巡邏守衛。
1949年8月10日,地下團員謝建三發動進步職工控制了《民國日報》《正氣日報》,開始接收新華社電訊,編發解放戰爭的真實情況和共產黨的有關政策。
贛州青工委的這些活動,穩定了贛州城解放前夕的社會秩序,安定了民心,保護了城市,做到了電廠不停電,商店不停業,報紙不停刊,人民生命財產未受到戰爭的破壞,為贛州人民迎接新生活創造了有利條件。
所向披靡 敵人棄城而逃
為追殲逃敵,解放贛南,1949年8月初,擔負解放贛南主力的四野15兵團第48軍從上高、樟樹、吉安、泰和等地出發,沿贛江兩岸長驅直下,展開了贛南追殲戰。
根據敵人分布情況,48軍軍部在南下解放贛南之前就已部署:142師為右路縱隊,從上高經新余、吉安、遂川,沿贛江西岸前進,先占領南康,以截斷贛州之敵退路;144師為左路前梯隊,由南昌乘火車至樟樹,后從新干、吉水沿贛江東岸前進,首先奪取興國,而后以一個團攻取于都,師主力則輕裝疾進,直撲贛州,消滅敵主力;143師為左路后梯隊,由高安沿144師路線跟進,前進至贛州以南,攻取贛州。為指揮方便,48軍指揮所也隨144師跟進。
按照這一部署,從8月6日開始,東路144師開始向興國疾進,8日順利解放興國縣城,并迅速占領贛縣江口鎮,切斷了國民黨東逃之路。10日,西路142師進入南康大路坪,12日占領唐江,14日解放南康。為迅速攻占贛州,144師除以432團東取于都外,其余主力疾進,經江口、茅店直搗贛州。
葉桂林是興國縣東村鄉人,解放贛州時,他是四野15兵團48軍143師431團特派員。據他回憶,1949年8月,48軍143師431團經興國向贛州推進。8月13日,接到上級命令,他所在團的一個營作為先頭營向贛州城挺進。部隊前進到贛縣南塘時,國民黨鄉公所聽說是毛主席的軍隊來了,當即全部投降。到贛州七里鎮后,遇到國民黨一股保安隊抵抗。敵我雙方交火后,十幾分鐘就解決了戰斗,解放軍無一傷亡,俘虜敵人幾十人。消滅七里鎮的敵軍后,8月14日,部隊便向水東渡口的老百姓借了幾條船,從東河大橋下的一個渡口進入贛州城。這時,贛州城已無國民黨的主力部隊,留下的小股敵人見到解放軍進城立即投降。
8月14日拂曉,144師先頭部隊430團逼近贛江,得知贛州守敵已于11日、12日先后棄城而逃,贛州城不戰而下。解放軍大部隊進入贛州城后,宣告贛州解放!喜訊傳來,全城歡聲雷動,勝利紅旗迎風飄揚,大街小巷貼滿了慶祝解放的標語,市民們扶老攜幼夾道歡迎解放軍,沿線群眾舉旗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歡迎人民解放軍”等口號,現場氣氛非常熱烈,許多民眾自發送茶送水慰勞子弟兵。
8月15日,已于當年7月在南昌組建的中共贛州地委、贛州專署機關進駐贛州城。同日,宣告贛州軍管會成立,48軍軍長賀晉年為主任,48軍政委陳仁麒、贛州地委書記黃凱、專員羅孟文為副主任。
出版號外 慶祝贛州解放
1949年8月14日,解放贛州的四野15兵團第48軍先頭部隊剛進入贛州城,一張張《民國日報·正氣日報》聯合版號外便出現在贛州街頭。
1949年8月14日,由贛州青工委組織人員秘密編印的《民國日報·正氣日報》聯合版號外亮相街頭。
在這份號外中,刊發了《贛州今日慶獲解放》《贛南人民反蔣團致贛南人民公函》、贛南新聞和新華社發的《毛主席在北平各界代表會議上的講演》《亞澳職工代表會將在北平召開》《蘇聯農業電氣化進展迅速》等6篇電訊稿,還有一篇《迎接解放,慶獲新生》的社論。
