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長戰役,是抗美援朝戰場上最戲劇性的一幕。
1950年11月初,美軍下達總攻命令,戰略目標為封鎖鴨綠江,徹底消滅撤往朝鮮北部的中朝聯軍,在圣誕節前結束整場戰爭。但到了12月末,美軍卻在瘋狂后撤,丟了平壤,丟了元山,甚至守不住38線。在華盛頓召開的一場聯席會議中,美軍高層甚至第一次正式討論了是否應該承認戰敗的話題。
從總攻勢,到總退卻,再到考慮放棄朝鮮撤往日本,這之間只過了一個月的時間。那么到底發生了什么,竟讓美軍如此狼狽逃竄,以至于被迫承認這是“陸軍史上最大的敗績”?一向驕傲的美軍高層,又為何將滿腔怒火都撒向了韓國人,甚至不顧情面地對“友軍”破口大罵?
事情的根源,是因為一則情報。
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情報部門曾向“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做出保證:中國人畏懼美軍實力,絕不敢參戰朝鮮。結果呢?美軍騎一師在云山被秘密入朝的志愿軍迎頭痛擊,吃了敗仗還不知道對手是誰。
第一次戰役后,美情報部為了挽回顏面,再次向麥克阿瑟送上“厚禮”,聲稱他們發現志愿軍有大規模撤退跡象,并判斷中國參戰只是為了守住鴨綠江一帶,他們的真正實力不足以與美軍繼續作戰。
這一次,麥克阿瑟又信了,并隨即制定了一個宏大的戰略計劃:
“利用空中優勢炸毀鴨綠江上所有橋梁,阻止志愿軍后續部隊入朝。同時發動地面攻勢,東線第10軍經長津湖西進,西線第8集團軍由清川江北上,以鉗形攻勢向鴨綠江推進,務必追上并消滅撤退的志愿軍主力?!?br/>
然而,這項計劃后來卻被無數美國人指責是“愚蠢的”,軍史專家約瑟夫·古爾登甚至這樣諷刺道:
“美國軍方和情報界對毛主席的軍事哲學知之甚少,如果他們了解過中國革命,或者看過那本《論持久戰》,他們就會知道毛主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歷來主張誘敵深入,因為這是戰略防御中以弱勝強最有效的軍事策略?!?br/>
沒錯,志愿軍不是撤退,也不是想著守住鴨綠江,而是在執行毛主席“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戰略計劃。在美軍所謂鉗形攻勢的東西兩線,都有一張巨大的包圍圈在張網以待。這就是志愿軍展開的“第二次戰役”,因為主戰場在朝鮮清川江和長津湖,所以美軍也把這一仗稱之為“清長戰役”。
在長津湖,志愿軍9兵團和美軍陸戰一師狹路相逢,進行了一場震驚世界的巔峰對決。而比起東線的轟轟烈烈,西線清川江的戰斗卻聲名不顯。“聯合國軍”內部對這一仗特別避諱,無論是美國人、韓國人、還是土耳其人,都不愿意提,原因就是這一仗不僅輸得徹底,而且還發生了一系列的荒唐事件。
美軍位于西線的第8集團軍,編制相當混亂,甚至可以說是瞎搞。為什么這么說?首先按照正常邏輯,以當時美軍的機械化程度和火力配備,完全有能力獨立作戰。但第8集團軍偏偏要往主力里面摻沙子,主體作戰序列除了美第1軍、第2軍外,還有個南韓第2軍。這還不夠,美第1軍中加了英國第27旅和南韓第1師,美第2軍里又有一支土耳其旅。
把各國部隊混雜在一起,是為了強強聯合?當然不是,說白了就是為了面子和利益,覺得戰爭要結束了,有功勞大家一起分。韓國人認為只要跟著美軍沖到鴨綠江邊,那就是以后立國吹噓的資本,而美國人也需要有炮灰部隊去干些臟活苦活。
但恰恰是這種心態,成了第8集團軍崩潰的導火索,更直接導致了美韓在朝鮮戰場的第一次翻臉。
