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荒原投資凌鵬在一場直播中分享了對紅利投資的看法。
凌鵬,荒原投資創始人兼投資總監2005年入行,有近20年從賣方到買方的從業經驗,見證市場五輪牛熊。投資作業本課代表整理了其分享的要點如下:
1、紅利投資機會是十年磨一劍......
這是一個長期的產業層面的機會。這個機會是由于十年的供給側改革導致供需平衡,極度的估值壓縮,以及主流機構的長期不認同,這三者創造出來的巨大的預期差。
2、現在的A股是極致分化的。
如果比較歷史上幾個重要低點......現在的分化程度超過當年,低的非常低,高的非常高,就是“澇的澇死,旱的旱死”的狀態。
3、為什么大家現在始終是“掛羊頭賣狗肉”呢?
很多人認為A股估值低,所以我們應該買A股。
但是從最終的投資行為來說,又是去擁抱那些高估值,或者只是從喜馬拉雅山下來一截的股票和行業。
4、過去三年的熊市,不是因為中國經濟,不是因為房地產,不是因為疫情,也不是因為俄烏沖突或美國特朗普的事件。
過去三年股票市場走熊的原因是高估值泡沫破滅了,而低估值,大家始終不愿意長情地去擁抱。
在這種情況下,高的在往下掉,低的慢慢崛起。所以整體市場的中樞在不斷下降,這是過去三年熊市的根本原因。
5、全世界重大的資本市場,沒有一個市場的公募基金配置像A股那么偏離(公募基金的配置比重和市場的權重偏離非常大)。
6、不是說要大家去擁抱這些傳統行業。我只是希望你能夠正視它們,不要那么大的歧視或偏見。你會發現這些股票有價值,主流機構的資金只要稍微過去一點,這些股票一旦上漲,整個指數上漲保衛3000點甚至6000點,都不是什么特別過分的事。在此前文章中,凌鵬已指出,為何紅利投資是十年磨一劍的行情。本次直播中,他進一步對A股市場復盤,并分享了具體的紅利投資策略。
以下是投資作業本課代表(微信ID:touzizuoyeben)整理的精華內容,分享給大家:
紅利投資十年磨一劍,行情才剛剛開始
主持人:紅利投資究竟能還能紅多久呢?凌鵬:“少年的投資機會”是A股投資者非常喜歡的一種模式,就是投資成長股,投資于少年。
這些股票在05年到07年是少年,但到了2011年以后,隨著中國經濟的回調,有了長達十年的調整期。最近這兩年,這些行業陸續以各種形式回歸,比如煤炭、工程機械、航運、銀行等。這些我稱之為中年。經過十幾年,它們已經到了中年。
從產業的投資角度理解這個行業,會發現幾點:
第一點,現在它們的基本面比較穩固。因為它們從2011年到2020年,經歷了長達十年的調整。
所以我說,紅利投資機會是十年磨一劍。另一方面,從估值角度看,它們的估值水平非常低。
無論是從絕對估值,還是與國際同行的比較,或者相對估值角度看,都是處在近20年的低位。
第三點,從主流投資人群角度看,還存在很大的預期差。
現在的主流投資機構,熟悉的投資流程和方法,基本上還是針對成長股,針對少年的。
所以對于這些中年歸來的傳統行業,他們不太知道如何評估。
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思考問題,會發現它的可持續性要比大家理解的主題投資長久得多。所以我們主要是從這個角度思考問題的。
股息排列來選紅利股?股息特征會越來越低,產業特征會越來越強
主持人:您提到這些傳統行業算是中年歸來,但大部分投資者還沒有清晰的認知去投資這個中年歸來的傳統行業。有人認為選擇紅利股就是把低估值、高股息的股票拉一下,哪個排前面就買哪個。您認為這個邏輯對嗎?如果不對,您用什么邏輯去投資這些中年歸來的傳統行業呢?
