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電動車行業的強勢崛起,對于世界傳統汽車強國的市場份額造成沖擊,更是令西方對于中國經濟崛起充滿擔憂。
為此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接連頒布對華新能源電動車發展限制法案,提高中國新能源電動車產品的進口關稅。
8月20日,中歐經歷十多輪談判之后以失敗收尾,歐盟終于頒布對于中國車企反補貼調查的最終草案。
其將對中國新能源電動車采取關稅增收的政策,卻對于特斯大開綠燈,這種不公平的雙標行為令我國感到不滿。
為此我國將會對于歐盟展開反制措施,未來或將對于歐洲進口的大排量汽車增收25%關稅進行反制。
一旦該政策具體實施,將會對于中歐貿易發展起到何種影響?中國新能源電動車海外市場開拓遭遇阻礙,未來又將何去何從呢?
一、中國或將增收大排量燃油車進口關稅
新能源電動車無疑是當下全球最為火爆的賽道,各大科技公司對于新能源電動車行業的發展感到眼紅,紛紛開展跨界造車歷程。
其中像是我國的華為、小米,便是科技公司跨界造車的成功典例。
除此之外,我國還有諸如蔚來、理想、小鵬等一系列造車新勢力。
相關部門更是推出一系列利好新能源電動車行業發展的基本政策,推動中國新能源電動車行業的繁榮。
甚至2023年我國已經憑借491萬輛的汽車出口,成為世界上當之無愧的汽車出口強國,實現對于傳統燃油車出口強國的彎道超車。
但也因為中國新能源電動車行業表現搶眼,遭到西方國家的接連針對。
其中美國便是最早對于中國新能源電動車發展做出制約的國家,其將中國新能源電動車以及相關產品的關稅從25%提高到100%以上。
限制了中國新能源電動車行業的海外市場開辟,并且對于歐盟施壓,令歐盟出臺限制中國新能源電動車發展的政策。
歐盟在美國的壓力之下,提出將中國新能源電動車關稅提高38.1%的草案。
中歐雙方進行了多次洽談,8月20日歐盟公布對于上汽、比亞迪、吉利的反傾銷調查最終草案,堅持對華電動車商品提高關稅增收。
只不過在我國極力協商之下,關稅增收的幅度有一定的下滑,下降到17%~36.3%的區間。
該終裁草案的公布引發嘩然,我國商務部更是對此表達了直接的不滿,認為其違背了公平競爭的原則,對華商品施加“莫須有”罪名。
除此之外,歐盟方面的雙標行為更是令我國感到憤怒。
其對于中國商品嚴厲打擊,卻對于美國產品開綠燈,其僅僅收取特斯拉9%的進口關稅,雙標嘴臉顯露無疑。
而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歐盟之所以不敢增收特斯拉的關稅,是擔憂遭到美國政府的報復。
美國大選如今特朗普局勢大好,而馬斯克則是特朗普的支持者之一,一旦歐盟增收特斯拉關稅,特朗普上臺之后歐盟可能遭到清算。
面對歐盟的雙標行為,我國計劃采取反制策略,其中最重要的一項便是增收大排量燃油車的進口關稅。
需要明確的是,目前中國進口的大排量汽車大部分都來自歐洲德國等國家。
實際上中國大陸同樣是德國等歐洲傳統燃油車生產強國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每年中歐大排量燃油車的貿易額都在數百億美金以上。
一旦我國施行大排量燃油車的關稅增收,必將令歐洲遭受經濟損失。
面對我國可能施行的大排量燃油車關稅增收,歐盟方面將作何應對,我國的反制策略能否令歐盟“回頭是岸”?
除了增收大排量汽車關稅之外,我國還計劃對于歐盟限制政策做出何種反制策略呢?
