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消息,根據我國"羲和號"衛星觀測,近日,太陽發生了一次日珥爆發事件,大量的等離子體物質和能量被拋向太空。這次爆發的威力極其強大,劃出了一條長達約40萬公里的熾熱等離子體溝壑,其長度大致相當于地球到月球的距離。
日珥是由太陽等離子體構成的較冷且密集的絲帶,它們可以通過磁場懸浮在太陽表面上,當這些日珥變得不穩定時,可能會劇烈爆發,有時會引發日冕物質拋射,觸發地球上的地磁暴。
但這次事件發生在太陽的東邊緣,并未對準地球,所以沒有造成明顯的近地空間環境變化。
太陽活動仍處峰年 空間天氣災害還將頻發
專家表示,隨著太陽活動高年的到來,類似的事件已多次發生,目前太陽活動雖然有所減弱,但仍處于較高水平,未來太陽仍有可能出現大規模爆發。
太陽活動具有約11年的周期性變化規律,從2019年開始的第25個太陽活動周,已進入峰年階段,2024年和2025年都是太陽活動的高發期。研究發現,本次太陽活動周比上一個太陽周期更為強烈。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副主任 李暉:從2024年到今年,太陽上大概有60余次X級別的大耀斑產生,一次X級別耀斑的能量大概相當于中國30萬年用電量。這些X級的耀斑會引發日冕物質拋射,傳播到地球以后會引起空間環境的劇烈擾動。去年5月,多個X級別耀斑引發特大磁暴事件,10月份也有超大磁暴引起了我國電離層大面積的減弱甚至消失,對通訊導航造成了很強的擾動和危害。
預計到2030年本輪活躍期結束前,太陽仍可能出現大規模爆發,尤其是日冕物質拋射和X級耀斑,可能引發強地磁暴。
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主任 王勁松:通常認為太陽活動周的峰期是在去年8月到12月左右,目前正好在峰期的后面一點,發生大爆發的可能性還是有。太陽耀斑最高級別為X級,去年一年發生52次,今年已經爆發了11次,所以今年肯定還會有爆發,要持續進行關注。
太陽活動頻繁 太空資產安全面臨挑戰
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太陽爆發活動導致的空間天氣災害的影響將越發顯著,尤其對在軌航天器和地面通信系統的威脅增大。專家提醒,活躍的太陽活動引發的空間天氣災害,正使得太空資產安全面臨更大挑戰。
當前,我國太空資產規模持續壯大,在軌航天器數量已超1000顆,太陽活動進入高活躍狀態,空間天氣災害頻頻發生,給太空資產安全帶來了更大挑戰。據統計,在軌衛星故障有一半左右是受到空間天氣事件的影響。
太陽活動與空間天氣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羅冰顯:如果太陽爆發活動很多,太陽輻射會影響中高軌的衛星器件的壽命;另外,低軌衛星帶的燃料有限,就是為了抵消大氣的阻力對它軌道的衰減。在太陽活動高年或者太陽爆發的時候,大氣密度就會上升,如果是強磁暴,可能會上升5倍、10倍。衛星受到的阻力增加就不得不消耗更多的燃料來維持它的軌道去抬軌,它的壽命就會比預期要降低。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副主任 李暉:在近幾年的太陽活動高年,全球已有數量比較多的衛星紛紛隕落,這個也與太陽活動在不斷增強有一定的關聯。
此外,太陽爆發之后產生大量的高能粒子會穿過衛星的電子器件,影響儀器發出的指令與數據圖像,同時也會給航天員艙外作業安全等帶來不利影響。
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主任 王勁松:將來可能有幾萬顆甚至幾十萬顆低軌衛星在天上,如果太陽爆發使得大氣忽然變化,衛星受到阻力變化,大家紛紛都去調軌,空中的交通就亂了。因此未來衛星飛行過程中的飛行安全也是一個巨大的問題,類似這樣的影響也使我們要用越來越高端的手段更精準地預報空間天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