凌鵬:我覺得從這些角度理解行業,可能比直接用股息率排序投資要好得多。而且,我認為這個行情還沒有到尾聲,還是剛剛起步的階段。隨著時間推移,行業和產業的屬性和特征會越來越強烈,而所謂的股息特征會變得越來越低。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有些行業的股息率甚至比我們看到的其他行業更低,但股價依然會上漲。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可能是更好的投資和理解方式。
我認為這是一個長期的產業層面的機會。這個機會是由于十年的供給側改革導致供需平衡,極度的估值壓縮,以及主流機構的長期不認同,這三者創造出來的巨大的預期差。
A股港股紅利股哪個更優?
主持人:我們想問一下,港股估值低,股息率相對較高。那么港股與A股的紅利股哪個更具投資價值呢?
凌鵬:似乎從價值投資角度看,應該去買港股,而不應該買A股。這個觀點我認為一半對一半錯。所謂對,就是說從價值投資者角度,我是公司的股東,拿了股權不打算賣。從這個角度看,這個說法是正確的。同樣東西,港股賣得比A股便宜30%,這個觀點肯定是正確的。
但是從資管角度,比如我是私募,需要每半年每年客戶考核。這個觀點不一定正確。
我研究過歷史上的AH股價差,同樣是A股,普遍比H股貴。但一旦板塊行情來,你會發現AH價差不是縮小,而是擴大。
比如過去三五年,煤炭、電信、三桶油、五大行都有行情。你會發現當行情走過程中,H股價差在拉大,不在縮小。
所以從資管角度,從兌現股價角度看,A股上漲幅度要比H股大。即便H股比A股便宜,也是如此。
我們需要思考和關注的是,價值投資或者挖掘價值的前提條件是什么?很多人沒有理解這個問題。實際上,要真正談價值,本質上市場要有常駐資金。
也就是說,資金的時間要比較長,這種情況下才能談價值。
香港市場與A股市場很大的區別是,A股市場始終有資金存在,不會系統性離開中國。但香港不是這樣,香港本質上是離岸市場,很多資金來無影去無蹤,今天在這里,明天可能撤離。它更多是接近游資的性質。
A股極致分化遠超歷史低點,“澇的澇死,旱的旱死”
主持人:那么我們回到A股市場,您認為A股市場中還有哪些板塊被低估呢?
凌鵬:現在A股整體估值水平,我們說的是PE或者PB,比那些最低點都要低。所以A股整體來說是一個比較低的位置,這一點大家沒有疑義。
但現在的問題是分化非常厲害,有很多股票,比如小票,小票就是微盤股指數,或者叫中證2000,或者國證2000,這些股票估值水平不低。
到現在為止還有四十幾倍或50倍以上的市盈率。還有一些比如茅寧,茅指數和寧組合。還有一些AI股票,現在的估值水平也不能算低。
包括醫藥、半導體這些行業,估值水平從絕對角度講不低。相對只是因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處在牛市中,所以大家覺得它們的估值水平是比較低的。也就是說,現在的A股是極致分化的。
如果比較歷史上幾個重要低點,比如2005年6月的998,2008年10月的1664,2012年底的1949,2016年初熔斷的2638,2019年初的2440,現在的分化程度超過當年,低的非常低,高的非常高,就是“澇的澇死,旱的旱死”的狀態。
銀行、鋼鐵、建筑板塊被低估
所以現在跟我說A股市場上還有哪些板塊被低估,這個我覺得是一目了然的。比如銀行,到今天為止,雖然一直在上漲,但估值只有0.6倍。0.6倍是什么概念?基本上我們認為這個行業在未來是不斷的價值損傷,價值毀滅才有可能,今天是給出一個凈資產打4折或者6折的情況。
還有比如鋼鐵、建筑這些行業,估值水平都非常低。正是由于這些行業權重板塊估值非常低,導致整體A股的估值水平比較低。所以這個是一目了然的。
過去3年A股走熊的根本原因是它打破困境要改變思維定勢
為什么大家現在始終是“掛羊頭賣狗肉”呢?什么叫“掛羊頭賣狗肉”?很多人認為A股估值低,所以我們應該買A股。
從大類資產配置角度來講,我們也應該買A股。但是從最終的投資行為來說,又是去擁抱那些高估值,或者只是從喜馬拉雅山下來一截的股票和行業。所以這造成了A股的困境。如果要打破困境,需要從思維上改變定勢。
主持人:是的,您提到主流資金還是喜歡高估值,但即將破滅的板塊,但其實我們應該把重心放在低估值高分紅上。您提到這種分化是A股不漲的核心原因嗎?