二、針對歐盟關稅增收的反制策略
2023年,我國累計進口大約25萬輛大排量燃油車,其中絕大部分來自歐洲國家,并且占據我國大排量汽車銷售的80%以上。
施行大排量燃油車進口關稅對于我國而言,將起到兩重作用。
其中最顯著的特點便是對于歐盟關稅政策做出反制,從而令歐盟對于是否施行關稅增收政策進行考慮。
再者則是減少大排量燃油車的進口,還可以減少我國廣大車主對于傳統燃油車的購買欲望,從而推動我國“雙碳”目標的迅速實現。
對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對于環境保護也能起到促進作用。
一旦燃油車進口關稅實現增收,還將令越來越多的車主將視線放在新能源電動車市場,推動中國新能源電動車行業的又一輪發展。
之所以預計進行25%幅度的關稅增幅,是因為按照世貿組織的相關規定來看,最多可以考慮提高25%。
我國以大排量燃油車關稅增收最高額度進行反制,也體現出我國對于歐洲關稅政策施行的強烈不滿以及反制決心。
實際上除了增收大排量燃油車的進口關稅之外,我國還通過其他商品的貿易限制,對于歐洲的關稅政策進行反制。
其中包括減少歐洲乳制品、奶制品的進口。
歐洲有著廣袤的平原以及草地,是全球最為優質的畜牧業地區之一,并且與中國有著緊密的合作貿易往來,是中國豬肉、牛肉、奶制品的國際最大供應地之一。
為對于歐盟關稅增收政策進行反制,我國同樣展開對于丹麥、法國等國家的乳制品、豬肉等產品的反傾銷調查,令部分歐洲國家怨聲載道。
隨著中國對于歐盟的乳制品、肉類展開調查,將導致未來中歐貿易的持續降溫,貿易額也將迎來減少。
不過我國不用擔心肉類供應出現問題,這是因為俄羅斯可以很好充當替代者的角色。
除了在肉類進口市場對于歐盟國家進行反制之外,我國還計劃提高對于白蘭地等葡萄酒的審核,提高葡萄酒等產品的進口關稅。
這同樣令法國等國家始料未及,對于歐盟的政策決定表現出不滿情緒。
隨著我國提出計劃對于歐盟關稅增收政策施行反制以來,歐盟眾多國家感受到經濟效益可能受損。
于是部分歐洲國家紛紛啟動對華訪問,其中以德國、意大利最為迅速。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以及意大利總理梅洛尼紛紛在前不久進行了訪華活動,就中歐貿易展開洽談。
盡可能降低歐盟關稅增收施行,對于歐洲各國造成的經濟損失。
但隨著歐盟終裁草案的公布,關稅增收政策最晚預計將會在今年11月份左右施行。
一旦我國確定施行增收大排量汽車的進口關稅反制政策,將意味著中歐貿易的持續緊張,未來中歐貿易將走向何方?
三、未來中歐貿易發展展望
一旦歐盟施行新能源電動車產品的關稅增收,我國施行大排量汽車的關稅增收反制。
這必然導致我國汽車國際貿易的市場開拓出現問題,從而延緩我國新能源電動車市場的國際貿易額增長。
但實際上,我國也在積極開辟除了歐洲市場之外的其他新能源電動車出口市場。
像是我國此前便在跟巴西等南美洲國家進行談判,進軍南美市場,提高新能源電動車的海外出售量。
而實際上歐洲市場對于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要更深,中國商品市場與歐洲商品市場具備互補性,中國大陸始終是歐盟最重要的貿易合作伙伴之一。
中國新能源電動車海外出口受挫,還可以依靠內需來進行拉動,從而保持正常的市場發展態勢。
但如果我國提高大排量汽車的進口關稅,則會令歐洲燃油車的發展受挫,難以在全球找到替代市場,從而造成經濟效益的損失。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連任以來,多次推動親近美國、遠離中國的發展政策,卻令眾多歐洲國家的經濟效益遭受損失。
目前像是荷蘭、法國等國家已經對于歐盟的決定頗有微詞,歐盟內部不斷涌現反對聲音。
可以說一旦歐盟執迷不悟遠離中國市場,那么未來發展將會不可避免走下坡路。
而我國則可以依靠內需拉動經濟保持穩定發展態勢,歐盟將會注定為錯誤的決定買單。
結語
歐盟在美國慫恿之下,計劃推動對于中國新能源電動車產品的限制政策。
我國商務部表達不滿,并計劃對于歐盟關稅增收政策施行反制,計劃提高25%大排量燃油車的進口關稅。
除此之外,我國還計劃提高歐盟肉類、奶制品等商品的關稅,對于歐盟新能源電動車關稅征收政策進行反制。
中歐未來貿易將持續緊張,而我國則可以依靠內需進行經濟的穩定增長,歐盟一旦離開中國商品供應鏈將承受損失。
參考資料: 百姓家國情懷 2024年8月24日《歐盟求錘得錘!中國反制利劍對準大排量燃油車,可能征收25%關稅》 戎評說 2024年8月25日《反擊開始,中國開始研究提高大排量燃油車進口關稅》 谷火平觀察 2024年6月18日《中國業界建議燃油車增稅25%,怕吃苦頭,德意高層立即宣布訪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