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暑期檔結束僅剩10多天,可暑期檔票房卻剛剛破百億,去年同期總票房206億,相比去年少了近百億票房。為啥會有這么大的差距呢?
去年暑期檔上映140部電影,今年138部,數量差不多,質量可差得遠了。
去年《孤注一擲》35億、《消失的她》35億、《封神》24億、《八角籠中》22億、《長安三萬里》18億,而今年《抓娃娃》31億、《默殺》 13.61 億、《云邊有個小賣部》7.62 億……
這對比著實慘烈,去年有號召力、有口碑的票房很多,今年僅有一個《抓娃娃》,還是因為沈、馬麗組合,大家才想走進影院嘗嘗咸淡。
有媒體為導演們挽尊,今年是因為經濟下滑啦,趕上奧運啦,理由找了一大堆,卻不敢說真正的原因:影片本身已經不能吸引觀眾進影院了。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電影電視劇不注重本身的劇情,而是全靠營銷。電視劇拼命營銷CP感,電影宣發全靠話題。
哪個男演員路演時被男觀眾喊老公,捂臉逃跑/害羞面壁;哪個女演員被女粉絲喊老公,霸氣答應,粉絲開心尖叫;某某姐/哥還在古偶拼顏值?我們XX姐/哥演技已經next level 了……
除了粉絲,誰管你被調戲是什么反應啊?能不能正兒八經的讓我知道劇情啊,觀眾是為故事本身買單的。
劇情營銷?當然有啊。
前一秒狠辣指導小弟怎么電擊、虐待受害人,下一秒音樂響起,虔誠拜佛;百人廣場上,主角在二樓出現,拿著大喇叭,癲狂洗腦下,人人都信自己會暴富。
哦豁,這劇情可以啊,主角演技也帶感,期待值拉滿。走進影院一看,他是邊緣配角啊,劇情也是拉了坨大的,宣發你膽敢騙老子。
宣發不能信,去看看觀眾評價總行吧。結果購票網站統統 9 分起,某博都是營銷軟文,某瓣淪為互刷五星一星水軍粉絲陣地,文藝片高分被指圈地自嗨裝 13 ,媒體影評人、知名 UP 主也是拿錢吹黑,整個互聯網沒有一個可以參考的評分系統。
有網友說:爛影片大量營銷讓觀眾走進影院感覺被騙,好影片被黑觀眾信了導致作品虧損,無奈退場,所以這是整個電影市場的福報。
總的來說,電影票房是成也營銷,敗也營銷。導演編劇不好好琢磨劇情,只想套模式賺錢;演員不專注于人物,營銷水軍買的飛起;宣發預告片亮點頻現,結果正片拉跨無比。觀眾掏錢進影院,結果被騙感無法掩蓋……自然不會再進影院。
希望影視從業者們專注本質工作,用心打磨作品,別再妄想依賴營銷了。現在的觀眾,已經不會為營銷買單了,你們只剩口碑一條路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