凌鵬:我認為這是A股過去三年熊市的根本原因。這個觀點不是我今天才這么看的。
過去兩三年我們一直在講這個觀點,甚至在2022年年底,2023年年初的年度投資策略報告,題目就叫做破局之道。
我說A股現在已經陷入了一種困境,這個困境是什么呢?整體估值水平不高,大家希望在市場上有所作為,但很多板塊估值水平不低。高估值的板塊,比如以茅寧為代表,后來是一些小票,小票在今年年初開始崩盤。這些股票處在泡沫崩盤狀態。一旦泡沫破滅,跌的時候跌到一地雞毛,很慘。什么力量都拉不回來。只有等到出清跌透,事情才能結束。
所以從2021年開始,市場進入了茅寧泡沫破滅過程。高估值股票一直在下跌,低估值股票一直在上漲。低估值傳統行業從2021年開始到今天一直在上漲,有絕對收益。而茅寧或高估值行業從2021年開始一直在下跌。到今天為止,大家心理上始終沒有辦法扭轉過來。
最主要的證據是我們看主流投資機構,股票型、偏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基金,每個季度公布的前10、20、30、50大重倉股。從那個時候到今天,重倉股結構沒有根本性變化,始終在茅寧,以及后面的AI股票上,估值水平沒有系統性下降。這導致過去三年成為熊市的根本原因。
所以過去三年的熊市,不是因為中國經濟,不是因為房地產,不是因為疫情,也不是因為俄烏沖突或美國特朗普的事件。這些事件對中國股票市場的影響沒有那么大。
過去三年股票市場走熊的原因是高估值泡沫破滅了,而低估值,大家始終不愿意長情地去擁抱。在這種情況下,高的在往下掉,低的慢慢崛起。所以整體市場的中樞在不斷下降,這是過去三年熊市的根本原因。
還有一點,大部分人,包括主流投資機構、私募、基民、散戶投資者,還是喜歡在高估值股票里買股票。而我們過去三年在低估值里掘金的人非常少。所以在他們眼中,過去三年是慘烈的熊市。而在我們眼中,過去三年并沒有那么慘。大家如果有興趣看我的凈值,就能看出來。這是過去三年格局的最重要原因。
A股3000點甚至6000點不是夢,只要主流資金稍微正眼看下它
主持人:如果主流資金開始擁抱低估值板塊,您認為A股迎來6000點的時間會不會很快呢?凌鵬:我覺得這其實并不是夢想,年初跟投資人講這個話題時,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現在大家覺得3000點都是奢望。但關鍵是,現在估值水平很低。
歷史上,我們曾經保衛過五十多次的3000點。每一次3000點保衛戰我都是親身經歷的。第一次3000點保衛戰發生在2008年6月。當時3000點滬深300,它的PB是3.65倍。今天3000點,它的PB只有1.2倍,便宜了三分之二。所以不能說每一次3000點都是一樣的。20年前一根油條賣五塊錢,可能比較貴。但今天如果油條還是賣五塊錢,已經變得非常便宜了。
還有一點,A股到今天為止有一大批估值非常低的股票,這些股票估值低得離譜。比如哪怕今天大盤已經漲成這個樣子,沒有一家銀行的估值超過0.7倍。正常情況下,它還有10%的ROE,一倍估值并不是奢望。很多股票都處在這種狀態。如果這些股票真正受到重視,不要說去擁抱它,只是正常地看待它。
比如再講一個數據,全世界的主流市場沒有像A股這樣偏離這么大的。因為全世界的主流市場,被動投資和ETF非常盛行。在被動投資和ETF非常盛行時,公募基金(國外叫共同基金)的配置和市場的基準比較吻合。但在A股市場,這一點非常不吻合。A股現在主流機構——公募基金的配置比重和市場的權重偏離非常大。比如銀行,市場權重占到13%-14%,但主流機構的配置不到3%。
煤炭、證券也是這樣。大家主要把頭寸偏離在消費品、消費電子、醫藥上。這些行業已經超配了二十多年,大家已經習慣了。
即便在過去十年甚至二十年,大家覺得習以為常的現象,放在全世界都是一個異常值。全世界重大的資本市場,沒有一個市場的共同基金配置像A股那么偏離。
所以我覺得不是說要大家去擁抱這些傳統行業。我只是希望你能夠正視它們,不要那么大的歧視或偏見。你會發現這些股票有價值,主流機構的資金只要稍微過去一點,這些股票一旦上漲,整個指數上漲保衛3000點甚至6000點,都不是什么特別過分的事。
