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報道,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干帆極軌01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但隨后即有外媒報道,根據美國太空監測機構LeoLabs和美國太空軍的消息,雖然衛星進入了預定軌道,但火箭發射升空后其未級疑在地球軌道上爆炸解體成數百個碎片。
此外,馬斯克的星鏈也對長六甲未級碎片發布了官方聲明,稱這些碎片不會對Starlink星座造成重大的直接風險,但由于事故發生在約800公里,大多數碎片可能會在太空中停留數十年。
而且根據其觀測,碎片數量已經達到了700個以上,并有可能增長至900個。
國內媒體《觀察者網》發表了航天專家高天偉的署名文章《千帆星座首批18星入軌后,火箭變成幾百塊碎片,怎么回事?》對此進行了詳細分析。
從航天業的任務經驗來看,在火箭運載衛星的使命完成后,火箭的未級會被留在太空中,變成太空垃圾的一部分。若不進行“鈍化”處理,這些火箭殘骸隨時可能發生碰撞爆炸,威脅其他在軌航天器的安全,并產生更多的太空碎片。
在當今的航天實踐中,目前對“鈍化”執行得比較徹底的是美國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其火箭未級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后,會調轉方向再次點燃發動機,將整個末級送入預定的安全海區銷毀,徹底讓出軌道空間。
然而我國多數火箭暫不具備離軌點火功能,但完成任務后都會進行貯箱排空、電池耗盡等“鈍化”工作,盡最大可能讓未級在緩慢再入大氣層前保持完整。
從此前的媒體報道來看,在長征六號甲發射的組網衛星中,中科宇航公司參與了堆疊平板星箭星間分離機構解鎖裝置研制、堆疊平板衛星分離方案設計及衛星分離安全性復核復算工作,配套了星箭星間分離機構解鎖裝置飛行試驗產品。公司新聞稱“本次飛行試驗的成功意味著我國已成功掌握了堆疊平板衛星的分離技術”!
但從此次長六甲產生近千片未級碎片來看,中科宇航所配套的堆疊平板星箭星間分離機構解鎖裝置分離解鎖工作的“鈍化實驗”顯然失敗了。
最新進展,外交部新聞發言人針對有關長六甲發射產生碎片的提問,回應:“有關活動是根據國際法和國際慣例開展的和平利用外空活動。中方已采取必要措施,正在密切監測有關軌道區域,開展數據分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