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7月8日訊(記者 高夢陽 徐賜豪 實習記者 李佳怡)7月的第一個周末臨近外賣傳統促銷季,競爭再度升級。
今年一季度開始,隨著京東外賣“百億補貼”的上線,外賣市場一度演變成美團、阿里、京東的攻防戰。
有行業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表示,外賣市場總量5月的日單量約為1億單,6月已經膨脹到了1.6億單以上。
《科創板日報》了解到,在這一過程中,原本一家獨大的美團在6月的即時零售日訂單已經多日維持在9000萬單以上,淘寶閃購6月底日訂單超6000萬,而京東官方在618時透露單量為2500萬單。如果僅從訂單量維度看,美團的市場份額已經下滑到60%左右。
但在上周末,外賣市場也再度突破峰值。隨著淘寶閃購“500億補貼”的啟動以及美團的外賣促銷季開啟,相關數據顯示,截至7月5日22時54分,美團即時零售當日訂單量成功突破1.2億單,餐飲訂單占比頗高,超1億單。淘寶閃購與餓了么也不甘示弱,于7月7日一早聯合宣布日訂單數超8000萬,其中非餐飲訂單超1300萬。
這意味著,外賣與即時零售市場的日訂單總量已經迅速攀升至2億單。
目前,這場由京東外賣百億補貼開啟的“外賣大戰”,正重新回到美團阿里的“雙雄時代”,而京東在實現了外賣市場的逐步設想后正在規劃新的發展路徑。但《科創板日報》記者在走訪中注意到,面對這波突如其來的“外賣紅利”,商家、騎手卻褒貶不一。
阿里發力、美團加碼,外賣市場上演“瘋狂星期六”
7月5日是暑期消費旺季正式開啟后的第一個周末,也是外賣消費的傳統促銷季。
《科創板日報》了解到,過去五年間,美團都會在7月5號左右選擇開啟夏季促銷活動。但在今年的7月初,阿里的發力,讓今年的暑期旺季添了不少火藥味。
7月2日,淘寶閃購宣布啟動的規模高達500億元的補貼計劃。當時淘寶閃購稱,上線兩月日訂單突破6000萬,并以巨大流量反哺線下,包括發放大額紅包、免單卡、官方補貼一口價商品等方式促銷,在商家端也同時上線店鋪補貼、商品補貼、配送補貼、免傭減傭等措施。
據悉,在淘寶閃購補貼計劃官宣首日,訂單顯著增長。數據顯示,有589個零售品牌當日訂單量比5月2日(淘寶閃購業務全量上線)增長超100%,其中熟食、酒水乳飲品類的單量翻倍。此外,食品、藥品、3C數碼、運動鞋服、鮮花等品類在淘寶閃購訂單增幅顯著。
補貼帶來的效果顯而易見。記者7月7日從淘寶方面獲悉,淘寶閃購7月5日的日訂單數超8000萬,其中非餐飲訂單超1300萬,淘寶閃購日活躍用戶超2億。
單量在短期內快速上漲,意味著淘寶閃購需要快速補充運力。日前,《科創板日報》記者在多個外賣騎手兼職群里注意到,僅上海地區就有多個群主在招聘餓了么兼職騎手。
一位招聘人士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現在餓了么的騎手單價最高,9元一單,而京東外賣只有6元一單。
也有餓了么騎手向《科創板日報》記者透露,上周末只要達到一定的單量就可以觸發額外激勵。
“現在餓了么的單子明顯多起來了,以前只有四、五十單的,現在隨便跑跑都能有六、七十單,周末的時候甚至能跑到100多單。”杭州多位跑騎手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
實際上,過去5年間美團一直在7月份初開啟夏季促銷活動,《科創板日報》記者也從美團外賣內部人士處獲悉,去年夏季促銷美團外賣的訂單峰值是9800萬單。近日《科創板日報》也從美團內部人士處了解到,6月美團的即時零售日訂單已經多日維持在9000萬單以上。
面對淘寶閃購+餓了么的攻勢,美團選擇應戰。7月5日開始,兩大平臺放出了大量且大額的外賣紅包券,其中包括“滿25減24”“滿15減15”“滿22減18”等多張無門檻外賣券。淘寶閃購平臺推出了“滿18減18”的新人專享紅包后,美團也聯合不同奶茶飲品品牌推出了“0元喝奶茶”的平臺福利活動。
不少美團外賣騎手向《科創板日報》透露,在騎手激勵方面,美團也下了血本。
一位南京的美團眾包騎手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7月5日自己工作9個小時到手1600元。據該騎手介紹,只要達到30單,光高溫關懷金就有450元的獎勵,此外還有天降隨機獎,以及特定時段的專屬跑單禮等等激勵。
7月5日晚間,《科創板日報》記者獲悉,截至22時54分,美團即時零售當日訂單已經突破了1.2億單,其中,餐飲訂單已超過1億單。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當晚20時45分,美團內網曾顯示即時零售日訂單突破了1億。這也意味著,在2個小時的時間內,美團已產生了超過2000萬筆訂單。
平臺補貼,商家吃飽了嗎?
