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管理層交出首份成績單。
文丨海克財經 許俊浩
暑假行至尾聲,外賣行業熱度不減。阿里巴巴近日公布新財年第一季度財報,其中剛剛經歷新老管理班子交接的餓了么,表現有點超出意料。
財報顯示,2025財年第一季度,即截至自然年2024年6月30日止的3個月,阿里本地生活集團收入162.29億元,同比增長12%,增收主要來自餓了么與高德的訂單強勁增長;餓了么的財務表現顯著改善,使本地生活集團虧損大幅收窄,這一季度本地生活集團經調整虧損由上一年同期的19.82億元減少至3.86億元,大大超過市場預期。
這是餓了么新管理層交出的首份成績單。
此前阿里本地生活集團董事長兼餓了么CEO俞永福卸任,本地生活集團的兩大業務餓了么與高德分別設置董事長和CEO,餓了么由吳澤明任董事長,韓鎏任CEO。在2024年3月餓了么管理層例行年度會議“百人團會議”上,俞永福表示,新管理團隊將帶領餓了么走過接下來3年的新周期,也會離獨立上市越來越近。
如今良好的“新三年”開端,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這一看法,也消解了外部對管理交接帶來的隱憂。這份成績單顯示出餓了么組織效能和平臺能力的持續提升,公司已從新階段起點,邁步加速向前。
01
效能全面提升
回溯可知,2021年6月是個關鍵節點,餓了么正式開啟為期3年的組織革新。
彼時俞永福接管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全面重塑板塊商業戰略,以餓了么的到家業務和高德的目的地業務為核心,追求高質量增長。
這場組織革新帶來的變化,直接體現在數據上。
財報顯示,2022財年,即截至自然年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阿里本地生活收入為434.91億元,同比增長23%,經調整虧損217.75億元;2023財年,即截至自然年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阿里本地生活收入為501.12億元,同比增長12%,經調整虧損減少至140.21億元;2024財年,即截至自然年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阿里本地生活收入增長至598.02億元,同比增長19%,經調整虧損降至98.12億元。
簡單來說,經過3年的“調體質”“練內功”,阿里本地生活集團年收入來到600億元量級,虧損則收窄至100億元以內。
阿里財報反復提及,本地生活的收入增長由餓了么的訂單增長帶動,虧損收窄則源于餓了么的UE即單位經濟效益的改善。
自2023財年第一季度,即截至自然年2022年6月30日止的3個月,餓了么UE首次實現轉正;2023財年餓了么GMV同比增長迅速,單均價格提升,單均配送成本下降,整體保持每筆訂單UE為正并不斷改善;2024財年,餓了么訂單量同比增長依然強勁,經營效率不斷提升,規模持續擴大。
這選擇的是修煉內功的長期發展路徑。
據海克財經了解,餓了么將超算平臺、AI等前沿技術的創新應用視為提升整體運營效率的關鍵。如餓了么所建立的物流超算平臺“蜂鳥即配智慧大腦平臺”,優化了智能調度系統與路徑規劃算法,能夠有效減少騎手配送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提升訂單的合并配送率與順路率。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6月,餓了么騎手合單順路率同比提升了85.7%。
與此同時,這家公司依然在不斷夯實技術底座。官方數據顯示,餓了么已申請超過820件物流技術發明專利。2024年8月,餓了么還宣布將10項專利開源,并在上海技術交易所公開掛牌。這10項專利中,有7項食品安全領域專利、3項低碳環保領域專利,且部分專利與AI相關。這也是國內首批通過全國技術要素市場公開掛牌的開源專利。
強大的技術能力能夠系統性提高匹配效率,最大限度減少資源浪費,自然使經營效益穩步向好。這也是阿里財報中餓了么又一季度表現優異的重要原因。
華泰證券2024年8月發布的一份研報亦提及,目前餓了么著重提升區域范圍內的訂單密度及UE水平,進入了區域內規模效應放大階段以及自身經營層面的正循環軌道,在部分區域內的長期盈利空間具有一定穩定性。
02
深擊即時零售
服務場景的拓展亦是餓了么不斷增長的關鍵動能之一。
隨著消費者心智增強和商家供給水平提升,即時配送的覆蓋范圍已由單一的餐飲外賣場景向日常生活全品類延展,構成了即時配送加商超生鮮、數碼、美妝個護、鮮花等多品類實物消費的即時零售業態。此前阿里的多個季度財報提及,餓了么的非餐飲訂單增長迅猛,帶動了平臺整體平均訂單金額上升。
即時零售發展態勢蓬勃。
2023年初,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明確提出“大力發展共同配送、即時零售等新模式”。同年7月,商務部等多個部門共同發布《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提到要支持即時零售模式發展,賦能實體門店,拓展服務半徑。
