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嘉慶7年4月21日的殿試皇榜,皇榜中有兩個重要人物,一個是后來的清代禮部尚書李宗昉,一個是后來的清代吏部尚書朱士彥。他們一個榜眼及第、一個探花及第,一個是淮安人、一個是寶應人,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是朱士彥和他的《吳鞠通傳》。
要論朱士彥與吳鞠通的淵源,還要從這本醫學經典《溫病條辨》說起,這本書由汪瑟菴參訂,朱武曹點評,汪瑟菴就是官拜禮部尚書、高中榜眼同為河下人的汪廷珍;而朱武曹則是朱士彥之父、寶應舉人朱彬。也就是說朱氏家族自朱士彥父輩起便與吳氏家族締結了通家之好。這段深厚的淵源,正是吏部尚書朱士彥后來撰寫《吳鞠通傳》的重要基礎。
于是就有了朱士彥的《吳鞠通傳》。兩家相距之近,他自然知道,吳鞠通就是山陽縣人。
汪廷珍的后代汪繼先在《山陽汪氏五世詩存》中記錄:問心堂吳鞠通先輩著書室也,在(河下)中街文昌閣右側,額為文端公汪廷珍所書,并且書中證實吳鞠通為山陽人,同樣的記錄在《山陽河下園亭記補編》中也有記錄。
在《山陽縣志》的山陽人物中也記錄了吳鞠通的醫學成果。
我們已知的吳鞠通朋友圈幾乎除了朱士彥父子是寶應人外,幾乎全是山陽人,汪廷珍、潘德輿、丁晏等等,丁晏在他的作品《頤志齋感舊詩》中記錄了吳鞠通三個證據:一、吳鞠通醫士與丁晏同籍,久客京師,以醫術濟人,著《溫病條辨》,是丁晏好朋友。二、吳鞠通認知正常,知道 ‘水北為陽,水南為陰’,并以此嘲諷孝廉官山東知州。三、吳鞠通去世后,其子入大興籍,為上舍生。這和朱士彥的《吳鞠通傳》相互印證:廷蓮為順天府增生,廷芷為國子監生。
這本是脈絡清晰的一段史實,卻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遭到了肆意歪曲。一些人利用職權之便,展開了一場有預謀、有組織的造假行動,其規模之大、影響之惡劣,堪稱淮安文史界的一大污點,甚至開創了惡劣的先例。
吳鞠通的子女入籍北京大興,其本人去世后亦葬于此地,于是淮陰大興便成為了某些人混淆視聽的首選之地,他們為了將山陽醫派的領軍人物吳鞠通從淮安區落戶到淮陰區大興村,他們找來了無數個老頭,首先出場的是93歲的熊姓老頭,他聲稱吳鞠通家當時有三 間房,全是醫書, 其中有一間藏的是手稿。然而,這一說法在另一場合竟被修改為83歲韋姓老人的版本。更離奇的是,另一位83歲的杜姓老人則言之鑿鑿地描述:“吳鞠通逝世后 ,靈樞是套棺 ,外用樹膠與松香敷之 。當時因全國海內外好友前來吊唁 ,靈樞停放 在家月余 。出棺時人抬運 。吳鞠通墓地占地四十畝,墓高八米。醫界好友常去拜謁 ”。
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些老頭,這些老頭對自家祖輩之事都記不清楚,卻對別人家幾百年前的祖宗如數家珍,特別是這個杜姓老頭更好像是吳鞠通葬禮的親歷者。這個有三層樓高的墳墓,這個創記錄的墳墓,是清代喪葬的什么規制?還全國海內外好友前來吊唁,呸,這是個病句,還有醫界好友常去拜謁 ,為什么清河縣志上沒有記載,民間也從來沒有一點記錄?