受到兩大平臺補貼的刺激,不少商家的訂單量激增。
記者從奈雪的茶相關人士處獲悉,周末兩天奈雪的茶外賣訂單破峰值,兩天突破100萬單,環比增長50%,“單店最高環比增長230%”。
Tims天好咖啡外賣負責人向《科創板日報》表示:“在外賣大戰的推動下,多家Tims天好咖啡門店的訂單量暴增,有門店漲了3倍有余
在上述Tims天好咖啡人士看來,外賣平臺通過大額券的補貼活動,吸引了大量用戶,Tims借助平臺流量快速覆蓋非門店周邊的消費者,尤其是辦公區、住宅區等場景。“我們的新品冷萃咖啡系列和貝果堡系列廣受顧客歡迎,銷量增長了1倍,平臺活動也為我們品牌提供了更多曝光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受到上述消息影響,7月7日港股新式茶飲板塊集體高開。茶百道漲幅達15%,奈雪的茶漲近10%,古茗漲近6%,滬上阿姨、蜜雪集團也漲近3%。截至收盤,茶飲股依舊表現強勁,茶百道報收10.64港元,大漲11.04%;古茗報收27.6港元,漲6.15%;滬上阿姨、蜜雪集團漲幅均超5%。
但《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面對兩大平臺突如其來的海量訂單,線下商家有些疲于應對。
“太離譜了!”山東某蜜雪冰城的店員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平常門店的美團外賣單量連50單都夠嗆,但在7月5日晚間突然涌進200多單。
“很突然”。廣東某塔斯汀門店的店員也向記者回憶稱,事先并沒有得到通知,上周六晚間突然平臺涌進大量訂單,店內4名中班的同事加上晚班4人一共8人,一直干到2點都沒吃過飯,“連廁所都沒上到,要是還不下班,我們都要哭了。”
《科創板日報》記者在上海浦東新區世紀匯商圈走訪時,一名一點點茶飲的店員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周末單量多到最后只能把外賣關掉。同樣的情況發生其他茶飲門店發生,該商圈一酸奶店店員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周六晚上突然就爆單了,訂單多得做不完。
但在7月7日補貼降低后,上海浦東新區世紀匯商圈的外賣商家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單量明顯下降到正常值。“現在基本穩定了。”上述酸奶店店員表示。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對于平臺補貼,并非所有品牌都持正面看法。
某定位中高端的餐飲品牌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此次平臺的補貼讓部分商家也在思考,是要銷量還是要品牌品質。在他看來,對于要做私域、價格帶的品牌來說,這次外賣大戰會“很受傷”。
即時零售攻防戰
今年,即時零售市場因京東“突襲”外賣業務掀起新一輪大戰,但如今的即時零售除了補貼戰外,模式、策略有了新變化。
以京東為例,率先挑起戰火的京東,在百億補貼之下,于“618”前后日訂單量突破2500萬單,餐飲門店入駐超150萬家,全職騎手規模達12萬人。