我們曾經做過一個測算,假設A股在明年甚至后年2026年達到6000點,突破2007年的6124。當時的市盈率只有20倍,現在只有12倍。到6000點只有20倍,因為中間還有盈利去消化。現在全世界的股票市場中,20倍的指數不算特別稀罕的東西,美股都比我們20倍要貴,更不用說印度或其他市場。
還有一點,如果2027年、2026年某個時間點我們真的突破6000點,那中國股票市場經歷了20年時間才創了一個新高,因為上次新高是2007年。這是20年的時間,一代人的時間。20年中國的名義GDP從20萬億到140萬億,翻了六倍。這個過程中估值大幅度消化,指數花了20年時間,我那時還是少年,現在是中年,這有什么不可思議的。
所以大家太過悲觀、擔憂,其實沒有價值的。A股現在最大的好處是有一批股票處在嚴重低估狀態。只要這些股票被挖掘,股指很容易上去,不是那么困難。
20年前,維持3000點很困難,因為那時利潤不支持。但今天,要維持3000點,甚至到5000點、6000點,這有什么不可思議的呢?所以我覺得6000點不是什么不可思議的狀態。我們也期待看到6000點的到來,但是在投資過程中,難免有一些黑天鵝事件。您曾提到黑天鵝不可避免,但很多風險其實可以避免。死于黑天鵝是一種無奈,但因少謀而亡是能力的問題。
真正的牛市熊市不會因黑天鵝而打斷
主持人:不管是疫情,還是今年以來的市場,黑天鵝事件似乎變成了一種常態。能否分享一下如何預防黑天鵝呢?
凌鵬:我覺得黑天鵝是不可預防的。黑天鵝是你事先無法察覺,但事后看上去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不要做這方面的努力,不可能避免。
真正的牛市熊市,它不會因為黑天鵝事件被打斷。決定市場牛市熊市還是在于風險收益。比如07年10月,股市已經很貴,即便有再大的利好,它也會下跌。反過來講,當跌到1664時,大家知道1664是出現在4萬億投資之前。我當時在申萬研究所,1664發生在08年10月17號,4萬億投資從傳聞到實施是在11月以后,但股票市場從那個時候就已經開始上漲。
所以不要太多關注黑天鵝。黑天鵝不可預防,如果要預防黑天鵝就是杞人憂天。相當于走路時擔心天會掉下來,那你沒法走路。但你要好好走路,就不能橫穿馬路。橫穿馬路做多了,那就不是黑天鵝的問題了,那是必然會被撞。
我們不能預防黑天鵝,但腦子里要有一個風險平衡的意識。
主持人:經歷了黑天鵝,經歷了牛市熊市,經歷過這20年的投研探索,您覺得投資的難點到底在哪里呢?
凌鵬:這個問題非常好,我認為投資的難點體現在兩個地方。第一,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論,本身就不容易。我入行后,真正系統性地把A股理解透,花了將近十幾二十年的時間。這個過程中有很多誤導性的說辭,流行性的謬誤不斷引導你。但你需要不斷思考,不斷總結,才能形成認識論,這已經很困難了。但這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當你形成了正確認識后,做到知行合一是非常困難的。
最近半年多時間,我們也在外面路演,接觸了很多投資人。這些投資人除了聽我們路演,還有很多基金經理也給他們路演。我們發現一個問題,比如說主觀多頭,大部分人講的話是一樣的。包括主持人做了很多采訪,也有感覺。大部分基金經理講的話差不多。幾乎90%的主觀多頭基金經理都號稱自己是價值投資者。
沒有人說一上來就是投機的,幾乎所有人都說自己買的是低估的股票。幾乎所有人都說,我們應該在別人貪婪,這個話我相信大家應該都聽的很清楚。
為什么在過去三年多的時間里,主觀多頭的表現如此慘淡?幾乎在過去三年內能夠存活的主觀多頭非常少。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其最核心的原因是很難做到知行合一。
我不太管資金的行為,還不如分析行業
主持人:我們的工作人員從后臺抽取了一些提問來向林總提問。首先一個問題是,您怎么看待資金面的偏好?險資作為增量資金大幅買入銀行是出于什么考慮呢?
