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生活打卡季##官媒:房屋養老金不是房地產稅##房屋養老金會侵蝕“老破小”房價嗎#
這事給爺看笑了,當年好多人買房想的就是靠房子養老,誰曾想到現在還要給房子養老了,最關鍵的是專家說,這房屋養老金公共賬戶不需要老百姓出錢,財政來解決,當年做核酸時好像也是這么說的,可問題是財政的錢來自哪里?總不能天上掉下來吧,官方給出的答案是用,土地出讓金+地方財政補貼+原公房出售收入等多渠道歸集,這聽起來不錯。
但是土地出讓金,在當前住房市場環境急劇下跌的情況下,還城投債都不夠,還有地方財政補貼,更是可笑,多少中小城市的公務員都發不出來工資了,能用到這里,公房出售收入就更別提了,多少個窟窿在等著這塊收入填補,幾時才能輪得到房屋養老公共資金池?再說得直白一點,你的房屋質量跟人家公務員的工資、獎金相比,哪個重要?你的房子漏水了,墻皮脫落了,跟人家有半毛錢關系嗎?憑什么人家要優先保障你權益,僅僅是因為你交過錢嗎?
你說我們的制度落后吧,我們搞出了房屋養老金制度,但你說我們的制度先進吧,我們連人的養老金問題都沒解決,卻想著先保障起房屋的養老問題了。關鍵是這個錢,我們之前都已經交過了,我們買房子的時候,除了繳納契稅外,還交過一筆房屋專項維修基金,這錢我們從來沒用過,不知道為什么現在還要再交這個錢,這不就是二次收費么。最關鍵的是,聽專家說的那話,這二次收費好像還不是盡頭,未來都不清楚他們會不會再搞出個房屋退休金制度,然后在三次、四次的收費。
我現在完全想不明白這個政策到底是怎么來的,這些政策的制定部門對民生辛苦程度到底有沒有一個清晰的判斷,很多人現在每天一睜眼面臨的就是花錢,天然氣、水費、電費、物業費等等,全是圍繞著房子產生的消費,但是不管他們怎么巧立名目,房子畢竟是個商品,商品的質量終身負責人應該是開發商和施工單位,而不是購房者,買房子交了維修基金,還要拿房屋養老問題來斂財,這簡直就是奇葩。
通過這次也能看出,不管上面想要以什么名頭來收錢,這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財政不可能替你出錢,反倒是你的房子給它出錢,這才是這件事的本質,所以說,聽話,大家拋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