這位叫毛立發的始作俑者,他用民間故事的手法給我們描繪了吳鞠通的一生,吳鞠通出生于富裕的大地主家庭,家有良田千畝,1757年,吳守讓經姑母介紹 ,便與西北鄉大莊上丁氏結婚 了,第二年,便生下了一男孩 ,這就是吳瑭(吳鞠通),吳瑭,從小就性剛氣傲,一歲會走路,兩歲吃飯時就會自己拿筷不要人喂。他非常聰明,三歲能背上百首詩,14歲就取得鄉試秀才之譽。他很有志向,發奮讀書,15歲就離家到淮安城里去求學,決心要考個進士、狀元。據說在淮安學堂里成績一直優秀。
毛立發啊,你告訴我,你是在寫小說呢,還是在寫文史?這是一個正常的文史人所為?你所有的證據不是老頭說,就是據說,知道你的是信口開河、胡編亂造,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吳鞠通孿生兄弟呢,幾百年前的小事你都清清楚楚。如果按照你的方法,你是不是可以將秦始皇寫成大興人呢,何必非要跟吳鞠通過不去?可惜你不姓吳。否則吳鞠通若地下有知,定會用棺材板抽你!
據毛立發介紹吳鞠通的父親去世后,吳鞠通賣了兩頃地,買了三挑書,并經鄉人大學士張符巽介紹,赴京參加《四庫全書》檢校。毛先生啊,你知道兩頃地是多少畝嗎?你確定兩頃地只能換三挑書?還有你查查清代大學士名單中,有張符巽嗎?
毛先生,你說:京城瘟疫流行,吳瑭拯救了上萬病者,創造了歷史之奇跡。嘉慶皇帝召其入宮做了御醫。毛先生,難道你胡說八道前一點功課都不做嗎?你看為了證實你的論點,我專門買了《北京災害史》,可惜了,嘉慶年間北京根本沒有發生過瘟疫,所以你自作多情了,告訴你選撥御醫有一整套制度,根本不勞嘉慶帝費心,你也太想當然了,還有你知道什么叫御先生嗎?只有皇帝的老師才能稱為御先生。至于御醫、御廚都不能稱之為御先生。
《山陽縣志》山陽人物篇中,記錄了葉正芳被漕督推薦為太醫院院使供奉,而記錄吳鞠通的是他在《溫病條辯》開創了先河,吳鞠通并沒有進入太醫院,更沒有成為御醫,這在《吳鞠通傳》和《清史稿》中都可以證明。
還有“道光十一年,年歲已高的吳瑭 ,油然產生了思鄉之情 。這時他已74歲。想起家中的妻兒老小,不免流下淚來,并與好友汪 廷珍商量 ,欲告老還 鄉。汪廷珍了解吳塘性格和 為人便托請戶部張公為其開脫 ,后道光帝淮允還鄉,并賜2萬兩銀子作為歸鄉盤纏 ”。
按毛先生說法,吳鞠通幾十年間在北京都是孤身打拼,毛先生啊,你真大才,你確定吳鞠通是在檢校《四庫全書》而不是在做京官?不然一個檢校《四庫全書》的臨時工或者在北京行醫的醫者,還要道光皇帝準允他才能告老還鄉?你確定道光帝真的賜給吳鞠通2萬兩銀子作為歸鄉盤纏,你知道2萬兩白銀是什么概念嗎?這段歷史又為什么沒有記入《清實錄》?如果這個御賜不存在,那么請問毛先生,吳鞠通用皇上御賜的銀兩在張河上建造的“御賜三孔橋” ,是不是就是徹頭徹尾的假歷史了,當然還包括你說的”善樂院“?毛先生啊,真的難為你天馬行空的想象了,你以一己之力,指鹿為馬,顛倒黑白,竟然完全推翻了我們已知的歷史,讓那些先賢大儒的記錄在你的面前原來就是個屁。
這種漏洞百出、荒誕不經的描述,可笑的是,竟有領導級人物為其站臺。我們且不論乾隆帝那句“漢淮陰即晉山陽”的論斷在當時誰敢說三道四,單說這塊出土于河下蓮花街的清代石碑——難道吳鞠通說他是淮陰人有錯?我們前面已經證明了吳鞠通認知正常,他知道“水北為陽,水南為陰”之理,難道他會不知道今日大興與清代淮陰毫無關聯?毛先生你知道“皇權不下縣,戶籍達于縣”這個說法嗎?清代的戶籍是以縣為單位而不是府,懂嗎?同籍、同里、同邑就一個解釋:同縣,你看我還要給你們掃盲,太難為我了,汪廷珍、朱彬、朱士彥、丁晏等人,皆是吳鞠通同時代的摯友,其道德水準、文化素養、歷史認知及對實情的了解,哪一項不碾壓你們十八條街? 那一個不比你從那找來不知出處的老頭?奉勸某些“毛先生”們,那些拉偏架的文史專家們不要輕薄為文耍小聰明了!
