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河,注定與我們的命運相連。
就像水與水岸,土與土地,星與星空一般。
河,自遠方而來。長河兩岸,像水墨山水,裊裊炊煙,濛濛煙雨,桃李芬芳,笑靨如花,這樣的景物,就叫家園。
誠如那句“生于斯,長于斯,漸習為淮人。”
長河如約,從遠方而來。
這座城市是從這條長河上漂來的。
從小就念著“淮陰”的名字,于唇齒間輕輕吟誦。
“何事長淮水,東流亦不閑?”沿著河岸走,水色豐饒,運河水蕩不盡千里山河錦繡。古淮河、鹽河、古黃河濕地公園、櫻花園、張純如紀念館、東方母愛公園、愛心塔、淮安高新區、淮陰港……一一逶迤而來,倒映在水中,纏綿交錯,像時光的波紋。
我們的靈魂像船一樣,行駛在大河中,從中汲取營養,感知季節,領略方向。
傍水而居,隨遇而安。聽風聲,看雨落,伴花長,無論春花秋月,奈何物是人非,淮陰依舊以兩千年風韻,徜徉于月明海闊,山高水長,紛繁世事,往來流年,一直用溫暖的聲音,撫摸每一段淮陰風情,講述長河落日、月照高樓的動人故事。
良宵璀璨耀淮陰
居住的家園,一次次在翻新,在現代化的軌道上飛奔,越來越城市化。
于是,我們震撼,我們驚奇,我們沉思,我們眺望。
我們城市走過兩千年,從古至今的模樣,即如長河一般在眼前鋪展。
劉易斯·芒福德說:“城市乃是人類之愛的一個器官,因而最優化的城市經濟模式應是關懷人、陶冶人。”身處水岸鬧市,經常會問內心:你被關愛了嗎?被陶冶了嗎?每問一次,內心就感到震撼而又激蕩。
風吹河水,水色在日出日落間變化,艷美的色彩鋪灑出偉岸的波瀾,河水激蕩、澎湃、翻卷、奔騰,這種情緒是大河特有的情懷。只有靠近它、貼近它、用心聆聽它,才能感覺出來。
城市是靠記憶而存在的。
這個巨大的容器,裝得下我們所有的記憶、相思、悲喜與憧憬。
所有的記憶都與這條河有關。可以想見,無論高樓巨廈,還是長街瓦屋,能讓家園在歲月時光中永恒矗立的,肯定不單是物質材質,而是那種讓你我摩肩接踵的溫暖、敦實、深沉而幸福的如水生活。
所有的歷史與時代都無法割裂,就像城與水,河與橋,水乳交融間,沉吟著穿越時光的故事,且行且吟,一路留下沉甸甸的史記與風吹心靈的光景。
“貯存文化、流傳文化、創造文化,大約就是城市的三個基本使命。”如果一個城市真的有魅力、有光彩、有意蘊,一定是因城市靈魂中有一片美麗和真誠所在:“貯存、流傳、創造”,是三個不可忽略、不可繞過的關鍵詞。
正應了那句:城市有希望,國家才有希望。
善待文化,就像善待親情一樣,存心相知、和睦相守、深情相愛。
一座城市的品格,有天然生就,骨子里固有的;也有后天積淀,一代代積攢的。只要尊敬文化,不暴殄天物、背棄祖先,所有的積累都能化為無價財富。
大道如砥,行者無疆。千百年來,淮陰人與水為鄰,相伴相生,無數次力挽狂瀾、踏平驚濤,弘揚了華夏民族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今天,一代新淮陰人,繼往開來,奮力開拓,鑄就了激蕩人心的創新發展傳奇,讓淮水安瀾、造福萬代的夢想成為真情實景與壯美畫卷,書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氣貫長虹的恢弘篇章。
大千生色,萬類蒙滋;鳳鳴高岡,于彼朝陽。
祈福淮水之陰,天高地闊。
祈福淮水人民,福慧時增。
我的淮陰,與你同在。(圖文:淮陰區大運河辦 江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