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會不自覺的盯著別人,試圖成為或者超越別人,始終活在別人眼光和期待里,然后典當自己,讓自己活在以他人為名的牢籠里,無法自由。
在比較中,迷失自我
中國的傳統教育總是讓我們成為別人,家長、老師說得最多的就是:你看別人那么好,所以你就要怎樣。故而,潛意識就將別人視作更好更完美的個體,以別人為標準,然后與之比較,從而確定自身價值所在。
一生都要和別人對比,或許就是人生悲劇的根源。這個世界上總有比自己好的人,也總有比自己不好的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然而我們總是盯著“比上”,所以,注定成為輸家,焦慮、痛苦成為必然。
在試圖復刻他人人生的過程中,容易迷失自我。每個人的經歷、情感以及感知不同,不知道別人是怎么一路走來的,卻妄想以己之短比人所長,這本身就很矛盾。
比較常常是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總是忘記自己想要什么。我們總是試圖融入羊群,努力低頭吃草,想要長得更高、更壯實。卻不知自己是一只孤獨的狼,吃草永遠無法變得強大。
在他人的眼光和評價里,不斷內耗
過度在意他人眼光和評價的本質是恐懼。在他人的眼光和評價中,試圖定義自己,以別人的反應作為判斷對錯的標準。或許是因為害怕失去,害怕得罪。故而在他人的眼光和看法中不斷修正自身行為,試圖實現自我迭代,但無意中是在討好別人。
買衣服習慣性問別人的意見,別人覺得不好看就直接放棄。別人批評自己長相普通,自己就開始自卑。別人認為自己做不到的時候,自己也開始懷疑,然后尋找做不到的證據以及借口,最后心安理得地按照別人的設想放棄。
掙脫牢籠,獲得自由
人并不需要在他人的看法中尋找自己存在的痕跡,也不需要在比較中衡量自身價值。
活在他人的牢籠里,很難自由。少部分人或許會按照他人的軌跡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心中難免有遺憾。大部分人會活得痛苦,他們穿著不合腳的鞋子,走著不適合自己的道路,在他人的鞭策中,空洞地前行。
和別人比較是痛苦的根源,跟自己比較才是自由的起點。不必過度高估別人,更不必過度貶低自己。我們或許可以勇敢地向世界索求我們想要的,然后走自己的路,跟自己比較,然后去摘自己能夠摘到的果實。
活著的本質是為自己活著。這不可恥,也不自私。不必在與別人的比較中磨平棱角,不必壓抑自身的欲望與追求。太懂事的人,都在壓抑自己,人生的盡頭大都不是幸福。只要行為符合法律以及道德的標準,為自己而活又有什么錯呢?
“毀譽從來不可聽,是非終久會分明。”這是明代馮夢龍在《警世通言·卷四》中所言。看法很多時候只是看法而已,我們活著也不是給別人看的,不需要為了別人的感受去揣摩自己的人生。別人沒有那么在乎我們,自然也不必把別人看得那么重要。
人生的劇本,自己是導演,也是主角,配角永遠不能與主角相比,劇情走向也只有導演能把控。不必試圖將自己的人生強加于別人,也不必在他人的期待與生活中尋求自我。希望我們能在余生拾起裝滿固執與棱角的包裹,勇敢而堅毅地翻山越嶺,追尋屬于自己的故事,不負韶華,也不負自我。
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