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作為外賣后來者的京東開始嘗試新模式。《科創板日報》記者獲悉,京東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劉強東前不久在一個小型分享會中表示,京東進軍酒旅餐飲領域,目的是希望通過供應鏈將這些行業的成本降低,能夠成為酒店餐飲一個新通路。
“前端賣飯菜可以不賺錢,靠供應鏈盈利即可。當前40%的外賣用戶會交叉購買電商商品,這筆投入比去外部平臺買流量更劃算。”劉強東的底層邏輯是“低價引流、供應鏈變現”。
目前來看,在投入“百億補貼”的成本后,劉強東的策略更“務實”。 6月24日晚間,京東物流在港交所公告稱,隨著京東外賣業務的迅猛發展,京東物流開始招募全職騎手,參與京東外賣的配送服務。
種種跡象表明,由于京東外賣快速發展導致的人手不足,京東物流也在尋找全職外賣騎手和快遞員協同的機會。一位京東外賣騎手向《科創板日報》記者透露,近期已經在接受培訓。“以后可能早上去分揀,中午送外賣,下午送快遞”。這意味著,在履約方面,外賣配送和物流原有的最后一公里配送可以在高峰時段互補,比如物流小哥高峰是在11點前,外賣是在午餐和晚餐,協同協作,以應對用戶需求。
實際上,與今年年初大張旗鼓要顛覆外賣格局的京東不同,阿里一季度在外賣市場并沒有選擇跟進。但在4月30日,阿里官方突然宣布淘寶天貓將即時零售業務升級為“淘寶閃購”,由餓了么保障履約,同時推出“餓補超百億”計劃。
在6月23日,為了進一步形成合力,阿里巴巴又將餓了么、飛豬合并入中國電商事業群。而記者也從阿里內部人士處獲悉,如今中國電商事業群內部圍繞淘寶天貓,已經在聯動所有資源為淘寶閃購“輸送彈藥”,所謂500億元補貼計劃也只是開始。
不單單是餓了么,以飛豬為例,《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淘寶閃購已經在重慶、深圳和杭州三個城市上線了“特價酒店”業務,類目內部集中展示了價位在100~200之間的低價酒店,降價幅度從18%到49%,甚至超過了60%。
面對京東、阿里的夾擊,美團選擇“穩中求變”。《科創板日報》注意到,618后,美團內部將資源全面向美團閃購和小象超市傾斜,美團優選則收縮戰線。其戰略清晰可見:以高頻外賣流量為基石,依托745萬騎手構建的密集配送網絡,通過拓展門店與閃電倉,為10億消費者打造“30分鐘生活圈”。小象超市更立下“覆蓋所有一二線城市”的目標,試圖以“高頻帶低頻”模式,復用品牌線下供應鏈,提升高客單價訂單占比。
零售行業投資人張偉榮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三大巨頭的攻防戰,本質是供應鏈效率與生態閉環的較量。
張偉榮進一步分析稱,美團憑借高訂單密度,已構建起多元生態:拼好飯通過集單配送降低成本,閃電倉實現“10分鐘揀貨+20分鐘送達”,浣熊食堂、松鼠便利等自有品牌則依托規模效應高效運轉。反觀阿里,雖手握淘寶天貓7億用戶流量,但若想逆轉美團,僅靠補貼拉單量遠不夠。京東的差異化路徑則聚焦“品質外賣+供應鏈協同”,但下沉市場運力短缺、用戶習慣待培養等問題,仍需技術投入與生態整合來解決。
張偉榮指出,即時零售的終局,取決于技術厚度與生態閉環能力。美團的“規模效應×技術降本”已形成飛輪,京東與阿里需在差異化策略中尋找突破口。“這場戰爭沒有終局,只有不斷進化的生存法則——誰能將訂單密度轉化為供應鏈效率,將流量優勢沉淀為生態壁壘,誰就能在萬億即時零售市場中笑到最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