據《贛州日報》(《贛南日報》前身)工作人員李雪明回憶,1949年8月13日,以記者身份秘密打入國民黨在贛州的新聞單位——民國日報社的贛州青工委成員謝建三,接受了當晚編輯出版一份號外,迎接贛州解放的任務。接受任務后,謝建三聯系李雪明、熊世初及電臺報務員、印刷工等幾位“靠得住”“不怕死”的人實施贛州解放號外的出版工作。謝建三還爭取到當晚到編輯室當班,取得了發稿權,電臺報務員秘密接收了幾條來自新華社的消息。隨后地下團組織也派人送來了由謝永華同志撰寫的社論《迎接解放,慶獲新生》。謝建三拿到這些稿件和信件后,找到一個隱蔽的地方編輯號外。經過排版、校對、印刷等程序,3000份號外終于在凌晨印出來。他們怕號外被敵特收去,藏在了一個隱蔽的地方,第二天解放軍進城后即拿到街上散發。這份號外,和市民們一起見證了贛州的解放。
解放軍進城第二天,中共贛州地委、贛州軍管會派人進駐報社,由軍管會接管報社。與此同時,中共贛州地委在原來報社的基礎上成立了贛州日報社及其印刷廠。當時的地委宣傳部部長王真、贛州日報社負責人秦晉(女)、總編輯王岳松、新華社48支社電臺的于繼川等,不久后在報社的一間小房間里,找到幾位參與出版號外的人員,坐在幾條長板凳上親切交談,稱贊贛州解放的號外出得快、出得好,鼓勵大家安心工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的新聞事業繼續努力。
張貼布告 消除民眾疑慮
贛州城解放了,人們歡天喜地,奔走相告。然而,由于國民黨此前散布謠言,致使少數群眾對我黨我軍政策的真實性仍心存疑慮。
8月15日上午,中共贛州市委、市政府宣告掛牌成立,并投入到對舊政權的接管工作中。來自黑龍江無常市的張鳳林,當時是贛州市副市長朱輪的警衛員和警衛班班長,他接到朱輪交給的一項任務便是帶領兩名警衛班戰士,把贛州市人民政府的第一號布告張貼到市內東西南北門及各主要街道路口。
受領任務后,張鳳林帶領兩名警衛班戰士拿著布告出發了。由于剛進城,他們對市內各街道都不熟悉,要找到贛州的4個城門確實有些困難。他們只好向路人打聽道路,但由于說話帶有北方口音,對方聽不懂,只好借助手勢溝通,勉強識別方向后,問一處,貼一處。由于國民黨逃離前大肆造謠惑眾,制造了“共產黨三光政策”等種種謠言,少數群眾對共產黨、解放軍的政策和真實情況不甚了解,將信將疑。在建春門貼布告時,剛好有一群城外的農民過河進城賣菜、挑肥。他們看到貼在墻上的布告后一擁而上,邊看邊議論。
看著群眾的表情慢慢地舒展放松,張鳳林知道,大家通過布告對解放軍和新政府有了初步了解,打消了思想顧慮,便和群眾攀談起來,他們也借機宣傳《人民解放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和《約法八章》。當張鳳林3人貼完布告返回時,發現原本冷清的街道已熱鬧起來,布告前聚集了很多群眾,街上來往的市民都湊在一起,議論著布告的內容和有關解放軍的事情。
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
75年,初心不變
75年,山河無恙
今天的贛州
人民奮進 安居樂業
社會發展 交通便利
文化傳承 城市繁榮
75年風雨兼程,75年崢嶸歲月
如今的贛州已是絢麗多彩、風華正茂
我們更加堅信
贛州,未來可期!
來源:章貢文旅
“觀贛州”是一個有觀點、有溫度的公眾號,不定期為贛州人推送最接地氣、最具熱點的新聞資訊,關注贛州發展,了解家鄉動態,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加入贛州人的朋友圈,900萬贛州人就差你的關注了!
廣告合作:1517015297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