凌鵬:我基本上不太管資金的行為。為什么不太管資金的行為呢?這里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資金的行為不管你跟蹤得多緊密,本質上它是易變的。基本面或者說行業的基本面不太容易變。例如,我剛才提到的紅利的投資機會,是通過十年的供給改革和調整,最終形成了一種競爭優勢,這種競爭優勢不太容易改變。
但是資金的行為,不管你跟蹤得多么緊密,即便所有人都把自己的行為統計給你,它還是易變的。這是第一點,資金的易變性決定了很難根據它來做投資決策。投資決策要基于不變的東西,這點很重要。
第二點是,即使你把資金的行為跟蹤完整了,也不知道市場會怎么走,這是很多人的誤解。很多人認為資本市場的行情是由買賣的投資者決定的。所以只要弄清楚這些投資者的行為和資金流動,就能預測資產的未來變化。
很多人是這么理解的,我當年也是這么理解的。我當年在申萬的時候就是這么理解的。當時我有一個天真的想法,我們有很大的客戶優勢,沒有人可以像我們這樣接觸到市場上這么多基金經理和投資人。而且那個時候還沒有微信,所以不能通過微信或朋友圈搞資金調查,只能一家一戶去問。因此,我們似乎占有了很大的優勢。
可是我后來發現頻繁拜訪客戶并沒有幫助我們更多地理解市場。即使搞清楚所有投資者的行為,也不知道股票市場會怎么走,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過去三年多的時間,我們接觸到的最大樣本是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靈活配置型基金。股票型公募基金現在有4296支,可能數據還在增加。我們看到的股票型、偏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的四千多家基金,每個季度的持倉數據是公開的,這是客觀數據。
雖然這些數據不是市場上的全部,但也是市場上的主流。我們跟蹤這些主流數據發現,過去三年多他們喜歡買某些股票,但這些行為并沒有阻止股票的大跌。他們沒有買入紅利、煤炭、銀行,但這并沒有阻止這些板塊的大漲。
所以我認為,與其分析資金,不如分析行業本質是否高估或低估。如果認為它高估,即便全世界都說它好,它也會跌。如果認為它低估,即使全世界都說它不好,它也能漲。
這是資本市場的魅力所在。所以我認為資本市場本質上是客觀的。
很多人沒有看出資本市場背后的運行邏輯,認為資本市場的運行是被一群人操縱的,只要知道這群人怎么走,就能預測資本市場。
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所有人都是蕓蕓眾生,資本市場有其客觀規律。只要搞清楚資本市場的客觀規律,即價值規律,就能理解市場的運行。
主持人:除了銀行,您看好哪個紅利細分行業?
凌鵬:我覺得這是階段性的。比如在2021年年初,我們并不是沖著紅利投資去的,但因為大家都這么說,我們也只能順著說。在2021年年初,我們開始覺得這種機會出現,當時梳理了很多投資機會。有些行業由于時過境遷被淘汰了。
比如說線下零售百貨由于互聯網的發展沒有競爭優勢,不能再歸來。在03年到05年,很多商貿零售百貨也曾漲得很兇,但當年的盛況已不再。
但是有很多行業,比如銀行、工程機械、煤炭、航運等以某種形式歸來。所以我們不斷篩選和輪換這些行業。
親歷A股5輪牛熊,凌鵬對過去20年A股行業作了復盤,識別以下二維碼學習
識別二維碼觀看??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覺得好看,請點“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