為此,我專程去了淮陰大興村,想去探尋那座八米高的墓地,然而,當地的鄰居卻告訴我,這是吳大地主宅的舊址,如今天只有一塊石碑豎立在此,問了周圍的鄰居都不知道吳鞠通,據毛先生稱,吳鞠通的子孫后來淪落為了替人算命的江湖術士,人稱"吳大瞎子",就是這個玩弄江湖騙術的”吳大瞎子“,解放后吳家因是地主成份,一 家四處流落 。4個兒子 ,一個女兒,他們早已失去了聯系,不知毛先生在沒有核實本人的情況下是如何讓他成為了吳鞠通的后代的?你又是如何獲得這個所謂的吳鞠通家譜的?我想問問毛先生們。你們那些充滿傳奇色彩的描述,究竟是出自家譜中的記錄,還是老頭們的描述,還是你們杜撰的 "聊齋" 式故事?歷史總要拿出證據來的。
真相終將大白,鬧劇該收場了!當年只是信息閉塞,而非吳鞠通后人銷聲匿跡。如今,歷史迷霧漸散,吳氏血脈一個個浮出了水面,他們從未淪落,反而在當代熠熠生輝!吳鞠通的第七代傳人吳寶林、第十一世孫吳靜波女士,正是鐵證!
吳靜波,吳鞠通《問心堂》掌門人、北京大學養生文化研究中心教研組組長、元培學院客座教授、元培智庫專家、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學院客座教授、中華學委會國學技術應用客座教授、省級非遺傳承人 。
吳靜波老師她不僅學術造詣深厚,更在全國不遺余力地推動中醫文化傳承。推動吳鞠通醫學的應用,她不但有70個品類的養生產品,也有線下合作的康復醫院和全國養生連鎖店。
這是吳靜波老師保存的歷代名人贈送的匾額,她說如果有條件她將在淮安建立吳鞠通博物館。
吳靜波老師給我們寄來了《吳氏族譜》和《吳瑭譜系傳承遷徙記錄》,明明白白的記錄著吳鞠通祖上自蘇州最終遷徙淮安的記錄,吳鞠通參與四庫全書醫書部編撰抄錄整理之職,于中年自北京成名行醫,并編寫著作。身后,葬于北京大興柿子坡的經歷。
尊敬的顧建國主編,你在《江蘇文庫.研究編》中采取了和稀泥的手法,讓這本大部頭的省級文史研究編,留下了污點,顧先生你難道真的認為古之淮陰會在淮水之北?您在《江蘇文庫.研究編》中毫無顧忌地引用毛先生《吳瑭故里考辯》時,讀沒讀過這篇文章的地基部份《吳瑭家世小考》?這樣的邏輯,這樣的行文,這樣的胡說八道的文風,我們是不是似曾相識,是不是有60年代那場運動的遺風。
這篇文章有太多的后門、太多的漏洞,只要查一查太醫院有沒過吳鞠通,道光帝給沒給吳鞠通2萬兩銀子,如果沒有,是不是毛先生整個文章的基礎就坍塌了。想想也是,是不是我找幾個老頭說北京城最早建在大興你也認可?找幾個老頭說秦始皇曾在大興建都你也信?明哲保身并不適用學術,把心眼玩到《江蘇文庫》,不得不讓人對這部大塊頭書表示遺憾了,說好的學術道德呢?
確實淮安的文史界就有修改歷史的習慣,比如清代禮部尚書王熙寫的“勅封大覺普濟能仁國師塔銘”不是也被一些文史專家嫁接成清江浦國師塔了嗎?
但是,毛先生們,令你們失望了! 你們倚仗自身的社會地位,推波助瀾,一手導演了這場荒唐的鬧劇。在你們的敘事里,一個曾坐擁千畝良田、2萬兩白銀的吳氏家族(還不包括吳鞠通收入),最后子弟竟墮落成靠算命為生的“吳大瞎子”——如此荒謬的編排,終究經不起事實的檢驗,如今,吳氏后人的現身,無疑是一記最響亮的耳光!他們以學術成就和中醫傳承,證明了名門之后的風骨與擔當。那些處心積慮篡改歷史、抹黑家族的聲音,終將被歷史的真相徹底碾碎。 (學術研討,請勿上綱上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