當時南韓第2軍的行進路線,被安排在整個第8集團的右側,在他們左邊的美軍第2師,則是大名鼎鼎的“印第安酋長師”,一支成立于1917年老牌勁旅,曾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中累立功勛。
到達朝鮮戰場后,美2師一路高歌猛進,是最有希望率先打到鴨綠江邊,立下戰爭首功的一支部隊。但總攻勢剛剛展開,師長勞倫斯·凱澤少將就大發雷霆,原因就是友鄰的南韓部隊行進非常緩慢,2天時間才向前推進了幾百米,等于沒動,已經被美軍主力遠遠甩在了身后。
凱澤一開始只認為韓國人在磨洋工,一直派人催,但得不到任何反饋。直到一架美軍偵察機偶然間看到這樣一幕:
“中國人正在加寬一條通往的德川的道路”
這則情報透露出兩個重要信息:
第一、 志愿軍正在向德川移動,這個方向不是在撤退,而是要發起進攻。
第二、 德川在南韓第2軍的行進路線上,志愿軍的進攻目標是韓國人。
凱澤慌了,他終于明白南韓部隊拖拖拉拉,大概率是遭遇了志愿軍的襲擾。而按照往常的經驗,志愿軍小規模的襲擊就是為了尋找敵人陣型的弱點,這是總攻前的必要試探。凱澤不在乎韓國人的死活,但他清楚一旦南韓部隊被打垮,美2師的側翼就將徹底暴露,志愿軍的槍口就能輕而易舉地抵住他的腦袋。
此時唯一的指望,就是南韓部隊能夠扛得住打,等待美軍支援。但凱澤想不到,志愿軍的進攻會如此之快,而韓國人的崩潰也同樣快。
就在當天晚上,戰斗打響了。在德川擔任正面進攻的是志愿38軍,僅僅一個碰頭,他們就把南韓第1師向后驅趕了2英里。志愿軍的戰法非常聰明,就是從薄弱點的韓軍下手,以一支強勁部隊突破韓軍防線,然后建立阻擊陣地切斷退路。
在38軍猛沖、猛打、猛追的“三猛”戰術下,整個德川的南韓部隊土崩瓦解,甚至包括南韓第7師的美軍顧問團也難逃厄運,他們中大部分人被殲滅,1名上校,1名中校,6名少校則成了俘虜。
天亮之后,德川的戰況被美國廣播公司的播音員作出如下描述:
“大韓民國軍隊第二軍團被殲滅。在中國軍隊的猛烈攻擊下,不到二十四小時之內第二軍團已不復存在,再也找不到該部隊的痕跡了?!?br/>
在南韓部隊被消滅后,下一個倒霉的就是美2師。
而接下來,就是38軍的巔峰一戰。從德川出發,14小時急行軍70余公里,趕在敵人機械化兵團到達之前,成功穿插至三所里與龍源里,截斷了整個美軍的后退通道,335團3連更是在松骨峰上打了名留青史的一場阻擊戰。
在志愿軍迅猛的穿插攻勢下,整個第8集團軍被打得四分五裂,所有連隊都在孤立作戰,他們與上級的指揮被切斷,也得不到任何友軍的支援,唯一的念想就是逃跑,但正面的退路又被堵死。
這是美軍戰史上罕見的兵敗如山倒,美2師一名軍官費倫巴克曾這樣描寫絕望的一幕:
“美軍是被一口一口吃掉的,而不是被大批擊潰。”
作為志愿軍的主要獵物,美2師已經在劫難逃。最絕望的還是師長凱澤,他已經完全失去了部隊的控制,只能待在指揮部里無能的怒吼。終于,第38步兵團團長佩洛普上校打來了第一通電話,但他匯報的消息卻差點凱澤掀了桌子:
“我從指揮部看到一個整團的韓國軍隊正逃向我們防區,他們的部隊已經被中國人粉碎了,我究竟該怎么對待這些人?”
其實也不怪凱澤發火,因為這場戰役美軍之所以敗得如此徹底,原因之一就是南韓部隊一觸即潰,不僅沒擋住志愿軍的第一波攻勢,反而轉身就把美軍的防線沖得七零八落。他們敗退下來時的驚恐神情,仿佛見到了天兵天將一般,幾乎把美軍官兵的斗志都沖垮了。
要說韓國人也不笨,知道打了敗仗就往美軍營地沖,指望把志愿軍的火力引向美軍,自己則抓住時機逃跑。凱澤雖然向來看不起戰斗力孱弱的南韓,但因為此時手中已經沒有幾支可用的部隊,他只能命令團長佩洛普:
“你必須指揮他們,使用他們,笨蛋!”
幾乎與此同時,為了堵住防線的漏洞,第8集團軍軍長沃克也下了一道荒唐的命令,讓幾天前剛趕到朝鮮的土耳其旅去協助美2師。
為什么說這個命令荒唐?