據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布的《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23)》,國內即時零售市場規模自2017年的365.71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7675.71億元,預計2026年將達25082.6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即CAGR超過50%。
順此趨勢,餓了么高效、快速拓展場景,精準滿足消費者的即時多元需求。
例如2024年5月試點上線的“鮮花送禮”頻道。餓了么基于用戶“520”等節日的需求,設置了各項定制化送禮物的功能,包括個性化的紀念日提醒、按照送禮對象的偏好和特征篩選推薦商品等,還能AI代寫祝福賀卡。官方數據顯示,5月20日,餓了么平臺內異地鮮花訂單量環比增長100%,多個城市“異地送花”訂單環比增幅超過180%,酒類、面膜、香薰等禮品的訂單量也有增長。
針對炎炎夏日,餓了么推出了“冰冰有禮節”:自6月至8月,餓了么聯合全家、7-11等5萬家零售門店及蒙牛、伊利等多個品牌,為用戶提供僅需0.01元就可以購買的即食冰杯,多款冰淇淋、酒水也能以0.01元價格優惠購買。為了讓用戶更好地享受冰品,餓了么還聯合零售門店上線“冰冰保”服務。用戶如果遇到冰品融化或不冰的情況,15分鐘內可直接發起退款申請。
切中用戶痛點的活動,熱度必然高漲,微博上該活動相關話題閱讀量目前已超2.8億。
打造用戶喜愛的消費場景,能對訂單量形成強力拉動。據餓了么聯合調研機構尼爾森IQ共同發布的《2024夏季即時零售冰品酒飲消費洞察報告》,2024年6月,餓了么冰品訂單量同比增長27%,酒水飲料訂單量同比增長22%,大暑期間冰杯訂單量同比增長達350%;而且餓了么實現了“以冰帶品”的效果,如“冰杯+果蔬味飲料”“冰杯+啤酒”等組合,2024年6月的訂單量同比增長亦達約3倍。
此外,餓了么的創新服務已拓展至線上購藥場景。自2024年6月起,餓了么陸續在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等10個城市上線外賣購藥醫保支付服務,首批接入超過2000家藥房門店,為用戶提供更多便利。
03
“上岸”漸行漸近
包括餐飲外賣和即時零售在內,即時配送行業本身仍在快速增長。
據調研機構艾瑞咨詢2024年5月發布的《中國即時配送行業研究報告》,2023年即時配送行業規模約為3409.8億元,同比增長24.6%,2024可達4176.8億元,預計2028年將超過8100億元,2023年至2028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8.9%。
浪潮之中,餓了么隨著吳澤明與韓鎏的接任,也正疾步開啟新賽程。
需要看到的是,餓了么在長期戰略上具有足夠定力和篤信。韓鎏表示,未來3年,餓了么將聚焦“1+2” 長期戰略,“1”代表做好一個健康增長、更懂消費者的到家餐飲平臺,“2”則指餓了么新確定的兩個第二增長曲線,包括符合餓了么特色的即時零售和高市場價值的即時物流網絡。
韓鎏還提到堅持“雙輪驅動,四橫四縱”的戰略不變——這正是俞永福在2021年提出并貫徹至今的。所謂雙輪驅動,指的是即時商流和即時物流,即以高效的零售和物流體系為根基;四橫四縱則指即時商流超算平臺、即時物流超級網絡等核心業務資產和評價激勵效率等體系。
也就是說,餓了么會在“舊三年”的發展根基之上繼續踐行長期主義,塑造“新三年”健康全面的發展生態。
從近期平臺動向來看,多方共贏的活動形態直觀呈現了這種戰略。
以歐洲杯期間活動為例,餓了么推出了“猜球贏免單”“點球大戰”“大牌免單”等活動。用戶可以對歐洲杯小組賽的各場比賽進行競猜,競猜正確的用戶能夠參與獎池瓜分,有機會兌換茅臺酒、黃金足球手鏈等獎品和餓了么的各類免單權益。除了球迷用戶,餓了么同樣關注非球迷用戶,以“點球大戰”小游戲使用戶“懂不懂球都開心”。用戶累積游戲成績亦可兌換多種獎勵。
這些有創意且實惠的玩法廣受用戶喜愛。據官方數據,歐洲杯開賽的第一個周末,即6月15日、16日,北京、上海、長沙、西安等城市凌晨外賣量環比增長均超過35%。
巴黎奧運會的相關活動亦如是。
在奧運會開幕前,餓了么就推出“猜答案免單”活動,提前拉動商家和消費者的熱情參與感。用戶回答奧運知識相關問題,回答正確則有機會獲得最高39元的免單。奧運會期間,餓了么還推出“奪金免單”和“挺你免單”等活動,只要中國隊拿下金牌就釋放免單名額。
據官方數據,餓了么推出奧運相關的免單場次超過70場,累計2.5億用戶參與到“開心運動會”的各項活動中;平臺上有近200萬餐飲、零售商家報名參與免單活動,瑞幸、胖哥倆等品牌在免單專場中訂單量突破歷史峰值,星巴克、悸動燒仙草等品牌訂單交易額高漲,且新客訂單占比明顯增加。
由此可見,堅持用戶導向,持續做厚對用戶、商家和騎手的價值,已漸成餓了么從革新期沉淀下的“肌肉記憶”。關于如何深化內功、拓展外延,新管理班子如今已交出初步答卷,而在未來的持久戰中,餓了么還將如何書寫新篇章,更多可能性正待展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