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老徐不愧是研究生輔導專家,一張圖片一句話,就揭露了莫言審丑及仇恨教育的真面目!
京城老徐發了一個關于“仇恨”教育的帖子,不料卻隔山打牛,揭露了莫言的審丑本質!
8月4日,老徐轉發一個帖子說:這是關于“仇恨教育”的一個帖子!帖子的內容如下:
【仇恨教育特別是對青少年進行仇恨教育,就像一把閹割刀,將人性中最美好的善良閹割掉,只留下了不知為何的仇恨;使孩子們從小就在意識形態的認知里,失去了人性的善良與寬容,滋生了狹隘與妒忌?!?/p>
京城老徐真會選日子,這段時間,網友們正在狠批莫言用低俗文學進行“審丑與仇恨”教育,極度扭曲了青少年價值觀。京城老徐卻發了一個帖子“仇恨教育”,不料卻正好揭露了莫言審丑與仇恨教育的本質。
莫言一向是“審丑”的能手。過去他語言的骯臟令人嘆為觀止,這次在《豐乳肥臀》中又一次塑造了“我”(金童)這個性變態者,把“我”對女性的玩弄、狠衰寫得淋漓盡致。
原文摘錄如下:
“我”不分長幼親疏地摸弄啞咬一切女人的乳房,幾個親姐姐也不放過,“我”在六姐招弟結婚時,獸性大發,想沖上去,用刀子劃破她的裙子,然后貼著底盤利落地把她的乳房旋下來;在所謂“雪集”上,“我”扮演雪公子,一次摸過120個女人的乳房,以后“我”奸淫女尸被判刑15年,出獄后仍然惡習不改,沒有乳房摸就大病,在母親幫忙下,上了比他年歲大得多的“獨乳老金”的床,以后又靠“我”那成了大款的外甥司馬糧的資助,每天招來3撥21個“胖的、瘦的、大的、小的、白的、黑的、黃的、紅的”女人,亮出胸膛讓“我”檢查,“摸到最后一天我的手脖子已軟弱無力,手指上磨起了血泡?!?/p>
你們自己看看莫言都寫了些什么玩意?這就是所謂的“贊美偉大的母親與女性”嗎?
這不是低俗賣俗是什么?這不是“審丑”以丑為美,是什么?這不是教壞青少年是什么?
難怪?,知名?經濟學者?盧麒元?批評?說?:“他們那些東西不但能登堂入室,但?,他們卻?足以升官發財,足以獲得那么高的地位?!?/strong>
莫言的《賣白菜》極度渲染“仇恨”與“狹隘”主義,是典型的“仇恨”教育!
我是通過?一位?文學?博士?朋友?知道?莫言的《賣白菜》入選蘇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書(2016年秋季修訂)課文的!著實大吃一驚!
查詢一下資料,確實有,并且還配有賞析呢!本人第一次以學生的心態認真學習完這篇《賣白菜》及后面的賞析介紹,挺震驚的!
原文配的名家賞析如下:
《賣白菜》曾被選家選入年度短篇小說集,也被莫言本人選入自己的散文隨筆集,還被當作小小說刊登在晚報副刊。時下,小小說的“小小說腔”令人生厭。這是一篇無“腔”的小說,真正的大家手筆。記得莫言曾經說過,什么是風格?風格就是一個作家具有了自己獨特的,不混淆于他人的敘述腔調。這個獨特的腔調,并不僅指語言,而是指他習慣選擇的故事類型、他處理這個故事的方式,他敘述這個故事時運用的形式等等全部因素所營造出的那樣一種獨特的氛圍。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又是一篇帶“腔”的小說。
讀完這篇文章,或者說小小說,簡直沒有產生絲毫的感動,只感到一股仇恨撲面而來!恕我直言,全文枯燥乏味,啰里八嗦,充滿所謂的細節描寫小說腔調,而這種腔調恰恰是與小學生的思想意識格格不入的。我真不知道小學生讀他這篇文章的感受是什么?估計也是被逼讀完的,因為沒有任何吸引力與情緒感染力!
我也不知道從這樣的文章中,小學生能學到什么?既沒有寫作技巧,更沒有審美價值與人生觀教育性!
?文章通篇充滿仇恨與火藥味,根本不適合小學生心理與審美教育。這是典型的起“仇恨教育”,嚴重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我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莫言對于買菜老太太的細節描寫部分。
12歲的小孩對老太太“充滿了惡感”、不該“昧著良心”說我們的白菜卷得不緊!然后自己卻惡狠狠地甩出一句“再緊就成了石頭蛋子了”!到?后面?,作者十分惱火,便刺她:“別撕了,你撕了讓我們怎么賣?!”……直到最后終于成交,而精明的作者竟然“多算了老太太一毛錢”!
我對這個老太太充滿了惡感,你拽斷了我們的白菜根也就罷了,可你不該昧著良心說我們的白菜卷得不緊。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話:“再緊就成了石頭蛋子了!”老太太抬起頭,驚訝地看著我,問母親:“這是誰?是你的兒子嗎?”
這就是莫言這篇文章描寫的一個重要沖突!但這樣的沖突行文間充滿火藥味、仇恨性,毫無趣味性與人情味可言!
莫言在《賣白菜》中制造的另一個沖突就是母親最終沒有賣出白菜,原因卻是因為“我多算了老太太一毛錢”的自私自利及睚眥必報的小肚雞腸!
“你今天讓娘丟了臉……”母親說著,兩行眼淚就掛在了腮上。
文章結束部分,作者寫道:“這是我看到堅強的母親第一次流淚,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strong>
可以看見,結尾部分作者并沒有對“多算了老太太一毛錢”予以回應,更沒有對作者內心深處變化與感悟的描寫。卻寫“看到母親第一次流淚,至今想起依然沉痛。” 當然這是人之常情!但作為入選進小學生課本的文章,應當必須注意故事情節發展的合理性、文章的示范效應與潛移默化作用!這就要求作者應該對于“欺騙”老太太一事要有回應,如此,作品才算完美、深刻、動人,文章才具有引領青少年身心健康及人格教育的效力,否則,《賣白菜》根本沒有資格入選教材!
世界上最無恥 最陰險 最歹毒的贊美,就是用窮人的艱辛和苦難,當做勵志故事去愚弄底層人。(王朔)
王朔這是罵莫言嗎?莫言總是寫一些撿麥穗、賣白菜、吃煤炭的所謂“窮人勵志故事”博人眼球!按照王朔的觀點,這是典型的“無恥陰險與歹毒”!
文學批判丑陋很正常,但是不要一味地宣揚丑陋,而是為了找到陽光,弘揚真善美!只有那些積極向上的作品,才能真正的鼓舞人心!
京城老徐@老徐說道
轉發的這個帖子就像一把匕首,挑開了莫言一貫奉行的“審丑與仇恨教育”的畫皮!
確實,“仇恨教育特別是對青少年進行仇恨教育,就像一把閹割刀,將人性中最美好的善良閹割掉,只留下了不知為何的仇恨;使孩子們從小就在意識形態的認知里,失去了人性的善良與寬容,滋生了狹隘與妒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