第一、 土耳其旅剛入朝,沒有經歷過任何實戰檢驗,這個時候讓他們去攔截志愿軍,大概率要成為炮灰。包括美軍自己都承認:這是用一個阿司匹林藥瓶的軟木塞去堵一個啤酒桶的桶口。
第二、 土耳其旅中連一個美國顧問都沒有,又不懂朝鮮話,根本無法和友軍溝通,接受作戰命令就是派一個會半吊子英語的軍官去比比劃劃。對戰場情況信息不明,對敵我力量的認知也糊涂,這樣的部隊怎么打仗。
但令凱澤震驚的是,僅僅就在土耳其旅投入戰場幾個小時后,他就收到了整個戰場上唯一的“捷報”,土耳其旅激動地聲稱:
“我們第一次與蜂擁而至的中國人交戰,不僅守住了陣地,并通過白刃格斗贏得了一場浴血戰斗,還抓了幾百名俘虜?!?br/>
凱澤接到這則捷報的第一反應只有四個字:這不可能。整個第8集團軍都敗得如此慘烈,一支剛派來前線的土耳其旅就能反敗為勝?為了驗證這一情報,美2師情報部專門派了一位名叫耕夫路的中尉翻譯去審訊俘虜。
但當耕夫路到達土耳其旅后,接下發生的事情卻幾乎讓他崩潰。后來凱澤將軍回憶朝鮮戰爭時,曾特意提到這一幕:
“我們審訊時發現這些俘虜根本不是中國人,而是一些時運不濟的韓國士兵,他從德川附近的陣地逃出來,卻誤入了土耳其人的防線。那些被打死的志愿軍其實都是韓國人!”
是的,那支逃向美軍陣地南韓團,被不明所以的土耳其人全殲了!
無法想象,當看到美軍旗幟的南韓敗兵,剛以為自己得救時,就被身高馬大相貌兇狠,腰挎彎刀的土耳其人殺了個人仰馬翻。陌生的西亞面孔,估計南韓士兵根本猜不出對面到底是友軍還是敵軍,甚至驚恐地以為蘇聯人參戰了?還占據了美軍的陣地?
一名幸存的韓國士兵后來回憶道:
“我們的步兵第八師,剛剛從前線撤回來遇到土耳其旅 ,他們二話不說一陣槍打刀劈,打死我們許多人,太冤枉了。喊英語他們根本不理睬,我們見他們深目高鼻,當然知道這不會是中國人,所以只好先投降再說?;厝ビ龅矫绹诎塑?,我們才得到解放。”
當時的南韓雖然打仗不行,但又是出了名的嘴硬脾氣大,要知道自己的士兵被土耳其旅如此殲滅,大概率要向“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告狀,甚至會提出外交交涉。但諷刺的是,韓國人沒有機會了。
在得知前線有一支陌生部隊參戰后,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也有些驚訝,當即詢問參謀長解方:“土耳其旅是何物?”
解方回答:“他們有5000多人,據說打仗十分野蠻!”
彭德懷聽罷只是一笑,說了句:“靠野蠻是打不了勝仗的,讓38軍掃了他們!”
于是就在第二天,那支土耳其旅終于見到了志愿軍,這一次他們沒有認錯對手,因為志愿軍的進攻毫不留情。一場戰斗下來,土耳其旅幾乎全軍覆沒,僅有少數連隊丟盔棄甲,逃進朝鮮北部寒冷的群山中。
也許是實在礙于面子上過不去,土耳其在后來回憶這場戰斗時,還在炫耀自己的英勇:
“軍官把他們的帽子扔到地上,以此為線,命令不許后退一步,要與陣地共存亡?!?br/>
不過志愿軍士兵對土耳其人的印象確實深刻,這支部隊雖然打仗一般,但斗志卻強,美軍、英軍、韓軍只要被包抄,必會撤退,但土耳其人卻會堅持到最后。而且在那些土耳其俘虜的屁股后,都會別著幾個朝鮮式的銅碗,原因是他們以為這些銅碗都是金子做的,要帶回去賣錢。
而更為諷刺的是,在土耳其帶回國的戰利品中,有一面特殊的旗幟,而繳獲的來源正是與南韓軍隊的那場戰斗。當時南韓部隊里有幾位國軍派來的指導員,在被土耳其旅開火狠打后,他們就隨手掏出了旗幟,想要證明自己的身份,但看到土耳其人還是照打不誤,也只能無奈扔下旗幟逃命去了。。
戰后打掃戰場時,土耳其人撿到了這面旗幟,雖然后來也知道自己闖下大禍,鬧了烏龍,但這面旗幟卻舍不得扔掉,后來就放在伊斯坦布爾軍事博物館里面,成了他們作為展示的重要“戰利品”,下面的注明文字為:
“朝鮮戰爭中繳獲的旗幟(中國民國),20世紀”
根據美軍自己公布的資料,整個清長戰役,人員損失最大的是在長津湖的陸戰一師,緊隨其后就是美2師。美2師戰前統計是18931人,戰后只收攏了8662人,這還不包括配屬給他們的土耳其旅和南韓軍隊的損失。
戰后,逃到后方的美2師師長凱澤被解除職務,成了朝鮮戰場上美軍首個被解職的師長,好面子的美軍高層還給他找了個體面的理由“患了很嚴重的肺病,必須去醫院治療”。不過凱澤自己對此卻是很不服氣,認為自己的失敗都是形勢所迫,是韓國人坑了美2師。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因為在志愿軍的后續攻勢下,美2師在朝鮮打了4年,敗仗吃了一籮筐,師長撤了好幾任,已然沒有了任何體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